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低空旅游新业态发展研究①

2018-09-10 20:53毕素梅盖玉洁
中国商论 2018年21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海南

毕素梅 盖玉洁

摘 要:“低空旅游”与“通航旅游”“航空旅游”“空中游览”只是名称上的差别,实践中并没有差异。海南是我国低空空域改革的试点区域,低空旅游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有些统计指标已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发展低空旅游方面,海南具有环境资源优势和全域旅游先行优势,以及软硬件配套不足的劣势,同时面临良好的经济环境和政策机遇,也面临专业人才缺乏、项目盈利能力弱等挑战。可以采取科学规划引导发展、区域产业部门联动、培育消费市场等措施促进海南低空旅游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海南 旅游新业态 低空旅游 全域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7(c)-115-04

航空业与旅游业是两个互相联系的产业,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民用航空中的通用航空在旅游业中不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更是一种旅游体验、一种旅游资源、一种旅游项目,是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依托通用航空器大规模开展的旅游活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发达的通用航空运输网络和丰富多彩的通用航空旅游体验项目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2011年,海南国际旅游岛作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区,又成为我国低空空域改革的试点区域。经过几年的发展,海南低空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已初具规模。截至2016年底,海南正在运行的通航企业达到了13家,运行中的通航机场有3个,10余个通航机场将陆续投入建设和运行[1]。目前,通航企业已开通北以海口为中心、南以三亚为中心的多条短途航线、多种景观组合的飞行服务。由于国家政策的刺激,2016年10月起国内有些省市如北京、四川、山东、云南等开始密集布局低空旅游。尽管海南低空旅游开发较早,且具有发展低空旅游的资源和区位等比较优势,但与其他省市相比,海南低空旅游的发展存在缺乏顶层设计、软硬件配套不足等问题。这种情况如果不能改变,海南难以就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和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1 与低空旅游相关的概念界定

1.1 低空旅游

“低空旅游”是指人们在低空空域,依托通用航空运输设施、通用航空器和低空飞行器,整合周边的旅游资源开展的旅游观光、体育娱乐和冒险运动等体验活动[2]。依据体验方式的不同,低空旅游可分为飞行观光体验、低空体育运动、空中旅游交通和地面航空体验等多种类型。目前市场上的低空旅游产品有直升机游览、滑翔机飞行、低空跳伞、低空摄影、动力三角翼观光旅游、热气球观光旅游等。

整理文献发现,“通航旅游”“低空旅游”“航空旅游”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个词汇。尽管在名称上有所差别,但是研究内容并无实质差异。政府文件中的名称多为“空中游览”。“低空旅游”主要是民间的说法[3]。从对低空空域界定的范围来说,“通航旅游”即“低空旅游”[4]。我国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低空空域”是指1000米以下、在距离地面或水面200米以上的空域,各地根据地形差异会有所不同。实际上这个空域范围专门适用于通用航空器飞行。民用航空飞行高度一般在6000米以上,与通用航空对空域的要求完全不同,因此在不影响民用航空起降安全和军事安全的前提下,即可拓展通用航空业的发展空间[5]。

1.2 通用航空

与“低空旅游”相关的另一概念是“通用航空”。“通用航空”这一概念在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仅对通用航空的范围进行界定。如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将通用航空的使用类别划分为6类:私人飞行、教学飞行、公务飞行、商业飞行、空中的士和空中观光、及其他飞行(包括空中觀察,空中喷洒,公共使用等)[6]。

我国学界和业界有关通用航空的概念多以法律法规为主要来源和研究基础。如《民用航空法》规定“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7],范围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也更明确地指出通用航空是“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8],列出的范围与民用航空法类似,如图1所示。

尽管通用航空的范围很宽泛,但是可以从生产工具属性、社会服务属性和消费属性三方面进行分类[9]。上述法规和条例中涉及的通用航空活动都可以归入这三类,低空旅游是其中具有消费属性的通航活动。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者对空中游览、飞行体验、体育飞行等为标志的低空旅游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低空旅游成为通航产业各类业态中最易引发消费升级和消费增长的业态。

2 海南低空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低空旅游的发展存在市场准入门槛高、低空空域管制严、消费观念尚未形成等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海南低空旅游的发展。但是得益于国家鼓励低空旅游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海南自身的比较优势,海南低空旅游快速发展,有些指标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1 低空旅游快速发展

