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水资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18-09-12 10:17邱元凯陈东湖邱志文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
关键词:河源市产业SWOT分析

邱元凯 陈东湖 邱志文

【摘 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在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人口日益增长的大环境下,水资源的短缺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河源市水资源产业的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危机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水资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河源市;水资源;产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2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15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068

【Abstract】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and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terial resources that human beings depend on to survive and develop.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level and the growing population,the shortage and importance of water resources are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rises of the water resources industry in Heyuan city through SWOT analysis,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dustry.

【Key words】Heyuan;Water resources;Industry;SWOT Analysis

河源市,又稱槎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的中上游。东接梅州市、东南与汕尾市接壤,南邻惠州市,西连韶关市,北与江西省赣州市交界,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河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为20.7℃,年平均降水量为1768.9毫米,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河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河源是广东省典型的贫困山区市,经济较为落后。由于河源经济基础薄弱,相对于广东省其他城市来讲,河源的经济总量比较小,贫困人口数量多。近年来,河源市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第三产业、工业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SWOT分析法亦可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这四个英文字母代表的含义分别是: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危机(Threats)。SWOT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各种优势、劣势、机遇和危机,通过调查的方法列举并按照矩阵的形式排列出来,然后把这四种因素相互联系和匹配,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得到相应的具有一定决策性的结论[1]。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河源市水资源产业存在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危机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合理开发利用河源市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河源市水资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S)分析

1.1.1水资源优质丰富

河源市河源市水资源丰富,素有“粤东宝库”之称。地处东江中上游、韩江上游和北江上游,全市总面积15642km2,其中属东江流域面积1364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7.55%,属韩江流域面积1648km2,属北江流域面积313km2。全市区域内河流众多,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7条,其中集雨面积超过1000km2的河流有新丰江、安远水、浰江、船塘河、秋香江等。河源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1700mm,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151.3亿m3,全市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4500m3,为全国、全省人均水平的2倍以上[2]。丰富的水量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全市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49.8万千瓦,占全省的18%,其中可开发水力资源量达114.3万千瓦。

河源市水环境质量很好,东江干流河源段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新丰江、枫树坝水库水质则一直保持在Ⅰ类水质标准,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水资源优势。境内有华南地区最大水库─新丰江水库,水库总面积370km2,蓄水量达139亿m3。新丰江水库又称万绿湖,是珠三角地区和香港最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水库水一直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Ⅰ类标准,是国内罕见的优质淡水资源。

1.1.2 生态环境优美

河源虽地处粤东北山区,却有着强烈的保护生态环保意识,是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省林业生态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4.6%[3]。绿水青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河源美丽的明信片,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河源的优势。市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5个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城市”、“中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等荣誉称号。

1.2 劣势(W)分析

1.2.1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承载能力有限

河源市水资源十分丰富,但在时空分布上不均匀,降雨量冬春季占21.1%,夏秋季占79.9%,其中5、6月占38.7%。蒸发量多年平均1276毫米,最大达1500毫米,冬春季占多年平均的40.2%。径流深度多年平均800-1150毫米,变差系数0.36-0.43,年内分布与降雨有相似性,水资源分布呈由南向北逐渐递减趋势[4]。

而随着河源市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日益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据推算,河源市城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在未来十来将低于预测的人口数量,处于低度超载状态,也就是说水资源承载能力将不足以支撑城区的人口发展,人水关系呈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水资源将成为城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5]。

1.2.2 水资源保护压力大

河源拥有丰富优质水资源的优势,但在面临“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双重问题时,这种优势却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

河源市政府对生态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严控产业发展,强制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水质净化工程。2005年以来,河源共拒绝超过400个、总投资超700亿元的项目,关闭库区所有存在污染的宾馆酒店和旅游景点;投资近20亿元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7座垃圾填埋场,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6年的69.7%提高到2014年的73.3%[6],2017年达到74.6%。正是如此强力的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手段,才保障了东江下游珠三角地区的稳定发展,但同时河源发展相对滞后。2017年,河源市人均GDP仅为30903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内地落后地区水平相当,远不及东江下游广州和深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更是不到广州的5%,深圳的2.1%。

1.3 机遇(O)分析

1.3.1 优质水资源需求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珠三角、香港等地区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河源市拥有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承担着东江下游深圳、香港等地区人口的饮用水和城市发展生产用水的需求重任。河源处于东江上游,承担保护东江水环境的主要责任跟成本,因此,应抓住这些因素,在水权改革上坚持态度,保持积极推动的心态,随时做好充足的准备,将水资源合理配置开发利用,把水资源产业发展的市场做大做强,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的目标。

