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木蓝在泉州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2018-09-10 23:16施爱玲王俊宏郑向丽刘灿洪徐国忠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物候期适应性

施爱玲 王俊宏 郑向丽 刘灿洪 徐国忠

摘要:开展多花木蓝在泉州地区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多花木蓝能够在泉州地区正常完成整个生育期,且绿色期较长,种子成熟,植株可以安全越冬,年累计鲜草产量1207556 kg·hm-2,再生性良好。

关键词:多花木蓝;适应性;物候期;产草量

DOI: 1013651/jcnkifjnykj201802014

Study on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Lndigofera Amblyantha in Quanzhou Area

SHI Ailing1, WANG Junhong2, ZHENG Xiangli2, LIU Canhong1*, XU Guozhong2*

(1. Quanzhou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Quanzhou Fujian 362212;

2.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logy,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zhou, Fujian 350013)

Abstract: A research on the adaptability of Indigofera amblyantha in Quanzhou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digofera amblyantha could normally complete its entire growth circle in Quanzhou, and the green period was longer, the seed was mature and the plants could safely overwinter. The annual yield of fresh grass reached 12075.56 kg·hm-2, and the regeneration ability was good.

Key words: Indigofera amblyantha; adaptability; phenophase; forage yield

福建省山地丘陵面積所占比例达80%以上,随着山地开发逐步扩大,果茶园大规模种植,致使原本土层薄、抗蚀能力差的红壤山地水土流失严重[1-3]。近年来随着水土保持意识的提高,逐步开展了增加地表植被覆盖度、改善果园生态环境等果茶园水土流失治理措施[4-5],但种植适宜的草种仍然是不同地域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

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 Crairb)为豆科多年生灌木植物,由于其耐热耐干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且枝叶密,根系发达,覆盖度高,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6]。开展多花木蓝在泉州地区的适应性研究,了解多花木蓝在该地区的生长特性及产草量等,为当地水土保持提供优良草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地位于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牧草试验基地内(泉州市惠安县西塘村),北纬24°58′、东经118°42′,海拔42 m,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试验材料为鄂西多花木蓝、闽引圆叶决明,其中鄂西多花木蓝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闽引圆叶决明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提供。

12试验设计

试验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种植小区面积为15 m2(长5 m×宽3 m)。4次重复,其中3个重复用于产量测定,1个重复用于物候期观测。播种方式采用条播,设置株行距均为30 cm。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待出苗后对草种物候期、出苗率、成活率、越夏、越冬率等指标进行观测记载。多花木蓝的刈割高度为15 cm,测产时先去除试验小区两侧边行及两头各50 cm,以消除边界效应,将余下部分刈割测产。

2结果与分析

21物候期

施爱玲等:多花木蓝在泉州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2018年第2期2018年第2期施爱玲等:多花木蓝在泉州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通过对生产周年内多花木蓝及闽引圆叶决明的物候期观测(表1),结果表明:两个草种的出苗时间一致,闽引圆叶决明分枝期相对较早,但多花木蓝先开花,且花期较长,结荚时间相对较晚。两草种均能完成整个生育期,种子均能成熟,其中闽引圆叶决明在种子成熟后会枯黄,整个植株在冬季死掉,第2年靠掉落的种子自然萌发;多花木蓝则全年没有枯黄期,冬季停止生长,可以保持全年常绿。

22生长状况

两个参试品种的生长特性观测结果(表2)显示,出苗率均在85%以上,多花木蓝的出苗率较高,均能满足田间正常生长需求;出苗后的植株成活率基本相同,达到95%以上,正常越夏,抗旱性均较强,相比闽引圆叶决明,多花木蓝的越冬性更好,可以正常自然越冬。

对多花木蓝、闽引圆叶决明第1次测产后的茎叶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3)显示:在相同鲜重

3结论与讨论

闽引圆叶决明作为豆科类牧草,由于产量高、适应性强,已经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推广及种植[7-9]。以闽引圆叶决明为对照,对多花木蓝进行适应性研究,从生产周年内的完整生育期观测可知,多花木蓝能够在泉州地区完成整个生育期,且绿色期较长,可以作为水土保持的生态草种进行推广。

在泉州地区,多花木蓝在1个生产周年内可以刈割3次,累计鲜草产量达1207556 kg·hm-2,与闽引圆叶决明相近。豆科牧草粗蛋白含量较高,在福建丘陵山地的综合治理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多花木蓝为落叶灌木植物,但其开花前期的茎叶比与闽引圆叶决明接近,因此选择合适时间进行刈割,能够使多花木蓝达到茎叶比较低且饲用效果最佳[10-11],同时其植株高度也符合果茶园套种间作的要求[12]。

参考文献:

[1]陈小英,查轩,陈世发山地茶园水土流失及生态调控措施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9,16(1):51-54,58

[2]杨冬雪,张燕,林金钩,等南方丘陵坡地茶园水土流失的环境效应[J]中国环境监测,2017,33(2):76-81

[3]吕联合泉州市山地茶园水土流失现状及主要防治措施[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9,21(2):32-34

[4]廖艺邨安溪县茶园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J]福建茶叶,2015,37(1):33-34

[5]林盛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探索及效益评价[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6]刘洋,蔡化,田宏优良的生物围栏植物——多花木蓝[J]湖北畜牧兽医,2005(1):51-53

[8]陈志彤,罗旭辉,李春燕,等闽引2号圆叶决明的适应性研究[J]草地学报,2012,20(3):484-488

[9]徐国忠,郑向丽,应朝阳,等闽引圆叶决明辐射变异后代新品系(86134-32-3)的若干特性[J]核农学报,2007(2):141-143

[10]朱爱民,张玉霞,王国君,等科尔沁沙地4个燕麦品种的饲草产量特性比较[J]农学学报,2017,7(10):56-59

[11]王延周,喻春明,唐守伟,等纤用苎麻“中苎2号”饲草化刈割模式研究[J]中国麻业科学,2017,39(3):120-129

[12]刘朋虎,赵雅静,王义祥,等中国南方要深入开展红壤丘陵生态脆弱区高效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研究[J]科技导报,2017,35(6):11-12

(责任编辑:刘新永)

猜你喜欢
物候期适应性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辽西地区无花果引种试验
熊猫牌蜂蜜蜜源植物种类物候监测报告
梨树物候期管理技术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六个油豆角品种的物候期及其品种特征特性方面的比较研究
南阳市常见大花月季品种适应性研究
南方葡萄结果园不同物候期的管理技术要点
温棚栽培对夏黑葡萄物候期及果实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