新常态下民间投资的现状和趋势探讨

2018-09-10 15:29邢慧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常态趋势现状

邢慧

【摘 要】中国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态势,进入“新常态”。民间投资在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新常态下中国民间注资的近况,以及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因素,据此指出加快民间投资的紧迫性及寻找促进民间投资的对策的必要性。

【关键词】新常态;民间投资;现状;趋势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3-0017-02

0 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民经济资源在各个领域被重新配置,从而也为民间投资开拓了更宽的路子[1]。民间投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除了优化产业结构,还能拉动经济社会发展及提升民生福祉。但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投资仍受到各种壁垒的挟制。因此,若要扩大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和政府必须齐心协力,审时度势,明确民间资本在市场应有的地位,提高民间资本在经济社会的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新时代的发展。

1 民间投资现状及其发展态势

从社会总体投资角度分析。民间投资是社会总投资的主力。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民间投资占比早在2010年就超过了50%。至今,民间投资占比保持上升态势,但于2016年开始却略有下挫。民间投资在占比过高的情况下,一旦大跌,会对“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形成制约[2],威胁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转。

从行业分析角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一产业中占比最低,但较为稳定;在第二产业中占比最高,但有下降趋势;在第三产业中略高,其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民间投资在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中跌落幅面最厉害。2016年1~7月,制造业中的民间投资只增加了2.1个百分点,比2015年同期降低了8.2个百分点。

从区域角度分析。民间投资在西部地区下降最严重。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均接连下降,其中西部地区在2015年上半年出现跳崖式下跌。由2014年年末的20.3%下滑到了2015年5月末的5.1%。与此同时,在总投资方面,民间投资在西部地区的占比也出现下滑,由2014年年末的53%下降至2015年11月的50.7%,而同时期民间投资在东中部地区的占比维持稳定。

在新常态下,民间投资呈现新特点。虽然各种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新政策不断出台,但却没有明显的效果。当下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值得讨论的就是如何壮大民间投资力量,充分发挥民间储蓄的优势,坚固民间投资的韧劲,将其转变为投资增长的动力源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内生机制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影响我国民间投資逐渐下滑的原因

2.1 民间融资渠道变窄

据统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2014年降到了最低,GDP增加了7.4百分点。依据此情况,2014年年底至2016年3月,央行连续3次“双降”、6次降准降息,采用这种扩张型的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导致了市场中流动资金过多且资金大多流向了服务业、股市行业、房地产等实体经济行业。

2.2 民间投资审批难

民间投资审批难、审批环节复杂、审批条件多、可操作规范要求高、所需材料多、审批费用高,严重挫伤了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例如,一些公益性的民办机构在法人注册时,需要丢掉“公益性”的身份才能得到审批,政策支持更加要不到。还有些过时的不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的条款依然在实行,政府部门不敢贸然行动,只能限制民间资本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例如,按照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可以改制设立为村镇银行的,但是村镇银行的相关法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没有得到及时修改,依然要求银行机构是村镇银行的最大或唯一的股东,况且大多数大型银行都是国有性质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要想得到发展,还是很艰难的。

2.3 政府挤入、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和挤入效应完全相反。挤出效应,是由于政府当局采取大幅增发国债等投资行为,促使利息率增加,从而使民间投资行为减少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政府扩张性财政支出。而挤入效应是借助政府加大投资,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投资环境,从而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发展。由于民间投资存在着审批难等问题,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较多。截至2016年6月,政府投资达到15%,高出民间投资12.2%。这也是民间投资之所以下滑的重要原因。

2.4 市场准入壁垒高

我国对国有资本、外国资本、民间资本实行的市场准入政策差异较大。即使银行、保险等早都对外开放了,但是对民间资本还是有很大的约束。受体制的约束,民间资本在电力、水利、港口、铁路、医疗、卫生等方面无法投资。虽然民间投资准入门槛不断被降低,但是配套设施不健全,也会导致民营企业无法有序公平竞争。

2.5 没有正确认识现阶段经济发展形势

在新常态背景下,民间资本主要集中于资源型行业,而这些行业又因产能过剩而得不到有效发展。国际背景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受此影响,我国生产物价指数连续近3年缩减,房地产行业发展也到了瓶颈,所需产品大幅减少,导致生产资源类产品的行业盈利下降,民间资本只能谨慎前行,投资大幅下滑。

3 扩大民间投资的有效途径

3.1 消除融资歧视,拓宽融资渠道

一直以来,民间投资最大的问题是融资艰难,因此建设包括银行体系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将“资金”转化为“投资”势在必行。首先,放松金融管理限制的要求,鼓励民间资本向中小商业银行投资发展,为“民间储蓄”向“民间投资”提供转化平台。其次,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由于民间投资的资信度相比国有企业来说较低,并且担保性金融机构不健全,使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所以,创建多层次担保体系,就是要政府和民间共同参与到银行、保险等行业中去,借助市场运作为民间投资做担保。

3.2 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在行政审批环节,要简化范围、规范程序、健全监督评价机制[3]。第一,简化和解放政治权力,把市场活力释放出来。2016年,为了释放市场活力,推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在行政审批事项方面,国务院有关部门取消下放618项,中央制定地方取消200余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300余项。第二,强化政府对市场的监督。政府不仅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除了制定市场准入原则和交易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市场行为,还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违反市场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严惩。

3.3 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各行业根据具体情况,为民间资本制定相应的准入政策,切实落实相关政策,使政策更具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尤其是垄断行业更要达到准入配套政策的实施性和操作性标准。国有企业改组时,积极鼓励民间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当中,确定民间资本进入的具体办法,完善所有制的多种发展形式。政府要合理的投资扩张,把握好发行国债的存量和流量,尽量避免不断地增发国债而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应多为民间投资提供投资空间,推出公平竞争领域,提高民间投资在土地、财税、审批等方面的公平待遇。更要大力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其在国际平台的发展。

3.4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民间资本受到市场准入政策的影响,主要集中于目前产能过剩的传统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新常态经济下,应从政策调控方面将“去产能”“去库存”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间投资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大民间投资的产业方向调控力度,将资本更多地投向新兴产业和战略性高端产业。另一方面,加大民间投资的区域经济调控力度,不但在东部投资,还要将资本向潜力更大的中西部地区流动。同时,想办法为民间投资提供便利,使土地供应、审核批准、财政贴息、税收等环节配套措施更加精细,降低准入门槛,消除准入障碍,提高投资补贴和财政支持标准。

3.5 加强政策落实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追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就要转变思路,向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迈进。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升民营资本的市场主体地位,为民间投资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稳定甚至增加民间投资预期。具体做法如下:第一,依法行政,切实履行好政府的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二,规范市场主体,完善法律法规;第三,打破行業垄断和地区封锁,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参 考 文 献

[1]黄志钢.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5(9):51-62.

[2]董红.新常态下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客观形势和政策导向[J].经济与管理,2015(3):93-97.

[3]雇文秀,孔婷婷.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影响效应——基于中国经济的实证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4(11):87-96.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新常态趋势现状
家电行业不能太悲观 从618看未来的两种趋势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