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生怎么学数学

2018-09-13 19:21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8年6期
关键词:论文英文女儿

女儿上小学了。

学校很近,从家里步行15分钟。和中国的课程设置类似,两门主课是英文和数学。之前因为妻子的工作问题,女儿在国内幼儿园读了一年,我们因此颇为担心她的英文是否能跟上进度。但是,对于数学,我们非常自信。来美十余年,美国人的数学水平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比如,超市里面的收银员,无计算器之助,两位数的加减法基本算错。而女儿在中国已学过简单的加减法。

出乎意外,学期末的家长会上,女儿的班主任对其数学学习表示了忧虑。她认为女儿虽然能答对试题,但这只完成了数学学习的一个“小目标”;学数学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进行逻辑推理,并能清楚地将推理过程向他人阐明。

回家后,我给女儿出了几道简单的数学题,她很快给出正确答案。当我让她告诉我如何计算出来时,她努力解释着,小脸渐红,声音愈弱,终不可闻。原来,如我小时候学数学一样,她是硬背下来的。有意思的是,在女儿的学校,颇多老师反对学数学时背记,甚至包括后来学到的乘法口诀表,他们认为推理过程和语言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并非所有老师都持此观点,在女儿升入高年级后,有不少老师,尤其是非美国裔的老师,倾向于背诵和理解相结合去学习数学。

问题找到了,我们于是在平时有意训练女儿的逻辑思考和表达能力。在帮助她伐毛洗髓的过程中,我忍不住通过这个本以为简单的小学数学教育,管窺起中西文化的差异来了。

必须承认,中国文化一直都在强调逻辑思维,讲求“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东方朔句)。比如清代乾嘉学派的考据文字,审慎周密,抽丝剥茧,别微见显,更能“重考证而不废行思”,在坚实的资料基础上进行逻辑性、批判性的思考。但是,对于初学者,尤其童子的教育,我们通常简单粗暴——背、背、背!即使那个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宋代大儒张横渠,在教学之时,每每叫人“必须成诵”(朱熹句)。

当然,熟背无错,能有效帮助思考,所谓“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荀子语)是也。但是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强调背诵,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些年,我和国内大学的科研合作较多,同时也为数十家欧美科研杂志审稿,接触了大量中国博士生写的英文科研论文。这些稿子,与欧美的投稿相比,逻辑不清的问题非常突出。好的科研论文要丝丝入扣,层层推进,有条不紊,虽洋洋千言,却能引人入胜,令人“读复叫,叫复读”(袁宏道句)。而不少国内科研论文,文字支离,思维跳脱,让读者无法轻松捕捉到其行文脉络。我就此和不少资深编辑交流过,我们的观点一致:对于英语非母语的科研论文,我们可以忍受蹩脚的英文,但无法接受一篇逻辑不通的文章。

西方教育非常强调“发其音声”,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所有学科,包括数学。我初来美国读博士之时,一个资深的中国教师就告诫我一定要学会“讲故事”。在美国,衡量一个科学家的标准不是看你的科研有多好,而是你的同行认为你有多好。由于现代专业越来越细化,即使所谓同行也很难对你的研究作出准确定位。且天地之大,文章之众,你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竭精驰说,推销你的研究成果,让相关者意识到你的研究的重要性,并获得可持续的科研经费。否则即使你在顶级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也会迅速被人遗忘。但是直到女儿上小学,我才意识到美国学校在一年级就着意培养这种表达能力,甚至在我们认为是讲究单打独斗的数学上。

虽然中国历史上不乏说行如流的辩士,但人们对之毁多誉少。儒家文化推崇“贵人语迟”,《周易·系辞》就说过“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孔子更提出做学问不用在乎是否为他人所知,即所谓“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有意思的是,大同小异的内容在《论语》反复出现,达四次之多,故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画重点道:“圣人于此一事,盖屡言之,其丁宁之意亦可见矣。”此思想影响对中国文人之影响可谓根深蒂固,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晚辈“君子欲有所树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陈寅恪亦有诗句“读书不可为人忙”。

这无疑是中国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而正是这些思想,使得我在科研中屡败屡战,并能一直保持最初的理想主义。但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大多数学生适应社会,找到用武之地。确切地说,基础教育应该更偏向于世俗教育,而非精英教育。因此,美国小学数学的不少教育思想,还是大有益处的。

毋庸讳言,美国基础教育弊端很多。比如,不少学生完全不懂基本常识,却能巧言令色,把“故事”说得头头是道,成为孔子所谓“愚而诈”者。且待异日另文细说。

(来源:《南方周末》 高翔/文)

猜你喜欢
论文英文女儿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和女儿的日常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