2010年11月,《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出台,海南成为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地区。此后,国家各项鼓励低空旅游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海南的低空旅游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今已初具规模。2014—2016年,海南低空旅游飞机飞行架次从2415架次增加到10378架次,飞行小时从709小时增加到2916小时,均增长3倍多[10]。国内以直升机为主导的低空旅游线路在2015年底达到88条,海南独占15条,位居第一位。四川和浙江分别以9条和8条线路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

2.2 岛内通航企业实力雄厚

目前,海南从事低空飞行旅游的甲类通航企业主要有两家:美亚旅游航空有限公司(简称“美亚航空”)和亚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简称“亚龙通航”)。两家公司总部均在三亚。美亚航空主营水上飞机业务,是我国唯一拥有水上等级培训资质和海南省唯一开展固定翼飞机低空旅游业务的通航企业。亚龙通航主营直升机业务。自2014年以来,其低空飞行架次、飞行小时数、接待游客量均增长4倍左右。由于海南低空旅游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2016年初,北京首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进入海南通航市场,开展景区空中观光、护林、防火、飞行训练等多项业务。海航通航集团也计划在海南低空旅游市场推出个性化定制服务。

2.3 低空旅游产品独具特色

海南低空旅游产品多样化,注重定制化和深度体验的海陆空全域旅游新产品不断涌现。亚龙通航和美亚航空一直在探索低空旅游与传统旅游项目的结合,陆续推出空中观光、节庆赛事、空中交通、专项婚庆、航空展览等产品,有的旅游产品已相对成熟。目前美亚航空正在试水三沙水上飞机旅游项目,亚龙航空已在筹划西沙岛礁观光航线。海棠湾一站式度假产品,海棠湾、亚龙湾、三亚湾三湾深度度假联动产品,“酒店+低空旅游”个性化定制产品,“游艇出海+水上飞机低空飞行”等深度体验游新产品正在推向市场,低空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

2.4 低空旅游消费尚属高端消费

国内学者以直升机为例指出,由于一架直升机的年飞行时间大约在300小时,考虑到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空中游览的单人票价必须高于680元人民币,否则就会亏本[11]。调查显示海南的情况与此结论基本相符。从通航公司和俱乐部报价来看,海南低空旅游产品的价格基本在100元/人/分钟。景点之间的短线游览如“三亚湾—凤凰岛”线路报价为10~15分钟每人1700元,“三亚湾—西岛”报价为15~20分钟每人2300元。海口假日海滩和三亚湾海岸线报价都在15分钟每人1500元。由于观光直升机只能乘坐3人,各通航公司30分钟以上飞行的价格一般为包机,根据距离远近,价格在17000元~30000元不等。从游览花费时间和性价比看,低空旅游的价位超出了普通大众的消费预期,消费群以中高端游客为主。

3 海南低空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3.1 优势条件

3.1.1 环境资源优势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洋省份,气候条件优越,低空净空率高、空中能见度远,年可飞行日及可供空中游览观光的时间也是全国之首,每年可飞行天数约为340天;优质生态环境中的碧海绿岛金沙滩,是在中国具有稀缺性的低空观赏性资源,非常适宜开展低空旅游运动。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是海南开展低空旅游的最突出优势。

3.1.2 全域旅游先行优势

经过7年多的发展,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海南的开放程度和创新程度不断深化。2016年“全域旅游”成为国际旅游岛发展的新战略。全域旅游不仅是地面的旅游,还包括低空、水上的旅游。一方面,全域旅游中地面旅游的先行优势将使空中观光、娱乐飞行的体验值大大增强,形成新的海南旅游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发展低空旅游也有助于形成陆海空立体旅游格局,更加丰富全域旅游的产品体系,最大化体现全域旅游的成果。

3.2 劣势条件

3.2.1 硬件配套不尽完善

“十二五”期间,海南在海陆空交通方面的投资达650多亿元[12],交通条件大大改善,提升了海南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但是目前海南整体的基础设施还存在接驳性差、布局欠合理、管理粗放等问题,而低空旅游项目对选址要求较高的通达性,对机场建设、空域等配套要求具备较为完善的服务保障功能,海南低空旅游的硬件配套需要继续完善。

3.2.2 软件配套缺乏

2013年,三亚制定了《三亚市低空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2)》,这是目前海南省内唯一的一项涉及低空旅游发展的规划,除此之外没有专门的低空旅游发展的规划出台。2016年12月,《海南省“十三五”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发布,在既没有通航产业发展规划,也没有低空旅游发展规划的前提下,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缺乏指导性。海南低空旅游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致使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缺失。

