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景锋散文

2018-09-13 19:19
西部散文选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冯先生外公

浮游在记忆中的伟岸身影

光阴似箭,一晃外公离开我们已经六年了。

在这六年里,每次提笔又止,生怕写不出什么像样的文字来表达我对外公深情的怀念。夜深人静,再忆外公,不禁泪水潸然……情不自禁地写下此文。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与外公外婆度过,外公不善言辞,虽然没有外婆的和蔼细心,但他责任心很强,处处呵护我。平时,忙完活后的外公总喜欢坐在村子大榕树下的石板凳上,翘着腿,一边用手指拔着下巴上的胡须,一边看着我在树下玩耍,调皮的我偶尔回头看他一眼,只见他总是微微地点点头,我当然心领神会,继续玩我的。当我闹着回家的时候,外公就牵着我的手去村里的铺子买糖果,外公一看“目的”达到,便又笑呵呵地拉着我的手回家去。

外公助人为乐的性格是值得村人称道的。小时候在家里生活,每当我早上起床的时候,看到外公披着一件旧长袖衫,扛着一把锄头从外面回来。无论我起床多早,总是不见外公的身影。有一次我偷偷问外婆,外公一般是几点起床的?外婆颇带埋怨的口气说四五点吧,或是更早,自认为是农民当如此。直到长大后我来到城里生活,经常听到妈妈打电话“训斥”外公,才得知其中原因。其实外公田不多,就那么一亩田,但他每天早早起床把自己的田整理一番后不是直接回家,而是在周围的田转了一圈,把别人的田也整理了一番,比如拔杂草,松土,灌水……再回家,这样一来,起床这么早也不足为奇了,但外公性子急,又很倔,无论家人怎么说,电话的另一头就“好好好我知道了,好好好”几句就挂了电话,第二天天还没放亮便又不见外公影子了。

我想,要是村子里多几个像外公这样乐于助人,把帮助别人视为举手之劳的人,邻里就会和睦共处,团结友爱,亲如一家。当这种助人为乐在村庄里蔚然成风,就会让“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顶霜”,暗中相互嫉妒的村民关系荡然无存。受外公的影响,当我面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时,我总会挺身而出,乐善好施,收获了很多同学们真挚的友谊。

外公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其一生与田地相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稻子成熟的季节,每天天刚亮,外公就已经在田里挥着镰刀把水稻割下来,然后使劲摔落稻谷,一把一把地装在麻袋里,再背回家晒在楼顶。收成后,为了给城里的儿孙们吃上他亲手种的“原生态”好米,外公都不忘寄几袋米上去给城里工作的儿女。有一天中午,我看见外公把谷摊成一片后蹲在一旁好长一段时间,好像在寻觅着什么,出于好奇的我就爬上楼顶探个究竟,才发现外公在挑谷堆里的杂物。一开始我觉得蛮有趣,就也蹲在一旁仔细挑。但没过多久,就感觉到太阳在蒸烤着我的后背,甚至随即有灼伤的可能,旋即下楼。而外公一蹲就好几个钟头,让我有时候怀疑外公的后背是铁打的。等到寄米的时候,外公似乎比任何一天都兴奋,他天刚朦朦亮便起床把米装好,在村口等着去镇上赶集的车,然后拉着司机千叮万嘱,反复强调自己多少袋米,什么地方有人来接米,直到司机不耐烦为止,这才安心地回家。

如今,每当我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外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辛勤劳作的身影,都坚持做到“碗中不留一粒米,盘中不剩一片菜”。

外公一生没有上过学,但他的品行一直影响着我,使我终生受益。小时候,有一次我去隔巷的一个小伙伴家玩,无意间看到鸡舍的干草窝上有几枚干净圆滑的鸡蛋,顿起贪心,趁伙伴不注意偷偷钻进鸡舍取两颗鸡蛋藏口袋里,以尿急为借口慌慌张张跑回家。恰逢外公在家,我一边把带有体温的鸡蛋拿给外公,一边激动地跟外公描述我如何机智地窃取鸡蛋,没想到一向和蔼的外公竟板起面孔,马上对我重重地“训斥”一番,指出这种不对的做法,还拉拽着我带到伙伴家交还鸡蛋,认错道歉。事后,外公语重心长跟我谈起他青年的那个时代,到处都是饥荒,很多人为了吃饱饭甚至偷窃邻里的东西吃,而外公宁愿终日饥肠辘辘也绝不干偷鸡摸狗的事来填充饥腹……听完后我感到我的行为多么无地自容。直到现在,我还经常用外公对下一辈教育事例开导表弟、表妹们做人做事要堂堂正正,时时怀有一颗仁慈善良的心,坚守道德底线。

