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重庆库区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劣势及对策选择

2018-09-10 09:08靳丽遥廉然
中国商论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优劣势三峡库区

靳丽遥 廉然

摘 要:本文通过梳理三峡库区(重庆段)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劣势,发现三峡库区凭借其良好的政策环境、特色的农产品及农耕文化、优越的区位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拥有巨大的农业旅游发展潜力,但又需正视当前存在的薄弱经济基础、落后的基础配套设施、低水平的开发现状及激烈的竞争环境等问题,故笔者尝试从政府、社会企业及库区农户个体三个利益相关者角度给出建设性的对策选择,以期推动三峡库区农业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三峡库区 农业旅游 优劣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c)-044-02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重点,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可见,“如何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动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最终实现农民增收”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三峡库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及三峡水库的建立,导致库区生态环境恶化,大规模移民带来了库区产业空心化,使得本就不发达的三峡库区滞后于全国经济的增长,其中,整个库区75%以上位于重庆市,故重庆市内三峡库区的发展对于整个库区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戰略意义。

1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优势

1.1 中央及地方政府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其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自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展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的重大决策以来,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便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国务院在1994年单独成立了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三峡办”)处理三峡库区事务(2018年3月并入水利部),截至2018年3月底国务院已发布了36个关于三峡库区的政府文件,其中,2014年7月底批复的《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支持库区发展旅游业;重庆市政府则共出台19个关于三峡库区建设的政府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这些都为三峡库区开展农业旅游等新兴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2 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且规模较大

一方面,8个重点库区全部培养起了自己的水果产业。其中,柑橘产业几乎成为所有库区重点发展的果业经济,譬如忠县便拥有35万亩的柑橘生产基地,并在2017年9月开始建立全国最大的柑橘交易中心,形成了产、销、研、旅相融合的生产链;另一方面,各区县大力鼓励蔬菜、油料、烟叶等经济作物种植,蔬菜、油料、烟叶、草药及茶叶等优势产业的发展也紧随其后。此外,有的库区根据本地的地理环境发展起了烟叶、药材、茶叶等产业。譬如奉节组建了27个白肋烟合作社、32个烤烟合作社;巫山的药材种植面积有2870公顷,涪陵拥有2万亩的中药材基地。

1.3 三峡文化历史悠久且丰富多元

一方面,三峡地区拥有悠久的文化发展时期。三峡地区的文化活动最早兴起于石器时代,此后经历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近代文化及当代文化的滋养,拥有丰富的峡江民俗、航运文化、盐业文化等非物质文明以及巴蜀文化、诗词文化、抗蒙文化等文化基因;另一方面,由于三峡地处巴、楚、蜀交界地带,加之历史上四次大移民,特殊的地理区位和经历造就库区民族的多样性,从而汇集不同民族的饮食、服饰、民俗等多种文化。

1.4 部分区县农业旅游发展有一定经验且潜力巨大

从库区建设以来,涪陵、忠县、万州、奉节、云阳、开县等部分区县已经率先发展起以农家乐为特色的农业旅游,将农业观光、景区观光与农家乐饮食、农产品及文娱活动相结合,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其中,三峡地区旅游“金三角”(奉节、巫山、巫溪)以及“万开云”板块近年旅游发展收效显著且发展势头不减。6个区县的总旅游收入比上年增长了27.67%,其中,云阳县2016年旅游收入翻了一番,发展势头最猛,其他各区县(除万州外)也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农业旅游潜力巨大。

1.5 拥有区位与旅游市场比较优势

区位比较优势体现在库区交通的日益完善。旅游市场比较优势则是当前重庆市的短期、短途的旅游市场正逐渐扩大。2013—2016年春节、十一“黄金周”及清明、五一等小长假旅游收入便一直增长。短期节假日旅游总收入(如图1所示),2016年比2013年增长了64.17%。可见,三峡库区旅游的主要客源——重庆的旅游市场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2 三峡库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劣势

2.1 库区经济发展水平仍落后于整个重庆经济的发展

库区经过多年的扶贫和产业投资等帮扶政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但2017年上半年,重庆市人均GDP为29733.87元,而占重庆市总人口41%的重庆库区人均GDP只有26482.61元,其中,占重庆市总人口23%的重点库区则仅为21980.90元,占重庆市平均水平的75%,与重庆市整体差距较大,滞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库区内农业旅游的发展。

