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手游不如为孩子立规

2018-09-12 18:54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8年3期
关键词:跳皮筋弹珠手机游戏

近日,一张“手游”寒假课程表走红网络。与传统课表内容不同的是,这张表格中的课程名称只有玩过手机游戏“吃鸡”的人才能看得懂:上午10点半到下午1点半,上课内容是“操作设置+地图资源分析”。第二天同一时间学的是“压枪教学+训练”,下午是“实战演习”。手游补习班的消息中还明确写着“寒假开班”。不难看出,这个学习班的大门是专门为学生而开的。

孩子喜欢打游戏是令许多家长头疼的老问题。切断宽带、没收手机,不少家长为严管孩子打游戏伤透了脑筋、用尽了招数。当然,家长们的焦虑也不是空穴来风。近两年来,不少因网游而起的事件受到社会关注。有孩子偷拿父母3000元为游戏账号充值;有学生连盗8部手机,只为取卡蹭流量玩手游;还有孩子因父母不让打游戏,在小区地下车库划车解气。

前不久,一项互联网支付消费调查也表明,2017年移动支付增长最快的两项消费,分别为外卖和网络游戏。可见,孩子对手游的热忱在今天十分普遍。就连马云也曾表示,孩子离不开游戏、没有节制,“作为父母,我是不高兴的”。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就如同女孩喜欢跳皮筋、过家家,男孩喜欢打弹珠、扇卡牌一样,娱乐的、有趣的事物必然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手游作为一种游戏形式,用来娱乐身心、消遣闲暇,除了手段的变化更新外,本质上与跳皮筋、打弹珠并无区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的共同产物,手机游戏拥有更新奇的介质、更花哨的玩法、更便捷的游戏条件,也让孩子更加容易沉迷其中,甚至难以自控。

该不该让孩子玩游戏?在互联网技术无处不在的今天,若执念于游戏的害处而将孩子爱游戏的天性“一棒子打死”,多少显得矫枉过正。尤其在当下,许多手游均建立在社交网络的基础之上,而游戏恰恰是孩子社交话题中的重要元素,一些游戏的确可以起到锻炼逻辑思维、社交及沟通能力的作用,并在与人的协作游戏中,培养团队意识,提升自我认知。因此,应该看到,在今日的环境下,不论是“无情”地冻结孩子对手游的热忱,还是放手不管,听之任之,皆不是妥当的应对方式。该不该让孩子打游戏,不应再是监护人的心头之痒,如何为孩子打游戏立规矩,引导孩子合理游戏,才是今天父母的必修课。

归根结底,打游戏好不好,关键看游戏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就如“手游学习班”,如此补习班该不该报,能不能报,关键还是看这项课程的目的何在。如果仅仅因为今天一个游戏风靡,就去学习操作技巧,明天一款新游戏火热,就去讨教高分攻略,那这样的课程纯粹是為了迎合孩子打游戏的爱好,如此补习没有任何嚼头。相反,如果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在爱好中学习编程技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意识,这样的创新我们不妨一试。

当然,要实现为孩子打游戏立规矩,不仅仅是控制游戏时间这么简单,还得家长俯下身来,去了解一个游戏的内容,判断一个游戏的好坏,帮助孩子选择游戏,安排游戏,在有规矩的游戏过程中树立孩子的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让打游戏作为一种手段,为教育所用。

(来源:《中国教育报》 樊 畅/文)

猜你喜欢
跳皮筋弹珠手机游戏
男体育老师跟着儿歌学跳皮筋
发展学生逆向思维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跳皮筋
弹 珠
一颗小弹珠
手机游戏试了才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