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行——徐匡独版画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

2018-09-13 10:20刘霄
现代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匠心版画艺术家

刘霄

2018年3月1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共同举办的“匠心独行——徐匡独版画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展是继2010年“阳光高原——徐匡作品展”后,北京画院为徐匡先生举办的第二次个人展。展览完整而系统地梳理了徐匡先生的创作脉络,展示了他1954年到1958年在中央美院附中求学时期的习作,以及附中毕业进入四川美协后的获奖佳作,并将他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创作的独版画精品作为一个专题在美术馆二层展厅集中亮相。让观众更直观深入地了解徐匡的人生历程及创作成就。

徐匡是中国现当代版画的领军人物, 他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引领了新中国美术的木刻版画。作为一位成功的版画艺术家,晚年的徐匡大胆放弃原有的艺术样式, 开始独版画的创作。自2010年北京画院举办“阳光高原——徐匡作品展”至今,徐匡先生创作的独版画已达百余幅,已是古稀之年的徐匡先生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和感慨。

此次展览主题为“匠心独行”——“匠心”是指艺术家既要有匠人般精湛的技艺,又要具备数十年如一日,一以贯之地坚持、探索自己创作道路的精神;而“独行”则揭示了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要忍耐寂寞,排除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方能达到艺术的至高境界。六十年来,徐匡先生正是这样怀揣着他对版画的“匠心”“独行”在艺术的道路上。

以刀代笔,心手相连,原创独版画艺术

此次展览集中展出徐匡先生四十余幅独版画精品,是迄今为止数量最多的一次。独版画實为徐匡先生独创的一种艺术形式,即将刻过的板子变成作品,而不是再用来印制版画。这种创作形式既保留了版画的黑白关系,又因创作者以刀代笔,心手相连,增添了画面的肌理感和随机刻画的趣味性。

此次展出的独版画的题材多来自徐匡先生年轻时扎根的西藏,我们能从画面中读出他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徐匡先生擅长作品的构思和意境的营造,他把主人公微妙的情感及细节刻画得栩栩如生,他娴熟的刀法又能让画面风格达到松与紧、放与收自如的境界。这也是他独版画艺术极具感染力的原因。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探索艺术之道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大道至简的艺术哲理贯穿了徐匡先生的一生。徐匡先生的作品的创作题材、造型语言、风格的探索都呈现着阶段性,但是始终贯穿其间的是他对现实主义艺术追求的不懈努力。他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发现生活中的美,他并不是简单地通过照片或写生转化,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不断提炼作品的主题构思,使作品得以升华,再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和高超技艺进行创作,这种看似简单老套的创作方法在他的刀下所生发出来的活力及感染力是很难超越的。

眼下,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多是观念形式与风格先行,从而忽视了内容与意境的表达,很难让观众产生共鸣。徐匡先生坚持艺术灵感来自生活,他不是简单地再现生活场景, 而是将这种来自于内心的情感与激情转化为创作的内在动力,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形象才具有个性和典型性以及强烈的人文关怀。这也许就是徐匡先生孜孜追求一生的初心。

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经过认真研究,把徐匡先生的此次展览和出版列入“二十世纪美术大家”研究系列。北京画院已为三十多位已故大家举办了研究性展览,目前在世并进入该系列的艺术家只有沈尧伊和徐匡两位先生。艺术的独特性、经典性和社会影响力以及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我们评判艺术家的标准,徐匡先生进入研究系列是当之无愧的。

北京画院举办此次独版画展时,正直徐匡先生八十岁生日,我们以此方式向徐匡先生致敬。

猜你喜欢
匠心版画艺术家
三十载坚守匠心传承“非遗”名菜
姚建萍:始于初心,臻于匠心,成于决心
版画作品选登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老艺人的匠心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