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

2018-09-10 06:08李金城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3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

李金城

【摘 要】宏观调控及刺激政策保增长虽然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短期内增长,但是并没有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结构改革能够实现深层次问题的有效解决,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文章主要围绕着当前我国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表现、现阶段我国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效促进我国三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3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旨在提高国家对经济运转方式转变积极作用及重要性的重视,促进我国经济得到稳定、健康、可持续性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创新驱动;追赶型经济;资源重新配置;供给侧改革;主要表现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3-0039-02

与计划经济比较而言,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有所不同,它是一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经济形式,虽然与计划经济有一定的区别但同时也有很多共性,与渐进式改革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1]。创新驱动型经济主要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创新为内在动力的经济形式,这里所指的创新是包含行业、产品、技术原料、技术模型及经济制度等多方面的创新。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是传统体制及其传统制度未进行重大改革背景下的一种经济类型,属于市场经济形式,但实质上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市场经济的模拟,严格根据追赶型目标需求重新配置资源,以政府为主体重新配置资源行政性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阶段性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为改革目标。

1 当前我国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第一,在资源配置上,我国政府的产业、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积极作用,我国政策与西方政府政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例如,我国政府出台了多种发展战略定位以及地区战略定位,但在资源配置中市场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2]。第二,政府控制及占有的物质资源较多,例如生产性资源占比及国有经济比重都较高。第三,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在经济中再分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财政占比较高。第四,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资源配置方式表现为自上而下,各个部委还掌握着项目、补贴及政策等权力。例如,在经济发展中我国并不能简单推出负面清单管理,一些行业运行及发展面临着极大困难与阻碍,生产要素市场未能得到较快发展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有着必要的内在联系。自上而下操控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很难形成生产要素市场。

2 现阶段我国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分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局限于需求侧结构性改革,而需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以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良好处理为核心,一旦离开了市场形势谈论需求侧改革或者供给侧改革没有任何意义。

2.1 配置方式以自上而下方式为核心

由于产业重组在风险社会化、行政定价、补贴等机制的形势下促进了实现信号的转变,基于此,我国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合理的中央指导机构,确保其能够通过自身信号的有效利用對市场信号进行合理补充,从而保证相关部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3]。这种追赶方式能够促进最快投资的形成,但是若出现产能过剩或者投资过剩的情况,缺乏退出机制必然会给经济改善带来阻碍。市场在这种体制下并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作用与优势,因此需要应用行政手段实现去产能。配置快是这种配置方式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能够通过精力的集中实现某一领域的突破,但实施中没有市场磨合过程,市场需求导向欠缺,特别是很可能出现为了追赶目标的实现而牺牲其他领域的发展的情况。

2.2 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或费等方式实现资源集中

我国在分税制实施之后对资源配置集中程度进行了强化,花费很大代价进行收费及税收的汲取等,造成税费过重的情况出现,很大程度上对民间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各政府自上而下配置资源,资源重新配置后会造成资源使用的低效性,甚至对激励机制及利益机制造成了扭曲。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由于受利益集团驱使及信息不全,让该经济模式极其容易出现资源错配现象。在投资上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表现的最大特征为各级政府自主把控自上而下的投资,很容易造成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出现套投资、攒项目的情况[4]。

3 促进我国三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措施

3.1 经济运行扩大内需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疲软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结构失衡,且投资过度造成的消费不足问题也是很突出的问题。我国一直靠着出口增长率促进需求拉动,但目前需要从依靠外需转变为依靠内需。“资本积累黄金律”的经济增长理论表明,过低或过高投资率以及过低或者过高储蓄率对资源优化配置都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会劣化资源配置,对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经济健康长足增长都会产生影响[5]。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建立了出口及投资的经济格局,外需转为内需的主张日趋壮大,短时间内很难转变我国的利益格局,不可能在利益格局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降低企业收入及政府收入,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刺激政策。所以,需要从制度上及体制上找准并探究与其深层原因。

3.2 财富增长方式转为共享式增长

因为我国制度改革存在极大的滞后性,并没有实现共享式增长方式的转变,现阶段主要还是财富再分配方式,并且由于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产生的作用,市场并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积极优势与作用,在政府追赶目标情况下,经济运行的高比例投资必须依靠出口拉动消费,出口若出现不顺利的情况下会表现为库存增加、产能过剩,造成杠杆率不断增加的局面,从财富及分配上来看,极易出现机会主义及寻租主义行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就是竖向财富再分配增长向共享式增长方式转变,在包容式制度前提下建立该增长方式,并且是在限制保护个人主义与政府权力基础上建立。

3.3 制度向包容型转变

汲取型制度中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是主要表现形式,渐进式改革是从计划性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方式,该渐进式改革很大程度上与形成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有直接关联[6]。制度转型主要有意识形态,信念、利益集团障碍及政府权力缺乏制约这3个障碍。因此,需要积极鼓励知识应用及知识积累制度,中国改革重点需要集中在将权力关进笼子里。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内容,无论从质量提高或者是经济增长动力转变,还是从有利于创新等方面来说,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都需要实现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资源重新配置追赶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表现,然后从以自上而下方式为核心的配置方式及收入再分配利用税或费等方式实现资源集中方面阐述了追赶型经济的主要特征,最后论述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措施,包含经济运行扩大内需、财富增长方式转为共享式增长及制度向包容型转变3个方面。

参 考 文 献

[1]马晓河,郭丽岩,付保宗,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理论与政策框架[J].宏觀经济研究,2017(3):3-15,157.

[2]蔡敏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7).

[3]王克强,郑旭,张冰松,等.土地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基于“如何推进土地市场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讨会”的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2):3-9,34.

[4]四川银监局中国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联合课题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产业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西南金融,2016(12):3-9.

[5]王纪东.银行业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践、难点与对策[J].金融监管研究,2016(8):16-27.

[6]刘元春,闫衍,刘晓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中国宏观经济[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8):5-23.

[责任编辑:邓进利]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供给侧改革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