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春作伴甘为摆渡人

2018-09-12 10:11梁淑萍
考试周刊 2018年67期

摘要:初中生的人际交往及其关系对其学习、生活以及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结合具体教育案例,探讨如何引导初中生逐渐学会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学会客观评价他人和自我,从而不断走向成熟。

关键词:人际冲突;个性案例;引导化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更加成熟,考虑问题的方式及自身的需求都产生了变化。比如交友可能有很强的目的性、选择性。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有22%-45%的中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作为德育先锋的阵地守护者,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培养他们善良正直、宽厚乐观等良好性格,提升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对其以后真正步入社会的生活工作都将产生极大影响。

一、 班级个性案例分析

初二级2班的一次女生的分歧矛盾让我感觉到班级平静的外表下其实内有许多暗涌,若处理不好,想必对班级团结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前些天收到宿生小刘递给我一张纸条:“老师,我实在待不下去了,他们到处说我的坏话,连基本的尊严都不给我……”虽是片言只语,却足以触动我内心的警戒线,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知“尊严”在敏感期的孩子身上或许就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小刘曾是老师得力的助手,但个性独立张扬的她由于跟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当,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冷嘲热讽。开始以为只是普通女生之间的小枝节,没想到小刘的同桌惊慌失措地告诉我,小刘在晚修课堂上用小刀在自己的手腕上刻字,这是自残轻生的念头,我吓出了冷汗……

二、 处理办法

1. 调查事实,聆听倾诉。

为了解真相,缓和矛盾,旁敲侧击对该事件做详细了解。导火线应该是小刘之前作为班干以纸条形式向老师反映部分女生纪律散漫一事“惹的祸”,当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没多思考,只在班会上做了简单的提点,没想到个别女生却把此事恶意放大造谣,以讹传讹,矛盾升级。小刘被告发了,一直的偏见纠结在一起爆发出来,班里部分同学含沙射影地对当事人作出指责。谩骂流言等校园的“冷暴力”让小刘本来脆弱的神经再也经受不住了,班上早已没什么朋友的她觉得穷途末路,才做出了这样残害身体的行为。

2. 心理辅导,化解矛盾。

鉴于此事的严重性,联合心理老师分别找当事人深入聊天,缓解紧张情绪,预防当事人的情绪失控和其他事件的出现。据了解,除了寝室关系不好,家庭关系令人担忧,父亲事业一度破产,家里还有幼小的弟妹,父母偏心,沟通甚少,往往一开口就是一场家庭口舌战,这样的困境对于一个十五六的女生来说是多么危险。一方面与家长进行反馈与沟通,稳定小刘情绪。另一方面,为了缓和宿舍矛盾,我主动找了几个思想端正的学生做了动员,希望他们能带领班级重新认识和接受小刘。班级还开展了一次名为“团结友善”的班会,希望借此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 联合家长,坦诚相对。

隨着对当事同学思想动态关注的深入,我发现他们大都往往带着有色的眼光,缺乏换位思考思维能力,面对同伴的困境不是伸与援手,而是冷漠以待或落井下石,实在令人心酸。看来不联合家长,让学生坦诚相见是难以根治的。首先做通家长思想,一些当事人家长刚开始表现出来的还是指责他人多,找自身不足的少,导致局面有些僵持。后来我尝试从生活个案细节入手,引导彼此学会换位思考。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了解和沟通,家长们也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缺陷,面对孩子自身情感的欠缺也表示愧疚。后来几位当事同学也均认识到行为的不当,大家放下成见,甚至相拥落泪。

三、 工作反思

这场女生风波让我感触良多。既要考虑自己平时在班务管理是否妥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注重度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败。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较为复杂,表面难以觉察,决定着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质量。要成功化解她们之间的矛盾与重建,应该从以下几个要点来考虑:

首先积极引导学生知晓如何与人相处。

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首先,要端正一种心态:人际冲突是正常的。不是冲突影响了室友之间的关系,而是彼此对冲突的理解有了偏差。遇到问题,你可以表达出来,但表达方式需要斟酌,不能使用过激的语言,把冲突的情绪扩大化,以免把自己孤立起来。

其次,要秉持一种信念:接纳他人,他人才愿意和你相处。

同学之间来自不同的地域、家庭,自然就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语言方式和价值观。所以要学会求同存异,学会换位思维,学会多角度看问题。不要强求他人和你达成共识,别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时,可以拓宽你的思路,也可能对你的思考具有启迪的作用。学会接纳他人、适应他人,这是集体生活和谐相处的关键。

其次,作为班主任我们既不能片面倾听个体的一面之词,也不能把可能潜藏的真正问题束之高阁,同时对已经核实掌握的共性问题要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再次,要积极发挥班级学生干部的作用,使学生干部真正担负起班级的动态情况监督任务,一旦出现情况应及时上报班主任老师。在人际交往中,初中生就是通过不断体验和感受他人评价及不断调整自我评价,从而逐渐走出幼稚、依赖、偏激、封闭的状态,并逐渐使自己更加成熟、独立、理性和开放。

生命之河,如果说静水流深是幸运,波涛汹涌才是常态,愿我们不愧人民灵魂工程师之名,甘为摆渡人,把孩子们送达青春渡口,以富足的知识来充实孩子们的头脑,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心来感动孩子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韩进之.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中国卓越出版公,1990.

[2]郑信军.青少年学生人际信任问题调查[N].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

[3]陈雪.初中生人际信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N].枣庄学院学报,2008.

作者简介:梁淑萍,广东省江门市,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