3.3 发展机遇

3.3.1 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通航产业是高端消费业,未来发展将受到国民经济发展、航空消费、建设民航强国等有利因素的支撑。随着公众消费强劲增长,私人飞机、公务飞机、空中游览等将成为继高尔夫、游艇之后,海南旅游新的增长点。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低空旅游的潜在游客将达到约4.2亿人次,有望形成585亿元的市场消费规模[13],届时低空旅游消费需求将呈爆发式增长,低空旅游将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迎来快速发展期。海南要抓住这一机遇,实现低空旅游的跨越发展。

3.3.2 政策机遇的支持带动

2016年4月发布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降低了通用航空市场的进入门槛。把应当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的情形由原来的甲乙丙三类调整为甲乙丙丁四类,变更了通用航空包机飞行、空中游览等项目的归属(如表1所示)。将原来企业设立时必须拥有两架航空器,调整为购买或租赁方式占有即可,以此减轻企业设立时的资金压力,同时支持国内飞机租赁业的发展。进入门槛降低将促使更多企业进入低空旅游市场,更好地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释放消费市场活力,带动消费升级。

3.4 面临挑战

3.4.1 专业人才缺乏

新的《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通航企业的航空人员、专业人员和企业高管在专业训练、取得执照和标准培训方面的要求,并把这些要求作为取得通用航空经营许可的基本条件。目前国内发展低空旅游项目或通航产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人才缺乏,既包括飞行员、机务、空管、维修等专业人才,也包括低空旅游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专家团队、项目规划和运营管理人才,以及低空旅游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客户服务人才等。

3.4.2 项目盈利能力弱

如前所述,通航项目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企業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加上消费市场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因此项目盈利能力较弱。由于缺乏成本分析,国内已出现直升机旅游公司入市之初经营红火而后破产的案例。目前通航企业基本不可能仅依靠空中观光业务实现盈利,大多数通过选用运营成本较低的机型、多元化业务模式、推出特色旅游项目等措施缓解资金压力,实现正常运营。

4 海南低空旅游新业态发展建议

随着近几年促进低空旅游发展的多项政策出台,国内各地开始密集布局低空项目,激烈竞争的同时也是消费市场培育的机会。一旦国内旅游者对低空旅游认知认同,海南依托独有的低空观赏资源优势和热带气候优势,低空旅游将得到强大的市场支撑,但海南也要采取措施做好充分准备。

4.1 政府科学规划引导发展

低空旅游市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政策层面的引领和助推。在这方面,四川已走在其他省市之前。《四川省低空旅游发展规划》明确了打造“国际知名的世界低空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发展措施明确可行。海南不仅没有低空旅游发展规划,在鼓励低空旅游发展的规划文件中也缺乏具体发展的顶层设计。虽然《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将低空飞行作为大力开发的专项旅游之一,鼓励航空旅游与婚庆游等业态融合,开发多种新产品。但是具体措施并不明确。海南需要制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或专项低空旅游发展规划,出台鼓励政策,设计多样化发展路径,细化具体执行措施,促进相关行业和部门联动,实现低空旅游健康发展。

4.2 区域产业部门联动

海南低空旅游发展应以通用航空产业部门推动的发展模式为主,如果仅着眼于低空旅游,其发展可能受限。以通用航空产业推动的发展模式,可以较好地发挥通航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通用航空旅游的整体发展。可以统筹考虑将低空飞行用于农业、会展、商务等,创新商业模式,扩大低空飞行的服务范围以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促进建成与景区、酒店、旅行社、航空企业等部门的合作,从专业的渠道获得客源,产生稳定收入。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建立通用航空旅游合作联盟,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并联合推向市场。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处、联邦航空管理局、空中观光协会和通用航空旅游运营企业之间就有这样的合作。珠海在发展通航旅游方面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空间布局和区位条件,休闲生态旅游、会展和通用航空是珠海高端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重点[14],与海南的发展目标具有相似性。海南发展低空旅游可以考虑与珠海战略合作,协同发展。

4.3 培育消费市场

在国外,低空旅游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成熟旅游项目。但是在国内,低空旅游尚属于高端消费,低空旅游市场存在消费认知浅、消费意识弱、参与程度低等问题,低空旅游消费观念尚未真正形成。长期来看,消费市场的培育成为低空旅游发展的关键。2018年5月起,海南实施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海南旅游的客源市场规模和低空旅游的消费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面对这种状况,低空旅游市场的从业者首先要找准目标市场,分析目标市场的消费行为,针对需求提供多层次产品。需要注意的是越高端的游客,越需要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因此开展低空旅游的企业要善于利用“宜家效应”[15],即设计产品时重点考虑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度,如提供半成品给游客,让游客自行组合形成完整旅游线路或旅游产品,这样能大大提高游客的体验值和满意度。其次要通过多途径的宣传工作消除目标顾客对于低空旅游冒险性的误解和安全性的担心,正确引导低空旅游消费。

