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钢铁行业贸易摩擦频发之原因及应对策略的分析

2018-09-10 07:22阎超
环球市场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贸易摩擦钢铁行业应对策略

阎超

摘要:本文从我国钢铁行业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中国钢铁产品价格优势较高,对欧美等国的钢铁出口长期顺差、我国的钢铁产能过剩,但内需较少、我国钢铁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存在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等方面,对我国钢铁行业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我国钢铁行业对贸易摩擦频发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钢铁行业贸易的良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钢铁行业;贸易摩擦;原因;应对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整体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也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往来上逐渐变得频繁,其中尤以钢铁行业贸易的往来最多,这也使得钢铁行业贸易摩擦发生频率较多,应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并采取合理的策略加以解决。

一、我国钢铁行业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

(一)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激起了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

因歐洲的债务危机问题,使得欧洲的经济呈下降趋势发展,甚至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到其波及,造成经济发展减慢。但在这一国际整体经济发展低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在长期以来都是处于上升趋势,即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大爆发时受到了一定的波及,但我国仍很好的维系了这一发展态势。面对我国的这一良好的发展趋势,国际上以美国为主的许多主要经济体国家及一些新兴的国家,其都放弃了G20华盛顿峰会上所达成的共识,转而将矛头指向了中国,且在大范围内提出中国威胁论,并设置了针对我国的贸易壁垒及保护主义,以此来实现其遏制我国经济发展的意图[1]。

(二)中国钢铁产品价格优势较高,对欧美等国的钢铁出口长期顺差

在我国加入到WTO之后,我国的出口总额更是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这在推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我国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额在逐年增加,自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钢铁行业便对欧美等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便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的位置。这种使欧美等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情况,使得其本土的钢铁企业受到了极为强烈的冲击,同时也使欧美国家感到自身的霸主地位受到威胁,因此这些国家便在国际贸易之中针对我国的钢铁行业,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措施,以此来维护其国家利益,并保护其本国的钢铁行业,但这也使得我国钢铁行业贸易摩擦的加剧。

(三)我国的钢铁产能过剩,但内需较少

依据对我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的分析,可发现虽然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数额巨大,但我国国内贸易数额在其中仅仅占有较小的比例,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国内市场容量较小,相对的便出现了内需较少的现象。而我国所存在的这一现象在钢铁行业的贸易之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其主要表现在我国的国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较少,而产量却过多,此时我国的钢铁企业只有将钢铁向海外市场大量投放,但这就引发了诸多国家的不满,致使贸易摩擦出现。

(四)我国钢铁出口目标市场过于集中,存在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对我国而言,钢铁材料的出口主要是面向欧盟、东南亚、北美等国家,且占据我国钢铁出口的绝大部分,这也使得我国与这些国家在钢铁行业贸易方面的摩擦频发。仅近几年,欧美等国己多次对我国使用了贸易救济措施,且我国周边包括印度、印尼等国家都对我国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其主要是因为在不断的发展之中钢铁行业早已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而中国钢铁的大量出口,使得我国与诸多国家在利益上存在较大的冲突。

二、我国钢铁行业对贸易摩擦频发的应对策略

(一)构建和谐的市场体系

我国若想在当前阶段的发展之中,能够更好的应对在国际市场之中所面对的钢铁行业贸易摩擦,便需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做好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平衡发展工作。此时,国内的钢铁企业应以我国本身的市场为发展的基础,以此来缓解其对国际市场存在的依赖性,从而有效提升我国对铁行业贸易摩擦方面的应对能力。此外,面对我国的钢铁产能过剩,但内需较少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贸易摩擦的增大,我国应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之中,将扩大内需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这同时也是我国在“十二五”期间进行战略转型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2]。在此战略的开展过程之中,应充分注重对我国自身经济领域的发展,努力提升我国的国民收入,提升人们的整体消费水平,从而实现我国内需的增加,我国还应对国内外的市场资源加以利用,切实实现我国钢铁市场的拓宽,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从而实现钢铁行业贸易摩擦的有效降低。

(二)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对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行提升

