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专利权类无形资产现状分析
——基于三大经济区域的视角

2018-09-11 03:4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100070
商业会计 2018年3期
关键词:专利权珠三角长三角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100070)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虽然激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在逐步完善,反映科技创新能力的无形资产数额在逐年提高,但需注意到无形资产包含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类型,其中专利权包含了科技信息的90%—95%,是无形资产类型中最具竞争力和核心力的指标,并且由于其具有异质性、稀缺性和难以模仿性等特征,因而专利权才能更准确地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有很多研究企业无形资产现状的文献,然而针对最能反映无形资产质量的专利权分析并不多,且大多仅为对某一行业的研究。本文拟将我国经济发展实力最强的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专利权的现状及产生差异的因素进行比较,以评价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水平,同时为我国企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三大经济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对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愈加重视,其中最大的三大经济区域,分别是以北京、天津和河北为代表的京津冀地区,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广东省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三大经济区域的国土面积仅占全国的6.3%,区域整体GDP却占了全国的近50%,且在2011—2015年间增长迅速。可见其经济实力之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能更好地代表具有高度创新能力企业的发展水平,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见表1。

表1 我国三大经济区域2011—2015年GDP及其占全国的比重 单位:亿元

其中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同时也是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此区域拥有众多大型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基地。长三角地区有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国际化程度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投入和国外先进技术的转移。在金融业的主要带动下,其GDP值约是另外两大经济区域的两倍,经济实力最强,也是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珠三角地区受到周边港澳经济的辐射带动影响,是深化改革的先行区、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市场化程度高,中小型企业发展快,也是我国工业实力最强、外商投资最多的地区。

二、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专利权数据情况

本文以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搜集2011—2015年的数据,并剔除了ST、PT公司、专利权数据缺失以及无形资产为零的公司。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台湾新经报数据库。

(一)专利权拥有情况。下页表2列示了各区域、省市2011—2015年上市公司样本量均值以及拥有专利权的上市公司占总样本的比重。从样本量的分布可以看到,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数量最多,是其他两个区域的两倍,而京津冀地区最少。分各省市来看,可以发现京津冀地区中河北和天津,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安徽省上市公司数较少,广东省上市公司数最多。

从三大地区拥有专利权的上市公司比重情况来看,由高到低分别是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最高的珠三角地区(广东)拥有专利权的上市公司比重均值达41.52%,说明珠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普遍创新意识较强。而长三角地区虽然上市公司量最多,但拥有专利权的上市公司比重最少,而这种现象主要出现在上海地区,说明此区域一些企业的创新意识有待普及。

表2 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样本量及拥有专利权公司比重情况

(二)专利类型分布比较。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其中发明专利在专利权中科技含量最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有效专利是指专利申请被授权后,仍处于有效状态的专利,即需要处在法定保护期限内。专利权维持有效的时间越长,表明其创造经济效益的时间越长,市场价值越高。因而有效专利代表的技术水平更高,是更高质量的专利。下面对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的三种类型的专利有效量进行对比。

表3 2015年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专利有效量统计表 单位:件

表3显示了截至2015年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的专利有效量,可以看到三大经济区域与全国的上市公司三种类型专利量分布相似,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数量较少,实用新型数量较多,但均占到全国专利量的70%左右,是专利研发的主力军。分区域来看,珠三角地区三种类型的专利量大体上都领先,尤其从发明专利总量的绝对优势可以进一步说明其专利的质量最高。长三角地区虽然专利总量较多,但平均到每家上市公司后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数远小于另外两个地区,说明长三角地区的研发专利的质量低。而京津冀地区的发明、实用新型的平均量与珠三角地区相近,但总量上有一定差距。

从各区域分布格局可以看出,长三角地区的四省市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发明专利有效量都较低,因而即使拥有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仍低于另两个地区的发明专利成果。而京津冀地区各省市专利分布差距大,河北、天津两地的专利有效量远低于北京地区,尤其从最能反映专利质量的发明专利数可以看出,河北地区的专利质量最低,拉低了京津冀地区的整体专利水平。