外公虽话不多,但一说起来语速奇快,对于外公语速快的原因,我好奇问了妈妈,妈妈说“思维逻辑好,反應快,说话自然就快”。我硬是刨根问底,妈妈才谈起外公年轻时候惊人的数字能力和超凡记忆力。外公年轻时是在生产队当出纳的,生产队的数目核算他一般是口算,但这么多年来无论你怎么查账,却究不出一点错误。而且生产队每天都分粮,外公先是把粮发给队里的几十号人,然后当场记住每人分得多少斤粮,晚上再凭记忆登记在账簿中,从不出现漏登、错登的现象,令群众心服口服,赢得别人爱戴。

后来,我家渐渐步入小康生活,爸妈就把外公接来城里安享晚年,没想到外公积劳成疾,住院不久,就检查出胃癌,家人如晴天霹雳,那段时间,悲痛的心情如同一抹抹挥之不去的阴霾,笼罩着每位家庭成员的心,让人无法呼吸。这可是我最刻骨铭心的记忆了。一天晚上,爸爸开车送外公回村子里,车经过我家楼下的时候,妈妈赶忙叫我下楼看看外公,我的心“咯噔”一下,全身好像被什么支空,脑子突然一片空白。当后排的车窗拉下来的时候,只见外公身躯消瘦,脸色苍白,面容憔悴静静地躺在车里,外公看到我时,还是勉强地笑了笑,吃力地轻轻地动了动手,点点头。这情形,我已分明意识到外公病情是多么严重,所剩下的时日不多了,此情此景,我泪流满面,凝呆的望着接送外公回村的车子慢慢离去……

夜阑人静,我常常梦回童年:每天拉着外公的手,来到村子大榕树下、小巷里自由自在地玩耍……

如今,外公已仙逝多年,每念及此,我心中便有不尽的怀念,但愿我这篇粗浅的文字化作他坟头上的一抔抔红土,伴其长眠。

颤巍在心底的苦痛

夜幕降临,村子散落着星点的灯光,那间屋子里静悄悄,月光洒在院子上,女人像往常一样安抚着孩子睡觉。

一声嚎叫划破夜空的寂静,女人不以为然,村里头偶然的狼叫再正常不过,况且自己住在村头。

嚎叫声刚过不久,又紧跟着一声声的嚎叫,一声比一声凄厉,似远似近,又如越来越近。“咚咚咚咚”,是屋顶的瓦片在动!瓦片间碰撞的声音让人胆颤。女人开始有种不祥的预感,她轻轻关上孩子小房间的门,拿起旁边一条拳头大的木棍,双手紧紧握着,倚着墙一步一步地挪到院子上。

她心头猛猛一颤,黑暗中她看到了十几双莹绿色的眼睛在眨动,而且紧紧地盯着她,不带一丝善意。男人不在家,这种场面她只有在故事里看到,在老人口中听到。汗水从指尖间轻轻滑下,顺着木棍,滴落在地上。突然狼群中有一丝骚动,狼群中传来的叫声使人心惊胆颤,毛骨悚然。

猝然,她发现离自己仅三米的柴堆旁,有一头母狼在向自己逼近。住在村头只有寥寥几户人家,而且距离甚远。她心里明白,这时只有她才能保住孩子弱小的性命,她决定殊死一搏。这时孩子从房间走出来,她朝孩子吼叫;“回去!回去房间关好门,快!”说时迟那时快,母狼马上朝孩子的方向扑上去,她大叫一声举起木棍狠狠向狼的身上打去,只敲中母狼的一条腿,木棍滑出了手心。母狼嚎叫一声扑向她,发疯似的在她的身上乱抓,乱咬。她重重地摔在地上,双手拼命地推,挥舞着拳头捶在狼的身上。

