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建设及实践

2018-09-10 04:34韩意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3期
关键词:铁路

韩意

【摘 要】文章从铁路发展趋势、运输生产和安全、工务段面临的安全生产压力分析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以南宁工务段为例,介绍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工作建设思路、机构设置、职能划分、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信息管理及实施效果。同时,分析下一步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建设需完善的内容及引导车间分指挥中心同步建设与融合。

【关键词】铁路;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3-0235-03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既有线的扩能改造,高铁的建设投产运营,大站段布局已逐渐形成,工务站段安全生产、应急指挥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本文通过对工务段当前的安全形势与信息量进行分析,提出了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的建设思路、基本框架、实现目标,并对需完善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

1 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建设的背景

1.1 铁路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及普速网和高速网的逐渐形成,铁路已全面上升为国家交通基础战略的重要部分。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突出铁路在整个国家交通发展中的枢纽地位,努力实现交通强国的伟大梦想,铁路提出“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发展战略,要求把“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作为铁路一段时期的工作主题。因此,实现铁路科学、和谐、优质、安全、稳定、持续等一系列发展目标成为各铁路相关单位应具备的条件,也是对铁路各单位管理的要求。

1.2 工务维修体制改革的需要

2015年,铁路总公司在全路推进工务维修体制改革,整合原有工务系统资源,调整原有维修管理模式,合理优化和配置原有工务段、车间、班组的资源,科学统筹,逐步建成专业化的维修管理队伍,全面实现“检、养、修”分开的维修管理模式。但是,如何科学、高效地实现“检、养、修”的管理模式,工务段作为铁路一线管理单位,维修体制改革对各工务段来说是一次全面发展的机遇,也面临诸多的挑战。

1.3 路局运输生产和安全的需要

铁路运输的保障来源于线路基础的建设标准、安全系数和维修质量,而工务专业是所有线路设施的基础。只有线路维修质量达到优质的条件,线路管理达到安全可靠的要求,才能为铁路运输大动脉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营环境,才能实现路局每年既定的运输生产任务和经营目标,才能为国家、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工务段是基础,是排头兵,是路局实现各项任务和目标的重要保障力量和安全基石,肩负的责任重大。

1.4 工务段自身面临的安全生产要求

以南宁工务段为例,该工务段点多线长,设备复杂,既有高铁设备,又有普铁设备。2013年南广高铁、柳南客专开通、2015年南环线增建二线,2016年南宁南站增建峰前到达场,2017年南昆线增建二线,南宁工务段管辖正线从864 km增加至1 656 km,站特线从453 km增加至573 km,全段管辖正线达1 656 km,站特线有573 km,道岔有1 849组。道口共153处,其中监护看守道口有93处(正线道口有75处),其他道口有60处。每日安全生产信息量巨大,平均每日申请施工维修“天窗”220条,上线探伤、线检、维修保養、自轮运转设备等作业计划多达420组,线路动静态各类病害信息达450处,还有应急处置、路外施工监控、道口安全、劳动安全等大量信息,原有的调度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如何有效发挥安全生产信息畅通、现场作业盯控到位、应急处置快速响应、指导维修超前预防的作用,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因此,建设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2 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建设

2.1 建设思路

以“集中调度、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严格管理、科学管理、问题管理”的要求,围绕工务段防洪、防断、防胀、道口、线桥设备质量、施工作业、自轮运转、劳动安全8项安全风险控制开展工作,整合各专业部分工作职能,运用工务数字化平台,引入先进的科技设备,完善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工作职能,全面落实“天窗修”维修方式;规范施工、维修、检查、轨汽作业计划管理,按照安全风险控制“关口前移、源头防范”,实现对作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关键项目、关键设备”进行全面管控,准确评价考核“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的落实情况;推进标准化车间建设,达到生产组织不断优化,作业安全有序可控,规范管理、指导生产、服务现场,突发事件及时处置,确保铁路行车安全与畅通。

2.2 机构设置

按工作职能设3个信息平台,分别是调度指挥台、监控分析台、综合督办台。其中,调度指挥台含高普铁调度组、高普铁天窗组、雨量监控组;监控分析台含探伤回放监控分析组、劳动安全监控分析组、道口监控分析组、自轮运转监控分析组;综合督办台含动静态病害追踪考核组、现场检查督导组、高普铁动态添乘组、信息网络维护组。

2.3 职能划分

调度指挥台:主要以现场安全生产服务的思想为宗旨,及时掌握、协调、处理好现场产生的各类问题。监控分析台:主要监控现场作业劳动安全及各岗位标准化作业。综合督办台:主要利用监控分析台分析结果及动静态病害整治反馈情况,在现场督查、督办闭环管理。

2.4 工作标准

通过不断地梳理、实践、分析、总结,完善各项工作标准,主要有调度指挥工作标准,高普铁防灾监控工作(处置)标准,异物侵限监测监控标准,路用车管理工作标准,施工、维修计划报批标准,次日作业计划报批管理标准,外单位施工安全卡控标准,限速管理工作标准,施工及运行揭示管理工作标准,伤损钢轨监控标准,探伤数据回放工作标准,道口监控(视频)数据分析工作标准,作业录音数据分析工作标准,问题督办工作标准,现场问题检查督导工作标准,动静态数据分析工作标准,设备质量监控工作标准,台账建立标准等。

2.5 工作流程

细化各专业工作流程,明确细节,做到有章可循。主要有设备故障处理流程,突发性事件处理流程,突发事件报告流程,伤损钢轨下道监控工作流程,严重设备病害监控工作流程,雨量、防洪监测管理工作流程,监测设备故障报修流程,普铁轨温监测管理工作流程,路用车管理工作流程,次日作业计划报批管理流程,施工安全卡控流程,线桥设备限速管理工作流程,天窗修分析工作流程,探伤数据回放分析流程,道口监控(视频)数据分析流程,防护录音数据分析流程,动静态病害监控流程,钢轨疑似伤损病害监控流程,综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违章违纪信息管理流程,问题督办工作流程,问题检查督导工作流程,等等。有效地实现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无缝衔接。