(三)专利权金额对比。由表4可以看出,2011年到2015年间三大经济区域无形资产与专利权增长迅速。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无形资产增长率分别为102%、63%、86%,专利权增长率分别为221%、136%和231%。并且通过对比专利权总额、每家上市公司专利权以及专利权占无形资产比重可以发现,京津冀地区无形资产总额及增长速度最高,而专利权不仅金额最高,且占无形资产比重高,说明无形资产质量较好,创新程度高。长三角地区虽然专利总额与珠三角地区相近,但平均到每家上市公司的专利权金额最低且增长最慢,专利权占无形资产的比重最低。据相关文献数据显示,作为无形资产中技术含量最低的土地使用权,其在此地区的占比高达67%,严重影响了无形资产的质量。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创新程度不高,而经济的增长根本上取决于创新的带动,这种现状与其现有的经济实力不同步,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而珠三角地区专利权虽然总量小但增长速度最快,体现出此地区对专利研发的逐步重视。

通过对三大经济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及上市公司专利权的数量与金额等对比,我们发现京津冀地区上市公司经济实力稍弱,但形成的专利权金额最大,无形资产质量高,整体创新程度高。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最强,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但形成专利的数量与金额都最低,专利权的增长速度最慢。而珠三角地区形成的专利数量多、质量高,形成专利权金额较少但增长最快。

三、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专利的投入与转化差异分析

从形成专利的根源来看,影响形成专利权的多少一方面在于投入量,另一方面在于由投入转化为专利的效率。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对专利的投入与转化效率差异见表5。

表5 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对专利的投入与转化对比

对专利的投入主要在于金额和人员的投入,本文分别采用研发费用及研发人员数量两个指标来衡量并对比三大经济区域对专利的投入程度。专利转化效率有两个指标:AP=专利权金额/研发费用;PP=专利权金额/(研发人数×1000),表示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专利的转化效率。

通过对比各地区对专利的投入以及转化效率发现,京津冀地区虽然研发经费的投入量大,形成的专利权也最多,但投入产出比 (AP值)仅为0.27,转化为专利的效率低,这与该地区国有企业众多,市场不活跃,经济开放程度不高,没有更多借鉴外来先进技术以增强研发效率有关。长三角地区研发人员投入量最大,但PP值与AP值均较低,说明专利转化效率低,而这是由于许多企业过分依赖外来技术,而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创新环境与动力不足,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珠三角地区因多为中小型企业,其金额和人员投入都最少,进而专利权金额也较少,但同时研发经费与研发人员的投入转化为专利的效率却是最高的,这与港澳地区的先进技术带动以及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意识强有关,因而尽管投入少,但专利成果数最多,形成专利权速度最快。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三大经济区域的GDP占全国的近一半,专利数量占全国比重在70%左右,五大代表性行业专利权占全国比重超过60%,可见三大经济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其专利技术水平高,是带领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而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情况及企业创新发展水平则不尽相同。

京津冀地区一方面无形资产、专利权总量以及专利权占无形资产比重大,无形资产质量较高,对专利的研发积极性高。但另一方面相比过多的研发投入,其专利的产出量较少,研发转化为专利的效率低,因而尽管创新程度提高也不利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且京津冀地区间差异明显,北京市专利研发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两地,而河北的专利研发程度最低,严重阻碍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数众多,在三大经济区域中拥有最强的经济实力,这主要依赖于对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同时有许多企业过分依赖国外引进,导致无形资产质量低,对专利的重视程度低,专利增长速度缓慢。

珠三角地区经济实力较强,其拥有专利权的上市公司比重、专利有效量、专利权增长率在三个区域中都最高,说明其高质量的专利水平和对专利研发的逐步重视。但同时存在研发投入少,导致专利权金额也较小的现象。

(二)建议。只有首先抓住创新发展的重点区域——三大经济区域及公司这一创新主体对创新的关键指标——专利权的研发,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针对以上对专利权的现状分析,本文对三大经济区域上市公司的创新发展提出如下对策:

京津冀地区应充分利用高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高新产业与技术,最大程度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以提高专利研发的效率。同时更好地发挥各省市政府的分工合作,加大北京地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区域内部协调创新可持续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应充分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科技资源加大专利研发,重点要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竞争高地,保证其发展可持续的同时带动全国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珠三角地区重点应加大对人才的培育和经费投入以弥补其投入不足的劣势,同时进一步借鉴港澳地区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在提升改造传统机械制造业的同时,重点加大电子信息等高新行业和社会服务业的专利研发力度,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自主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专利权珠三角长三角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百年辉煌
——长三角油画作品选之四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KD494:基于区块链的专利权证券化方法及装置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珠三角,2012
交锋
“世界工厂”希望成为“世界大脑”
论专利权滥用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