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对策研究

2018-09-10 07:29郑艳刘宇航杨倩童徐冰洁郭俊良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3期
关键词:技能培训互联网+互联网

郑艳 刘宇航 杨倩童 徐冰洁 郭俊良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上产生了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经济新业态,社会就业岗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趋势对于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搭乘“互联网+”广阔就业前景的便车,调整与残疾人就业息息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是当前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互联网+”;视力残疾;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D66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3-0318-02

笔者在百度指数数据选样调查中,随机抽取了1个月的数据。自2017年12月26日至2018年1月24日,百度指数有关关键词“残疾人就业”的搜索趋势图显示:该月份查询指数波动较大,最高日搜索量达720条,最低日搜索量仅有162条,相差数据较大,图表数据起伏大,整体呈波浪形态分布。近30天内,搜索均量为308条,整体同比上升64%,移动网比上升117%,搜索量同比呈上升趋势,整体搜索趋势及各客户端搜索趋势基本表明,“残疾人就业”受关注程度呈上升趋势。而在这一期间,根据需求图谱显示,搜索指数上升最快的相关词为“残疾人就业招聘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找工作”等,这就说明了残疾人就业的问题有很多人在关注,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数据也表明了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基本价值和重要程度。需求图谱中,搜索内容随着时间的推进与“就业”“保障”的联系也越发紧密,搜索量持续升高,说明这些内容正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本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增加残疾人可就业提供更多工种和渠道,同时,国务院《残疾人就业条例》和各地方政府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加上残疾人为改变自身生活状况而自主接受再教育的程度提高,该群体的就业率逐步得到了提高。但从整体来看,弱势群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仍然有待提高,且其就业环境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等待进一步改善。

1 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对残疾人职业教育引导力度不够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残疾人的入学率普遍偏低,甚至连义务教育都还没有普及。教育基础本身就严重缺乏,所以政府就更应该做好残疾人受教育的动员工作,从而为残疾人的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

1.2 残疾人的职业教育机构办学形式单一

我国目前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主要以学校自办办学为主,大多数残疾人都是在省、市、县各级残联或民政部开办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学校和机构接受职业教育。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单一,除了学校自办以外,市场上的办学的模式很少。而且办学模式单一、规模较小,这些都不利于办学机构之间互相进行良性竞争,不利于提高机构自身的实力,因而发展都不够充分,造成恶性循环,使残疾人无法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1.3 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欠缺

据了解,我国残疾人人数众多,但教学人员却严重不足,从师资质量上来看也存在许多问题。负责教育的人员往往有不少兼职的,在残疾人教育方面的专业性有所欠缺,对这份教育的热情也有所欠缺,并且岗位调动可能会比较频繁,从而对残疾人教育产生了许多不便的地方。

1.4 残疾人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几乎使用统一的教学方法,但残疾人的自身情况却千差万别,而且我国残疾人职业技能教育不会因为残疾人的具体状况或者兴趣爱好、发展方向等来调整课程设置,并且课程设置还比较单一,有很多人甚至会觉得“没有用处”或者“不感兴趣”而放弃接受残疾人职业教育,这也是我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原因

2.1 培训发展水平低,导致无法满足残疾人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我国逐步建立起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随着培训的力度加大,残疾人的就业人数也有所上升。但是根据数据显示,现存的待业残疾人数量与残疾人技能培训的力度仍不匹配,我国残疾人就业数量依旧不乐观,接受职业培训的残疾人数量也是如此,所以才会导致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整体发展速度落后于残疾人对职业培训需求的发展速度,宏观上来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事业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是因为培训机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

2.2 残疾人自身条件限制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残疾人由于自身素质差,与培训班的整体教学水平不匹配,无法接受教学进度,因此不得不退学;还有部分残疾人家庭,由于家庭贫困,无法支付培训学费,因此也只能望而却步。培训教育是双向的,残疾人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导致残疾人技能培训事业无法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这些和政府的福利支持等因素是相关联的,当政府、社会福利支持无法跟上时,部分残疾人就会失去职业技能培训的福利;另一方面,残疾人培训机构没有考虑到部分残疾人的素质水平的特殊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也会导致培训无法正常進行,最终会影响到残疾人的就业。

2.3 培训内容的盲目性和不实用性

目前,有很多培训机构存在着培训内容单一、固化的现象。这是因为很多培训机构缺乏足够的市场调研,培训内容并没有与现实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应,也没有考虑到残疾人个人的专长所在,盲目、笼统地进行培训,所以导致培训效果不佳,使培训内容单一无用。就目前社会上的热门行业来看,残疾人更多的是希望得到实用的技能培训,例如与互联网、手工制作等行业有关的技能培训,这些行业更贴合现阶段的行业需求,但是很多培训机构没有考虑到这些情况,培训内容仍旧偏向于传统行业,从而使很多残疾人在结束培训之后,仍然只能做一些相对低端的工作,无法满足生活需求。

