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狗风波

2018-09-13 05:06朱辉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豆花外婆

朱辉

今夏,本市某小区里,两条恶犬叼走一个婴儿,孩子被咬得血肉模糊。消息轰动网络之后,狗友群里反响强烈。与吃瓜群众不同,群友们关心的不是那个婴儿的病情,而是自家狗狗的安危。“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下怕是要全市大扫荡了,大家又得提心吊胆了……”群主道出了大部分人的心声。好在不包括我,我家“亨利”是有狗证的合法犬只。

果然之后几天,有人在群里接连发了好几个视频,视频里一群精壮汉子拿着粗木棍满街打狗,一时间狗尸遍地,场面血腥。据说这是一位狗友下班路上在闹市区拍的。群里顿时沸腾起来,有人怀疑这些精壮汉子是某部门聘用的临时工,从气质上看多半是些社会闲杂人员。大家更愤慨于有主的狗居然也被打了。

可我粗略看了一遍,觉得这些应该都是老视频:大热天,视频里的人们穿的都是秋装,事情也并非发生在本市;镜头里一晃而过的路牌显示是西北某地;“有主人的狗被打死”只是文字描述,影像并没有体现……

看到视频那晚出去遛狗,先后遇到几位狗主,无不神神秘秘告诉我一个最新消息:全城打狗行动已经开始了!他们掏出手机四下张望,然后鬼鬼祟祟地让我看视频,原来这些视频早已流传开了。我向他们指出了其中若干疑点,然而大家都不愿信我。

我有点明白了,可能生活太平淡,有些人需要谣言来刺激肾上腺素,给自己一个激动、兴奋起来的理由。造谣需要构思、“整理”资料,大多数人懒得费心费力。传谣则很简便,张张嘴、动动手指即可,于是成了某些人自我调节“身心健康”的刚需。不知这是我的独家感悟,还是《传播学》原本就有的理论。

群里同仇敌忾谴责了几天“临时工”,接着便产生了分化。几个有证在手的狗主不愿跟着一起情绪紧张,说自己总归是不要紧的,自家的狗受法律保护。此言一出立刻被泼了满屏凉水,一群无证狗主喷他们不懂国情。“临时工”哪会那么规矩?管你有没有证打了再说。“有证派”便恼了,和“无证派”对撕起来,互相问候对方老母。两派撕完了,又有人说:大型犬的确容易闯祸,应该禁养!小型犬并没有什么危害,不应该跟着背锅,于是养大型犬的也不乐意了……

随着天气渐凉,小区里没牵绳四处乱窜的狗又多了起来。手机里几个狗友群有人退群,有人加入,重新恢复了平静。传说中的打狗行动并没有发生。风波算是过去了。我家“亨利”即将迎来11岁生日,这11年间,类似的风波大约发生了16次。每次风波的主角都不是狗,而是它们的主人。

外婆的味道

文/上川

外婆是个慈祥的老太太。花白的头发,整整齐齐地剪到齐耳,两侧耳鬓的头发就用简单的小发夹夹起来。圆圆的脸庞白皙微胖,看不出什么皱纹。只在眼角,笑起来有密密的鱼尾纹。棕色的眼珠,淡淡的像上了一层薄釉,不笑的时候也透着温柔的光。

外婆有严重的肺气肿,记忆中她多在咳嗽。一旦开始,轻则十多分钟,重则一两个小时停不下来,直咳到满脸通红,沁出密密的汗珠。她随身都带一块方巾,咳着的时候一边擦汗。母亲说是外婆年轻时留下的病根,农村没条件,伤风感冒就拖着,治不断根儿就变成了慢性病。

每次几个女儿女婿归省团聚,外婆家里必会做一大锅的豆花。做豆花是一个工序复杂、耗时耗力的事,若不是人多聚餐,平时不轻易做。前一晚就要挑洗黄豆,泡一整晚。次日上石磨碾成豆浆,滤去豆渣后,上柴火大灶煮沸,最后用卤水点成一锅豆花。

洗泡煮,都是女人们的事。大石磨半人多高,磨盘一人环抱都围不住,推起来颇费体力,还需要男人来才好。舅舅舅母们为这一道菜要折腾两天,只是最后一道工序点豆花,必要劳外婆来亲自操刀。

大灶里柴火渐熄,先盛起一盆热豆浆加上白糖,给所有人当饮品,随后厨房的人就会使小孩去唤外婆,外婆才起身进厨房,一手用方巾捂着口鼻,一手持长柄勺,勾半勺卤水,用勺底轻轻在一锅热气蒸腾的豆浆上缓慢地打着圈,一点点沉下勺子,一点点晕开。厨房里的人都不敢造次,屏气凝神,片刻时分,清浊分明,豆花在锅里泛着微绿的清水中,渐次露出形状。

大家说笑开来,婆姨舅母们总会恭敬地笑说,旁人点的豆花,要么太老,伤了口感;要么太嫩,筷子难夹。什么时候能学会外婆这一手点豆花的好手艺,就算圆满了……一边忙着捞出一碗一碗白生生的豆花来,大声向厨房外嚷着“麻将这一圈就收啦,吃豆花了”!

