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

2018-09-10 07:22熊含梦
南北桥 2018年14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应用

熊含梦

【摘    要】BIM技术的出现是继CAD之后,给建筑行业带来的又一次信息技术变革,随着BIM在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政府部门正着力于推广BIM技术的应用,为适应行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诸多高校正投身于基于BIM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中,并开始重视BIM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完善,本文在研究国内外BIM应用现状及趋势,分析BIM在国内外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BIM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关键词】BIM  应用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06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这一概念最早于2002提出,随着建筑业信息业的发展,BIM的应用不再仅仅是针对CAD技术的改革。BIM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集合了项目的物理和功能信息的资源共享模型,为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全寿命周期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保证设计方、施工方、业主等所有相关的不同利益主体协同工作,共同参与项目管理[1]。

一、国内外BIM应用现状及趋势

BIM技术在国外得到了广泛推广及应用,美国是较早启动BIM研究的国家,2003年,GSA GSA下属的公共建筑服务(Public Building Service)部门的首席设计师办公室(Office of the Chief Architect,OCA)推出了全国3D-4D-BIM计划;2006年10月,USACE发布了为期15年的BIM发展路线规划,美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于2007年发布NBIMS,旗下的Building SMART联盟(Building SMART Alliance,BSA)负责BIM应用研究工作[2];为了进一步规范并促进BIM技术的推广应用,2008年美国的建筑师协会(AIA)提出《AIA E202-2008-Build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Exhibit》(建筑信息模型协议增编);Consensus DOC Consortium提出《Con sen-sus DOCTM 301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ddendum》(建筑信息模型附录,以下简称 CD301),这两大标准合同文件的提出,不仅有效地促进了BIM应用的规范化,同时在业界甚至世界其他国家得到广泛认可[3]。

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集合了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运营等建设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参与的主体不再局限于设计方和施工方,而是延伸到业主和运营方。美国在推动BIM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方面有极大的发展,2014年美国出版了国家BIM标准(NBIMS-US)第三版,旨在指导BIM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业主和运营方(A/E/C/O/O)领域的运用[4]。除美国外,在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其他发达国家,BIM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2009年日本逐步推广BIM技术应用与研究,并多次举行BIM相关竞赛,至2015年,日本33%的施工企业已经应用BIM技术[5]。

2011年,新加坡建筑管理学(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Authority)发布了新加坡BIM 发展路线规划(B C A’s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Road map),规划明确提出推动整个建筑业在2015年前广泛使用BIM技术[6],并且新加坡政府主导设立BIM基金,以鼓励BIM技术的运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BIM研究和应用起步都较晚,2003年开始对BIM技术关注,直到2011年,住建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技术作为行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之一。纲要提出,“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此后,引发了行业对BIM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BIM技术在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得到了发展,但目前仍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7]。

2014年6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發布了《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要求各地加快创新转型发展。各发达省市先后在本省市出台相应的指导文件,如上海市在2014年出台《上海BIM技术应用推广指导意见》,并在2015年发布《上海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提出2017年主要完成建立满足本市BIM技术全面应用的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伴随着BIM相关政策的建立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工程实践中应用BIM技术,如上海中心大厦、杭州国际博览中心、青岛华润万象城等。

二、国内外高校BIM培养模式

在高校BIM教学与实践方面研究,国外部分高校也建立了较成熟的课程体系,如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在本科课程中增加了BIM软件教学;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WPI)在土木和环境专业的课程中增加BIM相关课程;萨尔福大学(University of Sal ford)开设了BIM硕士课程,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奇科分校将BIM技术应用到成本估算课程中;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SU)施工管理系,将BIM教学整合引入到结构、造价、进度控制等专业知识体系中[8]。

在国内高校课程设置中,部分高校开设了BIM相关课程,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国内985高校中开设BIM课程的有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9]。

在BIM实践课程方面,国内一些高校也作出了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深圳大学与斯维尔公司实现校企合作,在企业内部成立了学生学习基地培养,华中科技大学与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国内第一个BIM方向的工程硕士课程[1];广东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互联立方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成立BIM项目工作组;其中,深圳大学曾连续两届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总决策”中获本科组全能冠军[8]。

综上所述,建筑市场正感受着BIM作为一门新技术带来的建筑行业变革,国外发达国家在BIM技术应用方面较全面,国外高校在BIM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及研究也较为深入,随着BIM理念和技术的引入,我国在BIM技术运用方面处于初级阶段,国家政策正大力推动其应用,并逐步出台相关政策以激励、规范BIM技术的推广,同时高校尝试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以使学生适应BIM给建筑行业带来的冲击,然而,在BIM程序下的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仍旧缺乏,且至今没有探索出普遍适应高校的人才培养路径。

参考文献

[1]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一版第一部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s,United States 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Version1-Part1[R].

[2]吴光东,唐春雷.BIM技术融入高校工程管理教学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4):156-159.

[3]张泳,付君,陈伟.美国的BIM应用合同文件及其启示[J].特区经济.2013(2):61-64.

[4]克里斯·摩尔,杰弗里·W·奥莱特(著),王娜(译).美国国家BIM标准第三版推动建筑/工程/施工/业主/经营者领域的进步[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4,6(2):20-23.

[5]BIM技術在新加坡、北欧、日本的发展现状-国际BIM新闻-中国BIM门户[EB/OL][2015-02-24]http:// www.China bim.com /news/international/2014-12-30/8259.html.

[6]何清华,钱丽丽,段运峰.BIM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及障碍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01):12-16.

[7]刘宝库,薛红,张阳.建筑类高校BIM高端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J].中国建设教育.2014,(1):30-33.

[8]张雪,陈三波.将BIM技术融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3(9):269.

[9]郑小侠,徐志超,尹贻林.BIM对高等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冲击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5):115-120.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应用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