2.2 资源开发水平较低,错误的开发方式加剧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当前,三峡库区(重庆段)已形成以农业体验、峡谷观光、生态度假三位一体的旅游生态体系,其中,农业体验类旅游的开发服务主体主要是农户。一方面,由于多数当地农户缺乏对于旅游市场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的评估,其开办的旅游项目多是基于现有的资源发展而来,多采用“农家乐+”的模式;另一方面,受限于农户个体对于旅游资源开发方式的认知水平,极易陷入“以环境换发展”的误区。缺乏科学的开发方式,人工化痕迹磨灭掉原有的农村旅游的民俗特色,加之农业旅游产生的大量垃圾,进一步加剧了库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2.3 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能力欠佳

酒店、交通、文娱设施、体育及疗养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2015年重庆拥有星级酒店232家,其中仅有27家五星级酒店,这些酒店基本集聚在渝中、江北地區,三峡库区的星级酒店寥寥无几,多是农户个体成立的饭店,服务水平较低。交通方面,目前已有较为完善的航运、航空、公路及铁路等交通线路通往三峡重庆库区,但库区内由于多是山地丘陵,农业旅游的“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情况仍是“通而不畅”,库区旅游服务能力欠佳。

2.4 区域内旅游业竞争激烈,库区农业旅游特色不突出

相比于三峡库区周边省市——四川、贵州、陕西、湖南省等,三峡库区农业旅游产业链还在构建阶段。以成都为例,2016年,成都接待的乡村游客1.02亿,占其总接待人数的一半,且其接待的国外游客也日益增长,其完善的旅游业服务体系也进一步增大其竞争力。而三峡重庆库区当前农业旅游仍以较为低水平、分散化的农家乐形式为主,其特有的“游轮”旅游路线也因较少的五星级邮轮数量等落后的基础设施而发挥有限的吸引力。

3 三峡库区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选择

第一,从政府角度而言,首先,政府需加大对库区内部交通、通讯、酒店、卫生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先期投入,鼓励、引导其他社会机构或团体的加入,从而完善三峡库区(重庆段)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其次,通过税收及其他财政政策,吸引大型工业企业将其原材料生产基地落户三峡库区(重庆段),从而引入企业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和管理理念,再结合政府对农户们的技术指导,推动库区内现代农业的发展;再次,重庆市政府需加大对库区特色旅游路线的开发,同时,积极与湖北、四川等周边省市接洽,一改旅游“同质化”现状,缓解竞争压力,尽快实现区域内三峡库区(重庆段)与各省市旅游业的协同发展;最后,调整国际旅游市场的政策环境,譬如重庆过境免签只有72小时,而东部城市则有144小时,这便限制了境外游客选择库区作为旅游地的时间,调整这一政策环境也可以促使未来库区内农业旅游向中高层次发展。

第二,从社会企业角度而言,这些大型集团企业往往拥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科技技术和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故其可以作为培育库区内中高层次农业旅游的主要经营主体。一方面,鼓励企业在原有的农业观光旅游基础上,将其与工业生产结合,形成“农业+旅游”到“工业+旅游”再到“农产品+旅游”的完整旅游产业链;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投资新的旅游路线和新的旅游形式。譬如当前兴起的疗养性旅游、大型体育娱乐设施+旅游、自驾游等。

第三,从农户个体角度而言,农户是农业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开发主体,也是农业旅游开发的最大受益对象,因此,要调动农户的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科学的方式参与到农业旅游的发展当中。一方面,鼓励农户采用入股等方式参与农业旅游的主体经营中来。农户可以通过协会或企业以资金、土地、产品、劳动入股经营,通过每个月领取工资或年终分红分享农业旅游发展的成果。譬如大木花乡的龙头企业十农户模式便是利用旅游业与农业的季节性,通过协会组织引导农户,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体验旅游的结合;另一方面,农户自身应加强经营管理、服务能力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将“农家乐+”的旅游形式发展为库区农业旅游的基础型模式。

参考文献

[1] 向轼.三峡库区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2016(4).

[2] 李虎.三峡库区太安镇的乡村旅游开发及其影响[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6).

[3] 柯智颖.基于游客需求偏好的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4] 赵林强.创意农业旅游规划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

[5] 林奕希.湖北省农业旅游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优劣势三峡库区
三峡库区县域“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与情景模拟
近40年来三峡库区农村人口与居民点用地演变脱钩及驱动效应分析
从微商经营者角度分析微商营销的优劣势
浅谈网络小说的优劣势及其生命力
定性研究方法之焦点小组简析
校园电子商务的分析与研究
“医卡通”在门诊收费中的运用
三峡库区的动植物资源概况
三峡库区雕塑遗存忧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