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后托管”为何能进十件实事?

2018-09-10 14:18刘雪松
杭州 2018年14期
关键词:实事职能部门民生

刘雪松

今年的十件实事,件件是亮点,个个在实处。排在十件实事第四位的是“学后托管服务”,这步工作一旦到位,千万家庭课后孩子的接送困难、为之付出的经济负担,都将迎刃而解。

学后托管,从教育的问题扩展到民生问题,从个别城区在争议中试点、到杭州以市政府的名义列入今年十件实事之第四位,此中的跨越幅度超过了社会预期,也超越了职能部门的权力范围,这是值得深思的。

事实也证明,一项制度设计的改革,单靠职能部门去推动,难度相当大。然而把它放到民生的高度、放到改革的高度、放到政府决策的高度,它就不是多大点事儿。因此,党委、政府的担当显得尤为重要。

杭州这次力排众虑与众议,直接将学后托管列入十件事实,实际上是给职能部门以重任,也是给予政策的松绑与挑担,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将民生困难一肩挑的责任意识与人性关怀。千难万难、千规万矩,只要用党委、政府的意志去推动,只要以民生的诉求为改革的突破口,旧的观念与制度的束缚,都能找到自我松绑的脉络,都能推动社会的进步。这一点,杭州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同样走在全国前列的,是浙江省最近发布的关于全省小学早上推迟上学的指导意见。

这是省级机构在教育改革与民生实事上,对市级机构与部门在同一争议性议题,在行政性指导设计上的一次全覆盖性质的“超车”。它表明,在与民生实事密切相关的教育改革上,以民生为导向、以政府为担当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烈。谁站的高度到位一些,谁的担当意识更强烈一些,谁就会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决策。

杭州将“晚托班”列为2018年度十件实事之一,是一个民生托举的姿势,也是给各级职能部门做出的示范姿势。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各项改革处在又一轮探索期,谁能高瞻远瞩,谁就能看清方向。誰能关切民生,谁就能勇于担当。这就是工作的主动与被动关系,是改革中发展与止步中求稳的区别。

杭州十件实事,来于民生实痛,来于人性体恤,来于责任担当。学后托管服务,先把百姓的苦化解开来,把民众的难担当起来,这个大方向不会错。

杭州各级职能部门,都应该在这些实事的压力中,既找到下一步工作的定位,又找到民生担当的主动角色。源于各职能部门主动改革、主动担当的实事,才能想得更到位,办得更到位。杭州全方位的进步,才能通过主动作为体现出来,继而发挥出整体的改革效应。杭州是弄潮儿,杭州应该更多地给全国做示范动作。

猜你喜欢
实事职能部门民生
民生故事,讲述幸福与温暖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
把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里
检察版(十)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民生实事更有“温度”
关于如何做好电力企业职能部门的员工绩效考核管理
基于“管理创造价值”理念下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几点思考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应城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