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

2018-09-10 01:49汪亚君
中国商论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SWOT分析一带一路

汪亚君

摘 要:“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直接投资的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空间。本文试图通过SWOT分析探究“一带一路”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寻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一带一路” 人民币国际化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b)-035-02

1 “一带一路”发展现状

2013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向世界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建设成果超出预期。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根据中国“一带一路”网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0.1%,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新设企业2893家,同比增长34.4%,实际投入额42.4亿美元。

“一带一路”政策建立良好的贸易合作,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通过SWOT分析“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了解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寻找“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方法。

2 “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SWOT分析

2.1 優势(Strengths)

2.1.1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雄厚的经济实力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强大保障,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多年来稳定增长。2017年我国GDP达82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7.9%、40.5%和51.6%。

政治上,2018年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在《全球化世界中的权利和影响力》中指出,近年来中国全球影响力指数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军事上,2017年4月26日国产航母成功下水彰显了我国军事实力,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够保障贸易的安全,能够有效支持和保护人民币的国际化顺利进行[1]。

2.1.2 资本市场不断完善

从2014年开始,我国不断放开资本管制。国开行在伦敦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沪港通开通、“811汇改”、外汇管理局新增QFII和RQFII的额度、人民币加入SDR等表明离岸市场不断完善、跨境结算更加便利、货币互换不断签署,这些给人民币国际化做好了铺垫。

2.1.3 充足的外汇储备

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来应对兑换需求。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于2006年就位于世界第一,截至2018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量达到31344亿美元,这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可靠保证。

2.2 劣势(Weaknesses)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主要劣势体现在:第一,对外依存度高,自主创新不足,这将削弱贸易定价中的话语权。第二,金融体制不够开放。各方管制下,我国金融市场间接融资大于直接融资比重,这将影响全球资本在我国自由流动。第三,过去驱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两大动力: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贸易增长,在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已不复存在,使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减弱。另外还包括我国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不高、风险应对和处置能力不足等问题。

2.3 机遇(Opportunities)

2.3.1 金融服务能力增强

亚投行、丝路基金等主要融资平台的设立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融通资金,也使大量人民币得以输出,提高人民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据中国“一带一路”网统计,2017年亚投行批准20多个投资项目,总额超过37亿美元;丝路基金总投资金额达800亿美元。金融平台的建立是金融服务能力增强从而推动人民币从区域化走向国际化。

2.3.2 投资贸易不断发展

亚欧大陆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项目能够促进商品贸易的流转,扩大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节约贸易结算的成本,一些与中国贸易投资往来频繁、数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以人民币进行计价、支付、结算成为必然。

2.3.3 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

中俄中亚天然气管道、电力通道、中缅油气管道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不仅能够输出我国过剩产能、获取沿线国家资源,还有利于提高我国大宗商品的定价能力[2]。大宗商品用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能够避免美元汇率波动带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风险,也减少了美元铸币税和通货膨胀税的征收。

2.3.4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人民币的流通使用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将得到深化。截至2017年7月,中国已与24个沿线国家实现公民免签或落地签。大批的旅游者将使这些国家中可以用人民币购买商品的购物店越来越多,促进人民币的流通使用。

除此之外,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还能够带动我国西部地区如云南、新疆等地发挥区位优势,实现新一轮经济发展,缩小我国地区差距。

2.4 威胁(Threats)

2.4.1 美元和欧元的路径依赖

美元和欧元长期位于世界外汇储备体系的第一梯队,占据了87%的份额。二者成为全球主要外汇储备有其内在原因。由于“路径依赖”的形成,放弃美元、欧元作为外汇储备存在着各种成本。人民币国际化还遭受着美元和欧元的地位压制[3]。

2.4.2 “走出去”企业面临较大经营风险

“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的政治背景、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不同会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比如政策法规、政党政治等,这对企业的价值观念、市场定位和产品设计都有很高要求。

2.4.3 扩大利率波动幅度

通过“一带一路”,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渐打开,国际游资、投机势力,他国恶意搅动等行为势必会带来利率的波动幅度扩大,造成我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影响国际对人民币的信心。

2.4.4 政治交流存在隔阂

“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并不都持赞同态度的,例如俄罗斯担心中国会抢占其在中亚地区的地位;印度害怕中国从海陆对其进行包围,威胁本国安全;菲律宾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端。这些政治问题的存在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带来一定的阻挠。

3 对策建议

針对以上分析,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和有效地解决其发展障碍,我国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3.1 完善金融服务

建立完善的金融市场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为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广泛建立国外分支机构,支持人民币在国外的自由兑换和流通。建立更加便捷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平台,积极推广实施货币互换。

3.2 防范风险

监管当局加强风险控制,合理运用我国外汇储备,控制好汇率、利率的波动范围,防范金融危机。为防范因汇率波动而造成的损失,金融机构应推出对冲汇率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和保险产品,保持币值稳定。

3.3 “互联网+”模式合理运用

早在2016年,马云在博鳌论坛上就提出要建立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PT),意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跨国贸易;支付宝和财付通已将触角伸向互联网第三方跨境支付平台;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也为资本跨市场流动提供极大便利,“互联网+”模式的运用将使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更加便捷高效。

3.4 加强政治沟通

中国与沿线国家相互信任是人民币走向国际的基石。要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带向“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共谋发展,共创未来。更好地促进中国与沿线64个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参考文献

[1] 冯少卿.浅谈人民币国际化[J].中国商论,2017(21).

[2] 陈华,刘春紫.“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秩序与路径[J].中国财政,2016(1).

[3] 宿云龙.人民币国际化前景展望[J].人民论坛,2017(15).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SWOT分析一带一路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