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府地名考

2018-09-10 07:22白秉全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土山

白秉全

摘 要:本文通过对成府地名的考证,从文字学和考古学角度提出了成府地名的来源。并对明清成亲王府说法提出了否认。论证了成府地名来源于自然成因。

关键词:成府;地名;海淀;历史;地理;文化;地方史;北京大学;北京史

成府位于今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中部,北京大学校园东侧。作为聚落已沦失,现在仅存地名。如成府路、成府公馆、成府宾馆等。成府历史悠久,考古专家曾在这里发现过史前的石器,战国的瓮棺,汉代的灰坑,明代的寺庙。自有清以后,成为繁华的集镇。在明代成府就是一个村落了。清代由于圆明园的建成成府成为很繁华的集镇,除民房外附近有许多园林,兵营的建筑。20世纪上半叶,燕京大学迁至成府之西。1952年北京大学合并燕京大学。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驻中关村。街巷密集,人员辐辏之地。旧日繁华,风流云散。代之而起的是现代化的街道和高楼。现在不少人现在依然沉浸在成府历史上的回忆及梦想中。

成府地名原称陈府 《日下旧闻考》说: “陈府村有内务府包衣三旗营房。(《旗册》)”又说“陈府村有紫竹林、碧霞宫、太平庵。(《五城寺院册》)”下有注释“紫竹林、碧霞宫皆羽士居之。碧霞宫,铁磬一,有嗣教弟子郭庆元万历二十八年造等字。太平庵相传系旧刹,本朝重加修葺[1]。” 《钦定日下旧闻考》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成书。文中所引《旗册》和《五城寺院册》都是清官署的档案卷册,有史实之用。明代陈府虽为村落,但有着几座寺庙,可见村庄规模尚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直隶地图标明还标为“陈家府”。1935年《旧都文物略·旧都附郭疆域总图》依然名“陈府”。可见“陈府”地名沿用至清朝民初。民国以后始称“成府”。

成府的原始地标是座“阜” 2000年以后成府聚落因为单位占地和市政修路,居民区拆迁了,成府村的地形原貌显露出来,村西低东高,南接海淀高地,北下为清河谷地。西部竟然出现了一座高高长长的土山,由于修路土山的西侧被修路挖平,东侧土山高出西部平地约5米,据测北京大学的海拔约在50~52米,高地最高处海拔约57米左右,如果没有岁月的剥蚀,人工的扰动,应该还要高些。土山的高位相当原街巷的槐树家胡同以及前罗锅胡同和后罗锅胡同一带。在先民生活的时代里,在成府没有大规模人文建筑之前,这座土山在广袤的大地之间豁然是明显的地标,高大的土山正是古人所说的“阜”。因“阜”名地,就有了陈“阜”,北京的蓟丘就是因“丘”得名。因此,成府之“府”很可能是“阜”的通假字。

何谓“阜” “阜”是象形字,形似台阶,拾级而上,取象古“梯”字。进而会意土山,丘陵之意。在古代先民的意识中“阜”的很早就是表示土山。《说文解字》说:“阜大陆也,山无石者,象形。凡阜之属皆从阜”(古文上象絫高,下可拾级而上)。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山下曰有石而高,象形。此言无石,以别于有石者也。”《广雅·释丘》说:“无石曰阜。”《释名》说:“土山曰阜,言高厚也。”《诗·小雅》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阜、丘、山、冈、陵、墟等。这组字在汉语里既有相同的意思,又是有区别的。“阜”衍伸义很多,有繁多富裕,物阜民丰之义。如《尚书·周官》“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 阜成兆民”。不过“阜成”这经典上的文词,加之北京城还有座阜成门,不会是后世把“陈”改成“成”的原因吧。至于,“阜”通假字为“府”是更远的意义了。