立春前后,是外婆做玫瑰腐乳的时节:一小块一小块一寸见方的豆腐发酵后,用新鲜的辣椒粉和各种作料腌上,包上一片野菜叶,用细小的线轻轻捆扎上,放进陶罐坛子里封上;数月后取出,层层剥开,便是鲜艳的玫瑰色的豆腐乳,母亲总管这叫“红豆花”。四月布谷鸟叫,要发酵黄豆和辣椒酱姜末等拌上,又做一坛“水豆豉”。入秋,趁新鲜辣椒上市,取红辣椒剁碎加进蚕豆瓣,放进坛子封好,这是“鲜豆瓣酱”。母亲和两个姨母每次回娘家,总不会空手而返,外婆手作的家常小食会出现在我们日常的餐桌上。那个时代的人,日子不宽,手都巧。

直到外婆去世,我母亲和几个姨母最终也没有传承下这门手艺。母亲也曾尝试过几次,原料调料搭配都算容易,唯有天时最难把握。什么时节发酵,什么时节封坛,分寸总拿捏不好。每年气候不同,雨水多和少雨大热的年份,做的时节又略微不同,没有定数。只好作罢,去超市里买了流水线生产的来替代佐餐。味道其实并不差,唯独少了的,是一年一时节的牵挂。

人工智能先遣小分队

文/肖遥

我一边在iPad上刷《如懿传》,一边寻思:坐拥一众电子产品,犹如左拥右抱佳丽三千。据说这些智能产品用久了都会有灵性,说不定还会争风吃醋搞宫斗:倘若太过偏爱iPad,手机恐怕不高兴,搞不好会闹罢工、搞破坏。那么,为什么我还这么“宠爱”它们?

可能是因为,有了这些宝贝,很多惹我焦虑的事物就不再是问题了。比如每次开会听长官念文件,我都烦躁得有大声唱歌的冲动,就像在大合唱的时候很想放声尖叫。而现在,当别的同事掏出本子,我会默默地打开kindle,反正它的保护壳和开会用的黑皮本很像。再比如家长会,一听见那个分贝大、底气足、语气坚定音色尖锐的校长在广播里讲着不容置疑的道理,我浑身的神经元细胞都紧张起来,当下就希望能果断打开手机。

手机是抵御聒噪的神器,根据聒噪的级别,可以选择不同的“节目”。对方的语音语调和风细雨,不影响我刷屏看文字,就首选微信、微博;如果对方语音高亢语调激昂,“入脑入心”,分心的方式就只能是看淘宝。如果对方的言辞激烈呢——比如家长会上的校长已经在批评某些“极个别”不负责任的家长了:“怎么能让孩子在外面胡吃呢?不知道现在孩子们都在长身体,营养有多重要吗?”这是在逼我直接下单了,校长的任务我完不成,又不能谴责他,只好把东西往购物车里划拉。人家这么不客气,咱总得对自己客气些吧?

焦虑的时候除了“买买买”,还有“扫扫扫”。干家务活也成了一个我用来清零焦虑的好办法。这时候电子产品也有大用处:我常常听着音频拖地,拖到哪个房间,就把手机拎到哪个房间。抹桌子的时候因为不停地涮抹布,手又是湿的,就干脆把手机放到客厅中间,声音开到最大,听不清没关系,有个响声陪着,证明了我不是一個人在战斗就行。与其说厨房的活儿干的时间够长,足够听完一期《奇葩说》,不如说厨房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儿:洗菜、切菜、炒菜、清理水池、擦洗灶台……很难想象不听着点儿啥的话,能坚持干完哪怕一件事儿。

听音频的最佳地点还有一个,就是在衣柜前边整理衣物边听,不用挪动,听着听着,就清理出一大堆可以扔的衣物,扔完以后神清气爽,又会对生活生出新的希望,或者说,是对淘宝生出了新的欲望。

是啊,作为一枚职业家庭“斜杠”女性,我也有我的英雄梦想——永远不用开会,再也不要跟脑残同事们扯皮,不用开家长会,爱听啥听啥,喜欢谁跟谁聊天。可一转念,有了这些大屏小屏,这一切明明都实现了。

据说人类迟早要被人工智能控制,而电子产品是人工智能派来的先遣小分队。在我看来,如果非得拧巴着不做“低头族”,和这支小分队誓死对抗,不但反人性,还反智性,显然是没有胜算的,不如缴枪不杀算了。

猜你喜欢
豆花外婆
破耳兔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唠叨的外婆
蚕豆花
重庆豆花:举家朝夕食为常
重庆豆花:举家朝夕食为常
外婆的钱
外婆回来了
“非洲人”外婆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