4.4 建立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低空旅游的安全问题是决定低空旅游项目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层面而言,从全球范围内来看,通用航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操作性能也非常稳定,事故率与公共航空事故率基本持平[16]。低空旅游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监管层面。例如,通用飞行器品种复杂,体积小,与不明飞行物容易混淆,对它们的探测、识别和防御存在困难。又如,低空空域使用随意性大,飞行时间不确定,监管存在困难。以上监管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开发先进的监管系统,制定科学的符合通用航空特点的监管措施,加强对从业者和参与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防范体系和预警机制加以解决。

4.5 培养低空旅游专门人才

通航产业或低空旅游项目人才严重缺乏成为当前和今后低空旅游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从产业的角度而言,发展低空旅游不仅需要更多的飞机、零部件和其他相关技术,还需要高素质的飞行员、教练员、工程师、空管和地勤服务等人才,以及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等人才。这些人才专业技能的高低,对于确保低空旅游活动安全和项目质量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旅游者对低空旅游项目的满意度评价和旅游目的地形象评价。考虑到通航和低空飞行的专业性强,培训周期长等问题,人才培养可以采取引进、派出、智力支持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低空旅游人才教育和培训基地,或支持国际国内知名院校与海南院校合作办学,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常态化。

4.6 制定低空旅游服務标准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各种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但是规范新业态发展的服务标准的制定往往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新业态规范有序地发展。四川正在编制《低空旅游运营规范》,此规范经完善后会上升为国家标准。海南在地理位置、旅游资源、战略意义等方面与四川不同,因此要根据海南的实际情况制定促进低空旅游发展的规范和标准。低空旅游服务标准要由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联合通用航空协会、通航企业、航空俱乐部等业界成员,以及理论研究者等专业人员共同制定,可以从行业准入、飞行器的适航能力、低空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产品和线路的设计、营销和客户服务标准化作业流程、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和规范培训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要兼顾标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实现既能规范又能促进低空旅游市场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洪坚鹏.海南低空飞行旅游催生低空服务[EB/OL].http://www. chinanews.com/cj/2016/12-29/8109039.shtml,2016-12-29.

[2] 孔垂炼.低空旅游的诱惑与困局[N].云南经济日报,2016-09-01.

[3] “旅游+通用航空”新业态·新机遇·新尝试[N].中国旅游报,2016-11-11.

[4] 高炽海.低空旅游的产品及产业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4-09-19.

[5] 刘云亮.国际旅游岛战略下开发低空空域资源的法律构思[J].新东方,2011(6).

[6] 王珂.通用航空旅游的系统构成与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

[7] 中國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EB/OL].www.npc. gov.cn.

[8] 中国民航局.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EB/OL].www.caac. gov.cn.

[9] 贺安华.低空旅游是一时热度?[J].今日民航,2015(Z5).

[10] 臧会彬.带你飞!海南低空飞行旅游发展勃勃生机[EB/OL]. https://www.hndnews.com/p/40797.html,2017-04-10.

[11] 肖玮.各地密集布局 低空旅游的“通与痛”[N].北京商报, 2016-11-10.

[12] 侯小健.“十二五”期间海南基础设施建设投上千亿[EB/OL].http://news.hainan.net/hainan/ yaowen/1/2015/10/25/2587635.shtml,2015-10-25.

[13] 刘杰.未来5年内低空旅游将形成585亿元消费规模[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50913/ 093623232199.shtml,2015-09-13.

[14] 武旻.珠海通用航空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广东经济, 2016(9).

[15] Norton M.I.,Mochon D.,& Ariely D..The IKEA effect:when labor leads to love[J].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2012,22(3).

[16] 刘又堂.桂林市低空旅游开发的市场前景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6(3).

①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Hnky2015-49);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科带头人和博士研究生科研启动经费项目(RHDXB201608);海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QZXB201503)。

作者简介:毕素梅(1977-),女,汉族,山东淄博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营销、营销管理方面的研究;盖玉洁(1979-),女,汉族,山东东营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营销、营销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海南
2022年“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海南好青年”名单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礼物
59国免签游海南
热带宝岛海南
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嘉峪关市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探索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