何谓“陈” 陈是形声兼会意字,陈的本意是宛丘。“阝”是“阜”的简写,形随字义随之,故“陈”有丘阜的意思。古文“陈”,东(東)写为“申” 因此从申不从木,音近申而不近东。“陈”“申”一声之转。故《说文解字》说:“陈宛丘也。舜后妫满之所封。从阜。从木,申声。”何谓“宛丘”。 “宛”形声字。从宀,夗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是弯曲。《说文解字》说:“宛,屈草自覆也。”“丘”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说文解字》说“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广雅·释丘》说:“小陵曰丘。”“丘”与“阜”意义比较接近,都表示土山。“宛丘”也可称丘阜。但是它特指丘阜之上的丘阜。《尔雅·释丘》说:“丘上有丘,为宛丘。”又說 “宛中宛丘”郭璞注:“宛,谓中央隆高。”《说文解字注》说:“许(徐铉)必言‘宛丘者,为其字从阜也。《毛传》曰‘四方高中央下,曰宛丘。即《释丘》之‘宛中曰宛丘也。” “宛中宛丘” 是丘都没疑问,郭璞说中央隆高,毛亨说中央低下。一高一低,一阴一阳,对立又统一。成府位于“海淀高地”的东南端,由于清河(永定河故道)冲刷,高地边缘高地不平,虽处高阜之处也有高和低之分。成府村的中心位置正是高地上的一座丘阜。正和古人定义的“陈”字的含义。陈府之本源可见,其由来也久远。

陈府地名成因论 “轩辕之丘”传为黄帝的出生地和居住地,黄帝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的酋长,中华民族的始祖。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说:“居轩辕之丘,因为名,又以为号。”轩辕丘在今新郑市西北。黄帝时代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宛丘”称为“陈”不仅是泛称,而且确是今河南淮阳的一处地名。早在新石器时代宛丘曾是伏羲太皋氏的故都。炎帝继而在其原址建都,后称陈州。即《山海经·大荒南经》所说“陈州之山”。前文《说文解字注》所说“舜后妫满之所封”云云。妫满(约生于公元前1067年),字少汤,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2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朝建周朝,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建都宛丘,国号为陈,封为侯爵。谥胡公,史称陈胡公。宛丘至今残存,也仅只剩下略高于地面的小土堆而已。《尔雅·释丘》说“陈有宛丘,晋有潜丘,淮南有州黎丘。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轩辕之丘”和“宛丘”当为河南名丘,天下五丘其他不详,河北一处名丘无疑当为蓟丘。“蓟丘”就是北京城的前身。由于城内西北有丘,丘上多长蓟草而得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说:“昔周武王(约前1087年~前1043年),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犹如鲁之曲阜,齐之营丘。”从历史地图上看,今成府所在地正是蓟国的一部分。蓟国因为“蓟丘”得名。就像当时鲁国的曲阜和齐国的营丘都是用“丘”“阜”来命地名一样。作为蓟国的一个地方,为什么不能用丘阜来命名呢?何况这里有着一座经历几千年,今天看来也不小土山,叫“陈”,叫“阜”都符合当时蓟国时代的语言环境。这大概就是陈阜—陈府—成府的来历了。用“丘”、“阜”、“陈”之类的字作地名。现在人看起来土气,甚至俗不可耐。但是在上古是常见的事情。那是由于语言环境和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决定的。可见“陈”、“阜”之名来的久远,来的真实。中华文明五千年,成府地区也有五千年人类活动的历史(见岳升阳《北大燕园的文化埋藏》)。因此“陈”“阜”是古代先民对成府的称谓,是有理可依的,有据可查的。文物可以考古,文献可以稽古,文字可以训诂。中华文明本身主要是依靠文字传承的。成府的地名来源,就是古老悠远中华文明的播衍映射。