孩子此刻就蜷缩在角落,脸色苍白。她的左手在抵抗时被母狼紧紧咬住,鲜血顺着手臂流淌下来。此时,她却丝毫感觉不到剧痛,只是拼命地把身子移向孩子的方向,堵住狼向孩子攻击的路线。狼似乎发现了什么,掉头往孩子的方向跃去。她不知哪来的勇气,牢牢地握住狼的一条腿,猛力往回一拽,狠狠地咬住狼的脖子。

她不知道狼为什么会向孩子发起攻击,她的脑子一片空白,只知道狠狠咬住狼的脖子死不松牙,任凭狼在她身上肆意痛苦地撕抓。

终于,经过一个小时的搏斗,母狼在悲惨的嚎叫声中死去,狼群也逐渐散去,精疲力尽的她把母狼推开,躺着地上急促粗重地喘气着,这时左手的剧痛蔓延全身,使她感到万箭穿心。

她翻过身看孩子,突然愣了一下,只见孩子手中抱着一只小狼崽。

我的解梦者

我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在千千万万爱好者中,我只是太仓一粟,渺若星辰。因为对文学有着独特的热爱,我在孩提时就开始怀揣一个文学的梦想,遇见冯老师后,在相伴走过的文学岁月中,他不断给予我力量与希望,让我坚信在未来能拥抱自己的文学梦。

冯老师既是一名先进教师,还是一位作家,他经常发表作品于各家报刊,杂志以及书籍,颇富名誉,我经常搜索他的作品来品读,学习。在认识冯老师之前,我只是他的读者之一。

外公亡故后,我惄焉如捣,写下一篇散文《追忆外公》,一者把对外公的思念诉褚文字,以作纪念,二来把外公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薪火相传,分享他人。于是,我很快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发表《追忆外公》。我先是对文章进行多次修改,接着向各报社,杂志投稿。两个月的审稿期转眼过去,我投出的文章石沉大海,十多家报社与杂志均无回音,这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我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产生怀疑,变得心灰意冷。

这时候我想起了冯先生,我渴望得到他的指点,于是我尝试联系冯先生,向他表明自己的情况。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冯先生的回复,他不仅爽快地答应给我一些指导意见,还热情地约我当晚出来见面。我早早到了约定地点,很快冯先生也来到了,冯先生虽两鬓略有斑白,却容光焕发,气宇不凡,这也许是因为“腹有书词气自华”吧。一阵寒暄后,我迫不及待拿出文章,请求指点迷津。冯老师耐心地看完文章后,先是肯定了文章的优点,然后指出文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修改方向,文章发表应具备的各种条件等等。我恍然大悟,感慨道: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离别之际,冯老师用坚定语气对我说:“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你有很大的潜质,你一定会发表成功的,如需帮助,尽管找我!”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我读了冯老师推荐给我的许多名家佳作,受益匪浅,我逐渐掌握散文的技巧与文章的修改方法。我不断吸收那些作品的精华,取长补短,再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上,每一次修改后,我都满怀信心再次投稿。我一直保持着与冯先生的密切联系,经常向他询问一些写作上的问题,他总会耐心地回答,甚至对症下药,推荐一些作品来让我参考学习。再过了一个多月,8月24号那天上午,我突然收到冯先生在微信上给我发来报刊电子版链接,紧接着“恭喜你,你的文章今天在XX上发表!”我瞬间感觉一股暖从脚趾冲上大脑,涨红了脸颊,竟来不及回复,就攥紧手机冲出教室,在操场上狂奔,边跑边吼叫着:“我的梦想实现了,我的梦想实现了……”

暑假我回到雷州,冯先生邀我到家中做客。冯先生的墻壁上悬挂着各种书法作品与催人奋进的名句,其中有一句以篆书所写“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整个房间飘满书香墨韵。冯先生把我引进书房,眼前所见,书盈四壁,各类书籍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每一本书都一尘不染,其中有许多泛黄的书,冯先生告诉我这些书是二十世纪出版的。我小心翼翼地翻开一本1980年出版的书,里面的笔记密密麻麻,尤其显眼。他打开一旁的柜子,拿出几本笔记本,每一本的封面都写着“XXX集”,每一页都粘贴着精心剪切下来零零碎碎的文章,同样有笔记,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在这几十年在各报刊发表的作品,纸质从黄到白,让人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冯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虚心学习的品质。高度是由人一步一个脚印爬上去的,每一个作品的收集,每一页的笔记,都是冯先生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足迹。在我感慨万千的时候,冯老师语重心长地教诲道:“每一个作家,必定是一个收藏家。”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印象深刻的一幕:雪小禅指着家里书柜上数以万计的书对读者说:“没看完一万本书,别想当作家。”