2.6 信息模式化管理

执行“月计划、周调整、日安排”“日分析、周通报、月考核”“日常检查与集中验收相结合”等模式化管理,促进信息管理流程获得规范、统一和完整执行。对信息的分析、传递、揭示,统一遵从“快报”“日报”“周报”“月报”的载体模式,同时统一格式、固定内容,使问题获得全面、重点分析,降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量和专业管理难度。

2.7 信息分类管理

根据安全生产实际,把信息分为四大类:安全信息、病害信息、生产信息和综合信息。同时,结合工务八大安全生产领域,按防洪、防断、防胀、道口安全、设备质量、施工安全、劳动安全、自轮运转安全、消防、综合等进行细分。

2.8 信息分级管理

把各类信息(问题)分为AA级、A级、B级,同时以峰值、超时整改为界定参照,把信息(问题)细分为1~6阶。把工区、车间和工务段的信息受理对象设定为“工长、副主任、主任、科长、副段长、段长”6层,分别与1~6阶信息相对应。每一层只接受本阶信息,同时按要求负责本阶信息的处置和管理。

2.9 信息智能管理

应全面使用既有智能分析工具,如探伤数据分析管理系统、便携式线路检查仪处理系统、轨道参数检测分析系统、GYK监控数据分析工具、道口视频监控系统、铁路应急平台系统、铁路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工务线路设备信息中心系统及其他相关信息系统、专业管理系统对检查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快速查找病害或问题,对有关安全、生产领域的工作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

2.10 信息闭环管理

充分利用专业检查平台,辅以其他部门、人员的检查,真实反映、及时传递和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从制度上、理念上、措施上强化信息的处置和跟踪落实,实现设备(人员)的安全控制与病害(违章)问题的及时有效处理。通过加强信息处置情况的现场复查、周期性的分析和通报存在问题、严格按制度提报考核建议执行考核等,确保信息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和问题的有效处置,实现信息闭环管理。

3 实施效果分析

南宁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经过2年的探索建设和不断完善,从最初的探索式建设到如今的全面建成,各项机构设置较为全面和合理,基本实现全安全生产信息快速响应,生产信息收集、分析、发布、处理、跟踪、督办等的闭环管理,作业过程控制、现场关键安全措施落实、安全生产管理步入规范、高效、有序、可控的常态化运行轨道,确保安全有序可控。同时,经过不断实践和改进,指挥中心生产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队伍建设得到长足进步,为全段运输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使全段各项工作和任务问题清单得到了科学和严格的闭环管理,全面提升了全段的运输生产水平和质量,为全局连续创造安全防洪年和各项运营指标节节攀升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展现了“工务人”在抓生产和安全等方面不断探索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力量。

4 下一步措施

4.1 配齐中心硬件设施

因为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建设起步低、时间紧、任务重,所以部分设备是利用原旧的工务调度设备,利用段部调配的房屋进行改造及临时配置的办公设备,勉强能满足运输生产需要,但距离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逐步完善。

4.2 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现有生产指挥中心的人员均是建设初期临时调配的人员,系统化、标准化、职业化的培训工作开展较少。同时,队伍人才结构建设、专业技能储备、人才知识层次等方面与铁路现代化队伍建设和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强化和完善的工作内容还很多。

4.3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目前,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的管理基本上按照段生产和安全需要按部就班地执行,还未有超前和潜意识的管理思路,尤其是信息化管理方面,利用科技手段来促进管理,提升中心职能和队伍管理水平的内容偏少,信息化水平和质量还很薄弱。下一步将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实际生产和安全管理相结合,有的放矢;同时,进一步深挖潜能,超前谋划,不断构思,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数据收集、问题追踪、闭环考核,要利用日常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深加工,找准数据和问题的来源、成因,提出新的思路和新构想,为整个工务段的建设和段领导工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当好参谋,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心的作用。

4.4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建章立制是企业推进工作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规范企业及部门日常管理的基础条件。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是当前铁路发展一个相对比较新的事物,未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模式,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还需不断规范和健全。只有建立和完善好规章制度,各项工作才能有章可循序,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基础保障,才能发挥指挥中心的职能和作用。

4.5 引导车间级中心建设

随着工务维修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车间级生产指挥中心也在逐步建成。为充分发挥段与车间级生产指挥中心的作用,使两级部门之间能形成工作协调、功能互补、信息畅通的工作局面,段级指挥中心需加强对车间级指挥中心的引导,使其不断适应工务段运输生产和安全管理的需要,充分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确保线路维修和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车间级指挥中心的作用和潜能发挥了,关系处理好了,对段指挥中心的工作也有促进作用,二者之间的工作就能融合开展,整个段的信息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就能上一个台阶。

5 结语

企业机构建设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务生产指挥中心的建设是近期铁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体现,是铁路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现代化、信息化进程的需要。工务生产调度指挥中心的实践也证明了现代铁路企业必须建立信息化管理结构。只有實现系统化、专业化的管理,并不断细化部门职能,优化和深挖各部门潜能,才能适应铁路高速发展的需要,才能为路局运输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1]徐梦秋.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安全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2]薄中旭.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信息传递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3]王瑞斌.高速铁路调度指挥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4.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铁路
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02 中老铁路:“搜山”小分队日行万步备战首个“防洪大考”
滇藏铁路丽香段站后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有望年内开通
Xi’s remarks draw blueprint for China-Laos relations
川藏铁路:最美的遇见与期待
A Short History of Transportation
海底铁路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