2.4 培训师资的专业性

鉴于残疾人的特殊性,培训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的教育水平,并且也要了解与特殊教育相关的知识。有关学者在对全国11所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第一学历所学专业的调查中发现,多数教师所学专业与学校所设置的技能课程相匹配,而具有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教师比例不足3%。教育的重头戏在教师身上,由于很多教师不具备专业素质,或者缺失了特殊教育应该具备的技能,因此对很多残疾人的培训是不足的。残疾人即使来到培训机构,仍然不能够学习到足够的技能去应付就业所需,因此师资的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2.5 其他

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不适应性还存在其他方面。例如,由于提供的经费不足,使很多地方存在应付了事、随意培训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教师求数量而不重质量,甚至出现了培训证书泛滥的情况;此外,培训证书在市场上的认可度还不够高,培训证书的价值得不到广泛认可,有些机构在残疾人考试时,甚至将答案事先告之,学员存在浑水摸鱼的可能,从而造成培训证书价值不真实。这种做法不仅打击残疾人的积极性,也使残疾人得不到真正优质的教育。

3 建议政策

(1)从宏观层面上看,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模式全面提升残疾人的理论素养和技能素养,建立并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培训管理平台,实现互联网智能化管理模式。大数据模式中的智能化平台是“互联网+”中最鲜明的特点,该特点的熟练应用将为残疾人就业培训管理带来极大便利。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打造残疾人各行业对口的技术培训云平台,提高就业培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实际效率。同时依托云平台对残疾人实名制、教育水平、生活自理程度、就业程度、社会融入度以及社会认同度等相关数据的梳理统计,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基础,完善个性化的动态跟踪系统,及时掌握残疾人社会各方面情况反馈,对就业培训课程作出相应调整,促进平台与残疾人的智能化沟通效率。

(2)从微观层面上看,应着重残疾人就业培训的内容安排等各方面合理性与培训计划的个性对口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以创业就业为导向提高残疾人的具体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应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发展前景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契合互联网的行业变革所带来的职业特点,调整制定符合残疾人身心特点、强度等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相比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对残疾人的包容度更高,对残疾人歧视或者排斥的现象较少。同时残疾人对“互联网+”相关新兴技术和行业例如电商客服等工作有很大的热情和胜任度。因此,只有遵从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和市场职业需求,充分尊重残疾人职业意愿,制定符合双方需求的职业培训计划,从实际出发,才能增强职业培训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3)从培训工具上看,应积极开发远程网络培训等新型培训手段,利用科技多元化趋势稳步提升残疾人就业率。目前,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比例仍然很低,因此大力推广并普及远程网络培训应成为残疾人就业培训计划中的重中之重。弥补残疾人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的生理缺陷这一最大障碍,无疑将大幅度提升技术知识理解度和接受度。同时,对理论性较强的培训项目来说,网络远程授课将同时提高课程的更新程度、授课的灵活性及授课时间的连续稳定性,循序渐进提升残疾人的职业素养、法律法规知识和综合素质与实践技能的高度融合,探索发展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培训,让残疾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本优势,使残疾人在就业创业中可以根据所接受到的技能扬长避短,在劳动力市场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定位。

(4)从政府政策上来看,应在“互联网+”模式下为残疾人就业及职业培训创造公平的就业创业机会和环境。“互联网+”时代下的就业是知识经济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新型灵活就业,残疾人将在这种新型灵活就业模式下掌握很大程度的劳动自主性。而“互联网+”给残疾人灵活就业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创造了非常宽广的就业空间,因此在利用科技发展的同时应注重政府在公平就业环境中的政策作用。残疾人在互联网时代中的知识经济背景往往处于弱势,智力、技能、创新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都是束缚残疾人發挥工作能力的因素,但同时互联网在一定程度消解了残疾人身体条件造成的限制。通过结合互联网发展基础上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劳动力的软性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创造公平公正的相关政策并及时落实就显得极为重要。

(5)从“互联网+”形势来看,应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普及为残疾人就业创业营造更加便捷全面的培训环境,推进并完善全国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网络服务平台,及时推送并更新残疾人就业创业相关政策信息、残疾人就业岗位招聘及培训课程、残疾人创业企业产品展示经验分享等信息服务项目。

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衍生新型行业(例如电子商务)的特点,积极引导残疾人利用互联网从事开店经商、自主创业等工作时间弹性化、工作内容范围及能力要求限制小的职业,培训残疾人通过互联网展示产品科学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工作安排,使残疾人工作时间弹性化、工作内容简易便捷化。面对残疾人互联网创业经营运转资金不足、运限制等困难,政府应及时提供相关政策辅助,提升残疾人就业率和社会融入度。

参 考 文 献

[1]梅刚,赵康,宛丽.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14(1):5-8.

[2]秦梓萌.基于共享发展理念和互联网思维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2):12-13.

[3]韩巍.“互联网+”背景下残疾人灵活就业的机遇与挑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6-05-14(3).

[4]郝涛,徐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4):158-165.

[5]应武伶.“互联网+”视域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新考量——以浙江省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3):150-151,173.

[6]杨柳,崔铭香.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问题与策划[J].中国成人教育,2016(2).

[责任编辑:高海明]

猜你喜欢
技能培训互联网+互联网
浅谈美军士官技能培训特点及启示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浅谈飞机维修技能培训
士官学校优质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