为了让我了解雷州博大精深的文化,冯先生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带我去参观了“家生博物馆”与“清端园”。见到冯老师的时候,看他气色不太好,说话时声音有些沙哑,交谈时我才得知学校临近期末教学任务繁重,冯老师熬夜备课已经几天没休息好,身体难以支撑而感冒了。我们骑了半个小时的电瓶车才到了清端园,下车时冯老师已经被烈日晒得满脸通红,又连续咳了几声,让人看着十分心疼,同时又为他的师表品质而感动。他对雷州文化研究多年,知识渊博,时而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声色俱到地在文物前演绎旧时代的人民生活状况,时而像一位跨世纪的史籍撰写人,把陈瑸的事迹娓娓道来。在几个小时的讲解中,冯老师我已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见证了这一段段历史。后来,在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之访文化古迹”活动中,我凭借着《清端园的来去》一文摘得桂冠,并再次发表,这些成果,都与冯先生付出的心血有着很大的联系。

直到如今,即使我与冯老师相隔千里,却依旧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看到好文章时,第一个想到就是分享给彼此,然后一起交流学习。若是自己的作品得到发表,就相互勉励。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与冯老师对《奥斯维辛》中几个问题各抒己见,谈到了深夜一点,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乐此不疲。

遇见冯先生,正如千里马遇伯乐,文学上,我们是师生,生活上,我们是挚友。他是一面引领我不断进取的精神旗帜,是一座我在茫茫大海迷失自我时总会看到光芒的灯角楼。他日,我将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成就报答恩师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

不朽的锋芒

雷锋,一位影响了我们半个世纪的年轻士兵,一个传遍神州大地的名字,一种激励着中国半个世纪的精神,一支永远照亮中国人内心的火炬。

“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是毛主席的声音,像擂响的战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刻变得亢奋了。从此,全国掀起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浪潮,推动了人们道德觉醒,激发人们对思想建设的热情,涌现出了“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等光辉典范。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在火红的年代里,雷锋精神诠释了热爱祖国,对党忠诚,为人民奉献,艰苦奋斗的内涵。雷锋精神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高贵品质的生动反映,是代表我国军人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新时代,雷锋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雷锋精神包含的热爱党和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体现了昂扬精神斗志和高尚道德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精神道德受到金钱的挑战,良知的烛火被利益的狂风吹灭,道德的航船被贪婪的恶浪击沉,街头扶人的学生被讹,抚育婴儿的奶粉遭掺假,荒漠吞噬了森林,废水污染了河流,人们对“雷锋精神”的呼声日益高涨。2014年3月11日,习近平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说:“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雷锋精神是一颗种子,它蕴含了美好思想品德,它能匡正道德失范,矫正诚信缺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它亦是一条长河,可洗世间污浊和心头恶念。习近平的话语,饱含着浓浓的深情和殷切的期待。

三月春风暖,雷锋精神扬。无数“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的旗帜在神州飘扬,无数感人的事迹在上演。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就得落实到行动,从切切实实做起,每当我看到大人们带着小孩助人为乐时,我隐约中看到了精神的传承,尤为感动。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我们人人传递正能量,人人树立好榜样,雷锋精神就会在社会蔚然成风,一个雷锋倒下了,就有千千万万个雷锋站起来。

一张笑脸,永如明灯,当我每次看到照片上雷锋的笑容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伟大力量直逼胸膛,让人荡气凛然,将拘泥于生活中一得一失的顾虑一冲而净。他的生命如昙花一样短暂绚丽,留下来的精神却是后世景仰的道德丰碑,一本《雷锋日记》始终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我曾捧读《雷锋日记》,那一个个平实朴素的文字,“假如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假如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黑暗……”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为了人民的事业,牺牲个人的一切,直至最宝贵的生命。为了党和国家利益,上刀山,入火海,我愿意”,曾多次拍打我的心灵,点燃我“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之火。透过文字,我能感觉到英雄的气息与澎湃的热血,它深刻影响了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集小善为大善,学雷锋应当落实到行动,从身边小事着手。去吧,学习雷锋精神,弘扬文明新风,记住,我们躬行的是人性的光辉,光辉是生命的不朽。