明成亲王府说 金勋《成府村志》:“成府村在北京西郊,海淀东北里许。北界万春园,西界勺园,东界旱河。该村建于明,为明代一溜边山之七十二府。此村乃其一也。明成王之府也。”“一溜边山”明称金山,泛指今北京的小西山之阳。东至百望山,西至石景山区翠微山,黑石头一带。 “七十二府”指地府,墓府。一溜边山七十二府是指明代废帝、废后、妃嫔、诸王、公主、驸马及功臣等在金山的坟墓。他是明十三陵以外重要的皇家墓地。明万历年《宛署杂记》说:“王孙妃主及功臣之墓……每年合用各陵坟煮牲柴炭。各祭不等,有正旦、清明、中元、霜降、冬至,一年五祭者,每祭坟柴七十六处[2]。”这位当时宛平的县官沈榜大抵证实的“一溜边山府,七十二座坟”的传说。周肇祥《琉璃厂杂记》说:“由金山口沿山抵此,明代有府二十余。如四王府、忻王府、雍王府、申王府、皆诸王葬所。” 从历史记载上看,七十二府离不开一溜边山。也就是说金山是明代皇家的墓葬区。成府离百望山、万寿山和玉泉山这些最近的山也有十数里之遥。成府为明代一溜边山七十二府“明成王之府”的说法。显然有附会之嫌。

清成亲王之说 2009年9月26日《北京晚报·地铁四号线站名探源》说:“乾隆皇帝的第十一儿子永瑆被封为成亲王,所得的园子称‘成亲王府,于是取消了‘陈府的称谓改称‘成府,形成村落后称‘成府村”。冯其利《日下回眸·成府路的成府》说:“成亲王园地地处朗润园、静(镜)春园东南,正蓝旗营房之西。南边与治贝子园搭界,治贝子即贝勒载治。”据《成府村志》和侯仁之《燕园史话》以及历史地图。成府地方不见上文所说的成亲王府。成府之西有朗润园、镜春园和治贝子园,东有侍卫营、内务府包衣三旗营及正蓝旗营。北有熙春园和近春园,诸园中间的地方就是成府村和中关村的原址地。1929年许地山《燕京大学校址小史》说:“侗将军园(治贝子园)底历史我知道底很少。只知道底东边原是明朝太监的坟地,现在还有几块墓碑躺在那里。”这说明冯说的地方过去只是坟地、村落和农田。没有清成亲王府的踪影,纯系子虚乌有。至于朗润园、镜春园是不是有成亲王赐园的记载,那是有赖于清宫内务府档案的发现的。

结语 成府是因为丘阜而得名的,是客观实在。成府可能开始就叫“陈”,但是后代陈多用于姓氏、国名等,它的本义反倒被人费解了。为了强调丘阜的含义,后面加出“阜”字。后来,由于“阜”聚落的意思淡化了,被村、庄、屯、店所取代。于是演变为陈府,“府”可以看出聚落之义了。就像海店本来就是海村的意思,后来偏要叫海淀村一样。这很多是明代以后的事情。“阜”改为“府”雅观了,原来的意思也没了。这才引出来后世很多的故事。诸如明清成亲王的传说。成府原名是陈府,成府的写法是民国以后出现的。过去还有把成府记为“城府”的。如:。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陆军测量局实测地形图和《旧都文物略·西北郊图》。“城府”是一个汉语的普通词汇。原有城市及官署之意。以后引申为人的心地和用心。民国初年的军队测绘的地图,地名经常错误,据说因为测绘人员很多是南方人。诸如中官(关)写成中湾,龙泉寺写成光泉寺等。成府记成“城府”大有可能。这种写法在民间也未流传。成府的地名在历史不知经历了有多少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但是今天书写成府的地名不在是陈府、城府一类字。因为成府现在是唯一法定的地名。

参考文献:

[1]陈府村有内务府包衣三旗营房。(《旗册》)”又说“陈府村有紫竹林、碧霞宫、太平庵

[2]王孫妃主及功臣之墓……每年合用各陵坟煮牲柴炭。各祭不等,有正旦、清明、中元、霜降、冬至,一年五祭者,每祭坟柴七十六处

作者简介:

1990年和2003年曾参加《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和《海淀志》(第一版)的编辑和编写工作

猜你喜欢
土山
寻源土山湾 追忆先辈路
故乡的土山
借我一双慧眼
交织
徐州土山汉墓公众考古纪实
上海文化地标土山湾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