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文学的清新之作

2018-09-12 05:46姜浩峰
新民周刊 2018年35期
关键词:温哥华唱片红楼梦

姜浩峰

很久没读到过这样的作品了。这是我在读过杨潇涵《昨日之歌》后的感慨。在展卷之前,我在想一个问题:这位生于1996年的女生,如此年轻,为何要选“昨日之歌”作为书名。她其实又有多少昨日可以追忆呢?

看书。《昨日之歌》以温哥华某高中华裔女生莫百萱的视角,讲述莫百萱与韩忆的青春爱情,讲述莫百萱与一群好友柳惜时、顾怀等的成长,无疑,这算是留学生文学的一脉了。

1990年代,诸如《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之类的留学生文学作品曾风靡一时,但很快这一类的写作就式微了。而读罢《昨日之歌》,我的感觉是,这部作品跳过了1990年代,直接与1960年代白先勇的作品对接上了,从文字的调性上看,更是如此。

在《昨日之歌》里,没有留学生在市井嘈杂中谋生活的片段,也没有留学生为选择留在加拿大还是回国而彷徨的片段。反倒是有汤显祖笔下柳梦梅与杜丽娘“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感觉。总之,故事相当单纯,却恰恰是青春最美好的回味。

杨潇涵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2008年去了加拿大,师从世界著名钢琴教育家李金星教授学习钢琴。现就读于加拿大著名学府麦吉尔大学钢琴演奏专业。

杨潇涵的父亲告诉我,女儿小学五年级去加拿大后,就中断了中文语文课的学习。到了加拿大,当时杨潇涵的父母最关心的是她的英语学习以及钢琴专业课学习。而没想到的是,杨潇涵从电脑上,通过网络,开始看中国古典文学。譬如《诗经》,譬如唐诗宋词,譬如《红楼梦》。杨潇涵说自己写作《昨日之歌》,深受红楼梦影响。从《昨日之歌》中读到的句子来看,确实如此。如“我与惜时,自小被父母教导,身为女子该是神清骨秀,仪态端庄,言谈举止应当从容自若,虽已经减少了诸多要求,但这仍是体现家教的要素之一,我和惜时从不敢懈怠。而学校里的外国女孩子走路大步流星,常常席地而坐,随胜率真,别是一种不一样的风情。”这样的观察与白描手法,这样的遣词造句,确实有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子。

看来,杨潇涵离开国内到了加拿大,恰恰脱离了国内当前的文学语境。

尽管《昨日之歌》总体上文字量不大,相当于一部中篇小说,但恰恰如曹雪芹写《红楼梦》一般用时良久。总创作时间跨度达到7年。作为这部小说的第一位读者,杨父说,刚到加拿大不久,杨潇涵拿出一篇叫做《车站》的短篇小说给他看。他在办公室看着看着,竟然沉静下去,一口气看完了。这是一部刚上初中的小女生所写的作品,写的是男女恋情。如果是思想略守旧的家长,很有可能让这部小说无疾而终。而杨父却鼓励她投稿到温哥华当地华人报刊。没想到报刊总编竟然要与作者面谈。

《车站》在温哥华中文报刊连载。之后,杨潇涵开始尝试,在展现青春爱情中的甜蜜与美好、错过与误会、爱情观的碰撞,以及友情与陪伴、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代际矛盾之外,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更想要实现古典音乐与文学的结合。

书中有一些微信码,扫码就能欣赏杨潇涵的钢琴演奏。譬如塞西莉·夏米娜德的《六首音乐会练习曲》、巴托克《乡村的夜晚》等等。当然,这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更重要的是,《昨日之歌》的行文,让我觉得这部小说,本身洋溢着诗情画意,我甚至觉得在未来有机会的话,杨潇涵甚至可以以音乐剧的形式,将这部小说展现在读者与观众面前,让人们以另一种方式来感受这部留学生文学的清新之作。

书讯

《奇迹唱片行》

作者蕾秋·乔伊斯凭此书获得当年英国图书奖“年度作家”,并在2014年入围“英国年度作家”短名单。这是一个关于跨越藩篱、不要畏惧未知的疗愈故事,一首跳动着希望和温暖的动人情歌,还有音乐那抚慰人心的神奇力量。

这儿有家唱片行。一家明亮的小小唱片行。店里却塞满了古典乐、摇滚乐、爵士乐、流行乐等各种黑胶唱片。它时常开到深夜。孤独的、失眠的、傷心的或是无处可去的……形形色色的人来此寻找唱片,或者,寻找自己人生的答案。只要告诉唱片老板你此刻的心情,或者讲讲你的故事,他总能为你找到最合适的唱片。

猜你喜欢
温哥华唱片红楼梦
大自然的唱片
CIT十周年纪念唱片预告与简介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坏唱片
别样解读《红楼梦》
下一站,温哥华!
温哥华 自然倾城
在温哥华坐“老年人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