通往明天的燦烂

梭罗在《瓦尔登湖》写道:“假如文明人的追求并不比野蛮人高尚,假如他把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只用于谋取基本的必需品和舒适品,那么他为什么要比野蛮人住的好呢?”这句话说的是:若你拥有的条件比别人优越,就应该肩负重任追求更高的梦想。前不久,我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小A晒出了自己的初级会计证书,并配文:“如果你在店里看到一个捧着会计资料的服务员,那一定是我。”小A是我的初中同学,家境贫寒的他来到大学不得不在课余拼命兼职维持生活费。其实这一年考证的通过率很低,全校通过率低至百分之二十,很多同学在朋友圈里面都立下豪言壮志,“厉兵秣马,明年凯旋”“破釜沉舟,明年还是一条好汉”……实际上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考前连续几个周末都在朋友圈晒周游各地的美景,某某地方的美食。每一个追求梦想的寒门学子,必须比别人多几分对当下生活条件,家庭负担的思考,这也意味着他只有付出更多汗水才能触摸到梦想,即使这个梦想看似很简单。成功对于富家学子而言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的东风是指行动。他们只要付出行动,利用自身的优势与资源,便可创造无限价值,实现梦想,只可惜很多人“把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谋取基本的必需品和舒适品”,缺少了一颗责任与担当的上进心,谈何雄心壮志。

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比起那些贫困家庭中学习之余还得为温饱奔波的孩子,他们生来就拥有许多条件与优势去追求成功和梦想,比如优质的教育,雄厚的资金,健康的体魄,充沛的学习时间等。在起跑线上,父母就已经为他们赢得了距离优势,为何多年后当他们同处一室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富家孩子却泯然众人矣,甚至逊色于那些寒门子弟?因为在温室看不到冰天雪地中寒梅的百折不挠,看不到磐石下小草的顽强不屈。温柔乡滋生了惰性,使他们缺少了与自身条件相匹配的理想抱负,即使是有,他们依然缺失梦想的执行力。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很少人是只为自己活着的。欲戴王冠,先承其重,若我们从父辈手中继承并接过的是一柄金钥匙时,应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责任与期望。父辈希望的是我们能利用这些条件变得更加优秀,再为下一代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很多人用这把钥匙打开的是花天酒地的大门,在风华正茂之时挥霍金钱与青春。血气方刚之时想着成就一番事业,在社会中磕磕绊绊后,最终向现实妥协,接受一份体面的工作,碌碌终生。试想一下,若把这些优越的条件给予那些“手握咸鱼,依然在坚持梦想”的人,便是如虎添翼,其所达到的高度,怎会是一份体面的工作为上限。

复旦教授陈果说:“人生只有两件事有意义:第一是让自己幸福,第二是让更多的人幸福。”一个生于富家的孩子,是“天降大任者”,他要更加努力奋斗,他的责任是不但使自己幸福,还要使更多人幸福。包括家人,朋友,同学甚至是身陷囹圄的陌生人。我们经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两者应该相对平衡而存在,这才是真正的成功。社会各界的佼佼者,他们大多都会成立基金会,参与各种各样公益活动,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得到幸福。

责任有大有小,救一二饥寒,责之小者;以坚定的勇气去救天下黎民,责之大者。杜甫穷困潦倒,茅庐为秋风所破时,首先想到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口衔金匙,朝气蓬勃的富家子弟何不以“达则兼济天下”为己任,更加努力奋斗?

——选自中国部散文网

猜你喜欢
冯先生外公
冯先生和钟点工
鸳鸯劫
宽堂先生(特写)
我的外公
外公的节日
外公爱吹牛
我与冯其庸先生半个世纪的交往
外公的呼噜
10岁女童被拒继承父亲财产,法院判决为孩子撑腰
地暖漏水淹家 反遭厂家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