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2018-09-12 03:46于久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2期
关键词:骨髓白血病计数

于久秀

(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血液内科,山东 莒县 276500)

综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通常是临床首要性操作[1]。但是化疗药物在杀死致病因子的同时还会对人体正常组织产生损伤,临床应用不具有选择性。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化疗药物的时候,会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引发骨髓抑制、外周血象下降的现象。而此时血小板减少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血小板减少就会引发出血,是造成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治疗措施是反复输注。但反复输注会产生同种血小板抗体,降低临床效率[2]。本文研究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依据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88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判断标准,且均接受超过2个周期化疗,并于化疗第1周期血小板最低值不足30×109/L,血小板计数恢复后最高值仍旧低于300×109/L。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8例,患者年龄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43.4±6.3)岁。急性髓系白血病3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观察组44例,男27例,女17例,患者年龄为26~76岁,平均年龄为(43.8±6.9)岁。急性髓系白血病3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展开治疗,即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3046)治疗,每次剂量为1.5 mg,1天1次。在患者化疗24 h后血小板计数不足300×109/L进行皮下注射,连续用药3 d,随后隔天1次,最常给药时间为14 d。在血小板计数超过100×109/L时或比给药前上升50×109/L停止用药。如患者血小板计数相对治疗前仍旧没有达标或存在出血倾向,应进行悬液输注。观察组患者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沈阳三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50048)治疗。在患者化疗24 h后血小板计数不足300×109/L皮下注射15000 U剂量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连续用药3 d,随后隔天1次,最常给药时间为14 d。在血小板计数超过100×109/L时或比给药前上升50×109/L停止用药。如患者血小板计数相对治疗前仍旧没有达标或存在出血倾向,应进行悬液输注。

1.3 统计学分析: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均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经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数值变化: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值并无显著差异(P>0.05),即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血小板数值分别为(25.7±8.5)×109/L和(26.4±8.8)×109/L,治疗后所有患者血小板值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数值为(215.7±96.8)×109/L,对照组血小板数值为(156.6±61.8)×109/L,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血小板改善时间对比: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改善时间,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改善时间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改善时间对比(±s,d)

注:*为与对照组比较,*P<0.05

恢复至100×109/L所需时间对照组(n=44) 8.4±1.5 19.2±3.4 25.9±5.8观察组(n=44) 5.1±0.7* 12.3±3.3* 14.3±4.2*组别 <50×109/L的持续时间恢复至70×109/L所需时间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即观察组患者中仅有2例出现轻微头痛和发热,停止给药后症状消失,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患者中6例水肿,心悸1例,心动过速2例,心房颤动1例,头痛发热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8%,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从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大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伴随血小板减少现象,接受化疗后骨髓抑制会加剧血小板减少,并表现出血倾向[3]。此种并发症的产生,在限制临床用药的同时,还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一般情况下,临床多使用血小板悬液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利用血小板悬液可有效抑制血小板减少。但如患者多次输注就可能出现抗体,造成输注无效,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输血性相关疾病[4]。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促血小板生长因子。该种药物能够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但如长时间使用,临床效果并不显著,且合并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由此也就限制了该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5]。而此次研究活动开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展开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值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血小板值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明显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改善时间,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高特异性血小板刺激因子,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可调控不同阶段血小板生成,具有与内源性血小板相似的药理性作用,可升高血小板[6]。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一种物质,通过骨髓造血组织的巨核细胞产生,在刺激巨核细胞,分化内源性细胞因子中具有明显的效果,可刺激不同阶段的巨核细胞,并能够参与到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和分裂等各个过程。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衍生出的一种糖蛋白分子,与天然结构并无差别。关于此种药物的临床安全性,资料显示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偶发性。停药后便可自行消失[7]。相对于临床常规性药物,此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局限性并不显著,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疗效确切,可改善血小板值,有效降低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骨髓白血病计数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古人计数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赞美骨髓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