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电影中的渗透

2018-09-10 12:52尹喆
大东方 2018年3期
关键词:希区柯克弗洛伊德电影

尹喆

摘 要: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俄狄浦斯情结”、“性本能”、“梦”等概念。这些理论对电影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众多的中外导演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电影作品创作之中。希区柯克作为悬疑大师,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对人类的心理世界有着十分深刻的体悟,对犯罪心理、精神变态以及两性冲突等多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解和阐释,被称之为 “电影界的弗洛伊德”。本文将以《惊魂记》为例,浅析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在电影中的渗透。

关键词:弗洛伊德;电影;恋母情结;希区柯克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电影中的渗透

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由西格蒙·弗洛伊德创立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与整个电影发展史的孕育、诞生、成长几乎同步。它不仅在心理学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更作为主流学科渗透到人文科学和艺术研究领域。也正是从那时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就对电影产生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影响。

在《心理学入门分析》中,弗洛伊德认为电影就像是与精神分析直接对应的文化形式。如果说精神分析学成为人类认识自身的“内视镜”,那么,电影就是“反射镜”,使得人类扩展了观察外部世界的视野,从而对自己所处的外界社会有更为宏观的认识。英国电影杂志《画面与音响》的著名影评家加布里尔·彼尔逊和艾里克·罗德在讨论“新”电影的文章中,就认为,为了理解“新电影”的含义和确立反映在其中的“现实世界”,就必须付诸精神分析,他们认为,精神分析特别有助于:“理解到在传统的安慰已经无济于事的一盘散沙的世界中的人是多么孤独。”

电影人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利用到电影创作中的探索从未停止,从杜拉克的影片《贝壳和僧侣》、路易斯·布努艾尔的超现实主义影片《一条安达鲁狗》,到希区柯克偷窥主题电影《后窗》、大卫·林奇悬疑惊悚片《穆赫兰道》、岩井俊二爱情电影《情书》等诸多影片。当中涉及到的心理学现象也涵盖了俄狄浦斯情结、潜意识、性本能、梦、阉割焦虑、乱伦禁忌等多个方面。他们用运动的声画影像为我们揭开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神秘面纱,我们从另一个更加形象逼真的维度理解了它,另一方面,也展现了电影的多样化魅力。

二、《精神病患者》对“恋母情节”的艺术阐释

希区柯克是享誉世界的著名電影导演,尤其擅长拍摄惊悚悬疑片,享有“悬念大师”的盛名。他所指导的惊悚片,并没有对犯罪场面血腥、杀戮、残酷的再现,而是化作他对人类本性与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和高超凝练的视觉化银幕表达,无论从被认错身份的人到窥阴癖者再到性格孤癖的杀人犯,希区柯克执导的影片最终的目标是——展现出人性最深层的恐怖和最异常的思想。百年电影史上,希区柯克的电影可以说是最具弗洛伊德色彩的,所以精神分析法成为当代电影理论最常用的阐释希区柯克电影的方法之一。

《精神病患者》故事描述一名盗取公款的女郎在逃亡期间投宿于汽车旅馆,却在浴室中遭精神分裂的狂人杀死。她的妹妹和男友加入警方的调查,在逐步侦查下终于揭露狂人的真相。希区柯克在这部影片中引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我们惯常意义上所说的“恋母情结”。他把人物的精神变态以及性格分裂,把人物心里深层次的恋母情结做了剖析和开掘。

“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学说中重要的命题,他认为男性在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一个俄狄浦斯阶段,这一时期,男性的潜意识中有杀父娶母的愿望。如果不能最终战胜这种愿望,其人格形成与发展过程便遭到某种阻断——弗洛伊德称之为“固置”,形成某种心理症,某种病态,乃至心理疾病(精神病症)。但大部分男性会在成长过程中,意识到来自父亲的权威和威胁:用精神分析表述,便是来自父亲的阉割威胁。男性迫于这种威胁,把对母亲的认同转换为对父亲的认同,超越俄狄浦斯阶段,获得成长,将自己的欲望由母亲转向其他女人,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位父亲。

电影主人公诺曼·贝茨五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因为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失和母亲的专横,造成了诺曼在成长期心理的某种固置,他对母亲言听计从,因而在心理上无法跨越俄狄浦斯阶段。母亲改嫁后,他感觉从此失去了母亲的关爱,因此对继父产生强烈的嫉妒之心,最后萌生了杀机。他将母亲和继父相继杀死,并伪造了母亲毒死继父后自杀的情景,他从墓中将母亲的尸体运回家,与其想象的“母亲”相处,想象母亲的思想,模仿她的说话声,最终导致精神分裂。当他遇到年轻貌美的女孩玛丽安时,“本我”的他害羞、不知所措,潜意识中“母亲”的形象又让诺曼认为自己把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带回家母亲会妒忌,他想象母亲会担心外来的女人夺走了自己的儿子,因此谋杀女主人。诺曼的杀人动机,既不是想要报仇也不是为了钱财,仅仅是出于个体的精神变态,这样做既满足了母亲也满足了他自己这种双重人格的占有。

在对犯罪问题的探讨中,希区柯克电影更注重在电影中探讨这些人类犯罪行为的心理层面的动机。他运用自己的电影镜头对这些弗洛伊德理论作了深入的艺术阐发。加之希区柯克本人个性敏感、内向、孤僻,所以他的电影作品更加注重对人类内心世界的反应,正也正好契合了精神分析学的内核。弗洛伊德学说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希区柯克,希区柯克也同样成就了弗洛伊德。

三、结语

纵观电影和精神分析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看出,电影和精神分析向对方开放和融合,他们在彼此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并将持续扮演着重要作用。电影中对于精神分析学说的艺术阐释,使得复杂难懂的理论变得形象易懂,精神分析学借助于电影这种载体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样,由于在电影中加入了精神分析的元素,使得其题材更加丰富、受人青睐。

猜你喜欢
希区柯克弗洛伊德电影
什么是“高级”的快乐
基于齐泽克后拉康思想的希区柯克电影解读
从弗洛伊德入门精神分析
心理分析泰斗弗洛伊德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