就我国的钢铁行业对外贸易而言,其之所以会与我国的主要贸易国家发生钢铁贸易方面的频繁摩擦,总结其中的原因可以发现,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之中存在明显的不合理现象。其主要表现在,在我国的钢铁企业进行对外贸易时,通常是以中低端的钢铁产品为主,且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小,多是以价格优势取胜。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应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将其与我国原有的技术进行结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及优化,同时为切实提升钢铁产品的附加价值,相关企业应积极的创建自身的品牌,并能够积极的引进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经济管理人才,以此来对相应的管理办法进行合理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提升,使我国的钢铁产品成为具备自主品牌及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以我国所特有的钢铁产品来提升钢铁行业在国际市场之中的贸易竞争力。与此同时,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对我国钢铁行业对其他国家在经济方面所产生的冲击进行充分的考量,并以此为依据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从而促进我国国内市场之中所存在的行业垄断及贸易壁垒方面的及时消除,实现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还应对我国钢铁行业之中存在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对相应的产业链条进行合理理顺的同时,还应注意提升包括卫生、安全、环保等在内的相关标准,从而实现产品科技含量及质量的有效提升,降低与其他国家在钢铁行业贸易方面的摩擦。

(三)建立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高效的反应机制

因我国钢铁行业对外贸易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使得国际上的诸多国家对我国较为忌惮,使得我国在开展对外贸易时所面临的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在不断的增加,同时我国的钢铁企业也会遇到较多的反倾销、反补贴方面的投诉。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应为此建立其起专门的部门,来对贸易出口国之中存在的各种贸易方面的壁垒加以研究,并将之与我国钢铁行业及相关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找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并制定出具备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法律及相关的手段方面给予我国的钢铁企业以有力的支持。此外,就我国的钢铁企业而言,其自身也应具备较高的贸易壁垒应对意识,应积极采用WTO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将自身在此方面的被动地位加以扭转,使自身在贸易争端之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先发制人的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对自身的经济损失进行降低。在此过程之中,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召集国内在此领域之中的权威专家及学者,来对钢铁贸易摩擦产生的类型、原因、影响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中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及具体的解决措施,从而為我国的钢铁企业提供贸易摩擦方面的应对咨询、指导及帮助,切实提升我国钢铁企业对贸易摩擦方面的应对能力[3]。

(四)借鉴国外贸易摩擦应对经验

虽然我国自加入WTO以来经历了许多的贸易摩擦,也从中汲取了许多的宝贵经验,但因我国加入的时间相对国际的需求对发达国家而言较短,使得我国所累积的经验与之相比也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仅从总体的国际贸易争端来看,我国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在国际争端领域的解决能力及相应的成果方面便存在了较大的差距。而这些国家在我国一直以来的贸易发展之中,与我国在贸易往来方面也较为频繁,其同时也在世界经济整体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其本身较为发达且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贸易对象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涉及到的产业及贸易品种也较多,使得其所经历过的贸易摩擦也较多,从中所累积的经验也较为丰富。因此,在我国贸易摩擦应对工作的开展之中,应积极向这些国家进行学习,借鉴其多年积攒的应对经验,同时结合我国钢铁行业的实际贸易情况,来开展相应应对措施及机制的制定,使之成为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发布、解决机制的统一体系。在向国外的发达国家进行经验借鉴的同时,应尤其注重这些国家在贸易摩擦发生时,其政府、企业、行政等层面应对工作开展时各自的分工及相互协调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注重对其贸易信息收集、发布、预警、分析、解决等方面的应对经验及体系,借此来对我国的钢铁行业对贸易摩擦应对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促进我国钢铁行业的长远发展[4]。

三、结论

总而言之,面对我国钢铁行业贸易摩擦频发的问题,应采取构建和谐的市场体系、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对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进行提升、建立贸易壁垒预警及快速高效的反应机制、借鉴国外贸易摩擦应对经验等方面的对策,来对问题进行良好的应对,实现我国钢铁行业贸易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彦.中国钢铁产品出口中的贸易摩擦[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8):223.

[2]尹皓.中国钢铁进出口贸易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3]张佰英,王庆.我国钢铁行业遭遇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3(09):41-43.

[4]匡敏.我国钢铁行业贸易摩擦频发之原因及对策[J].世界经济情况,2012(02):88-93.

猜你喜欢
贸易摩擦钢铁行业应对策略
文化价值维度下中美贸易摩擦官方报道的语言对比
去产能格局下出口贸易摩擦及其防范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我国贸易摩擦应对新策略探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大数据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参考意义
贵州推出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组合拳”
钢铁行业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