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不足”与“不满足”

2018-09-13 11:34乔凤萍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不足手工成人

乔凤萍

某教授说:与成人相比,儿童有很多不足,教师应该充实他们,而不是改造他们。

这与我的理解难以融合,我想试着给出一些思考:

儿童自有其当下的价值,就像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价值一样。立足儿童本位的理解才是对儿童真正的理解。从不足出发,教师的观察点就很可能是发现不足,然后帮助充实。出发点是由观察者决定的,只有真正回归儿童,承认儿童独特的价值,才能经由观察发现儿童学习背后的原理。教师要有相应的行为,那就是清空想要给孩子什么的心理。

学习的开始,并非源于不足,而是渴望成长。儿童天然地有“学习力”。教师并非让孩子意识到他们的不足,而是跟孩子一起走在不满足的好奇与探索中。强化不足,只会让儿童自卑;不满足,却是与外界无关只与内心需求有关的动力。

如果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儿童,他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教师就会忍不住去设计、安排、引导,无论想得多么周到、细致、丰富,也无法回避教师的主导。当我们站在儿童的角度时,只要允许他们的学习源于自己的困惑与问题,就会发现,他们不仅是有能力的学习者,而且可经由经验自我建构知识。

把儿童学习权交还给他们时,他们会赋予每件事“意义”,他们不会为了手工而手工,也不会为锻炼手眼协调而做手工,更不会因为里面渗透数学、科学的知识而学习,他只是因为好奇,想验证自己的想法。虽然,在做的过程中,确实完成了教师关注的目标。这里的区别在于,活动由教师主导,就会凸显预设目标;活动交由孩子自主,就会生出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目标。

相比较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儿童更容易进入自我的满足感中。真正体会到不足,是孩子们在相处中,因为不同意见而开始的,像自发的争论、调整、妥协或放弃,他们在反思,也有修正,但却难以深入。

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与操作中,孩子们会有很多直接的认知,但这些认知常伴有矛盾和冲突,他们自己没有发现,比如孩子把拿在手里的东西当成自己的,也因此常常和其他孩子发生争抢。老师们普遍的做法是:做协调者,直接帮助解决;或者进一步支持孩子自己解决。但其本质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

在传统的教育中,人们更关注外部获得,这样的获得常常难以回归到学习者的生活及内在难题的解决。而建构主义更关注内部形成。儿童与外部互动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关系,源于关系而建构着一个内在的、完整的、独立的自我。从传统走向建構,难点并非认识是否到位,而是能否将生活的主导权交还给孩子,教育者能否真的放弃控制,坚定地信任孩子、跟随孩子!这是一种信念!也是足以让教师在自我反省中不断改变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不足手工成人
成人不自在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