河源市以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推进防灾减灾工作,中小河流治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为重点,做好“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六篇“水文章”,将河源水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助力“生态河源”建设,为河源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1.3.2 大力打造水资源产业

河源生态环境一流,水资源丰富、水环境质量优良,依托水资源优势,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食品饮料、健康养生和水生态旅游等产业,同时拉动发展其他相关的产业,比如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当地农产品多元化发展。河源水资源产业的发展,只要抓住每个机遇,势必会带来最大的效益。

1.4 危机(T)分析

1.4.1 水资源分配不平衡

河源市境内拥有华南地区库容量最大的新丰江水库,其水质水量关乎广东省三分之一人口和香港地区700多万人口的饮水安全。河源东江流域多年平均产水量为134亿m3,占广东省东江流域产水量的近一半。广东省政府于2008年和2012年先后印发《广东省东江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两份文件强化东江流域取水耗水管理,其中明确规定,河源在东江流域的最大取水量是17.63亿m3,仅占整个东江分水总量106.64亿m3的16.5%,与其高达46%的产水量比例有着巨大差距[6]。

河源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跟发达城市相比较,河源的城市化水平、经济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人才等都处于弱势。

1.4.2 水资源污染浪费和水土流失现象

河源市水资源丰富,但也有污染、浪费和水土流失现象。河源经济发展迅猛,逐步走出“园区式、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的工业发展立市之路。但是,工业高速发展给环境特别水资源带来了污染,随着河源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同时,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与效率较低,用水浪费情况较普遍。比如河源市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而大水漫灌是引起土地盐碱化的最根本原因[7]。

2 河源水资源产业发展的建议

2.1 遵循水资源可持續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水资源产业发展中,首先要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尊重水的客观规律,自然规律以及价值规律。合理协调,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对用水的需求,与生活、生产、生态环境对用水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正确发挥河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综合功能。

2.2 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

重视水资源保护,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搭建国土江河综合整治平台,推进流域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与协同保护,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分配,大力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河畅水清、一江安澜、人水和谐和永续发展。

2.3 完善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

河源处于东江上游地区,是生态发展区和下游水源保护地,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随着珠三角产业转移,河源市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环保和生态建设压力日益繁重。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对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有限,难以单独依靠自身财力来解决问题,迫切需要得到下游地区和省里的支持,水环境生态补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和解决这个问题。广东省相继出台了生态保护补偿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为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河源市应积极探索市场机制运作的流域生态补偿方式,建立和增强以优质饮用水资源为主的生态产品的自主生产能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比如修建从河源到广州或到香港地区的直饮水工程,下游会争相买水给予河源补偿。新丰江水库距广州、深圳均在200公里以内,成本可控,具有一定可操作性。

2.4 推进水权制度改革

坚持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水权分配动态调整机制,综合考虑自然禀赋、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等要素确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周期性地调整流域水权分配方案。河源地区产水多,但因经济发展滞后,水更多的被中下游使用是合理的,但上游并不意味着放弃水权,当上游发展需要用水时,应无偿获得水权。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现代文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基础,维系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元素。如何处理好人与水资源,城乡发展与水资源,社会环境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成为当今政府和民众广泛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河源市要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在发展中扬长避短,认识当前的机遇和危机,抓住机遇,挑战解决危机。

【参考文献】

[1]唐韬智.竞争情报的SWOT分析法与竞争战略选择[J].情报杂志,2002(03):36-37.

[2]陈美敏,市情概貌 水资源.刘路红主编.河源年鉴[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7.

[3]叶梅芬.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ap.heyuan.gov.cn/web/005/20180320126158-1.shtml.2018-03-20/2018-05-10.

[4]朱立忠.河源市供水系统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5]王小飞.河源市源城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2(06):180-181.

[6]林凌,巨栋,刘世庆.上下游水资源管理与水权探索—东江流域广东河源考察[J].开放导报,2016(01):49-54.

[7]温志辉.河源市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1):80-83.

猜你喜欢
河源市产业SWOT分析
河源市2006-2019年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一路一景 一段一品——广东省河源市打造“四季常绿四季花开”公路品牌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监控能力实证研究——以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为例
河源市中学武术教学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