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角下中国武术教育价值探析

2018-09-13 01:33袁小英
体育时空 2018年7期
关键词:传承武术精神

袁小英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032-03

摘要 在中国五千的历史发展中,传统武术汇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时刻彰显着一种不可磨灭的文化精神,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施行,教育方式也在逐漸发生变化,除主课外的其他学科相继重视起来,人们对于武术教学的意义和教育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尤其在新视角下,武术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了认可。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地点,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应该在武术思想和武术精神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校生,应该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价值感和人生观上正视传承的使命。当前来看,我国的武术教育显得非常薄弱,尤其是西方竞技性体育课程的冲击,使传统武术在学生的学习当中逐渐受到冲击,这种情况无疑是我国传统武术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新视角下,校方应该结合十九大的思想,借助相关科学和理论知识,冲破武术教育的屏障,制定出一系列的策略和办法,为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 武术 教育 传承 精神

一、前言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除政治经济的发展,学校的教育也在多样化的发展着,尤其是武术教育,现如今的学校武术教育已经逐渐泯灭与西方竞技类的教育之中,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而言,当下正面临这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学校教育以文化课程为主,在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甚至还没有开设武术课程。学生了解武术的渠道只有学校和课余时间,课余时间大部分被报名一些补习班,并且为了强身健体一般选择了跆拳道或者乒乓球等竞技类项目,对于传统的中国武术,只有少部分人选择,所以,学校的武术教育近乎名存实亡。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中,武术教育一直处在尴尬的位置,和传统文话的发展相比,武术教育工作不成正比,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口号非常响亮,却没有人重视武术教育这项传统的体育项目。在我国当代的武术教育中,有兴趣的学生大部分是武术世家或者受到电影中中国功夫的熏陶提高了自身对于武术学习的兴趣,在真正上课的时候表现出的却是一种消极的上课态度。

在学校的武术教育中,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武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余强身健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武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还是值得教工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作为校方,对武术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的问题。

关于教育的研究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作为学校,是实现教育过程的主要场所,所以,关于学校教育的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要点。对于中国武术教育,从近代教育开始就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武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不断地向世人展现意义。但是武术教育的发展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跨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学校的武术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发展途中困难重重。由此一来,我国教育学者们纷纷将关注点放到了武术教育的突破上,希望可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目前为止,关于武术教育的研究已经很丰富,成果也相当可观,这些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武术教育的可行性很强,也为本文提供了很多研究理论依据。

本文在研究方向上主要围绕新视角下的中国武术的教育价值,指出我国的武术教育从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或者困扰,为我国武术教育的改革提出自己的建议。总体来说,本文通过研究武术教育的目的,以新视角下的环境为起点,以提高武术教育价值为归宿,在内容、方法和环境几个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对我国武术教育有积极地帮助。同时新视角下的中国武术教育价值的探析,意义就在于如何建立武术教育的理论体系。我国的武术教育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课外学科的重点内容,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中国武术已经很难和西方竞技性体育教育对接到一起,这一问题的本身就是没有搞清楚武术教育的意义,没有建立适当的教学体系。我国的武术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是传统的家族式传承,在教学经验上颇为丰富,但是在教学理论体系中却稍逊一筹,没有让学生意识到武术教育的意义,没有明确武术教育的目的,使得当代的青少年不能从自身意识到武术的重要。

通过对武术教育概念的界定,可以促进我国武术学科教学体系的完善工作。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武术教育受到冲击,遇到了空前的挑战;通过对武术教育价值的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教育源于爱好,让教育方法更加科学,促进武术教育的积极发展;学校的武术教育内容和方式都应该更新换代,在注重武术形式教育的同时多注重文化的教育,弘扬中国武术就是弘扬本民族文化,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展,充分领会党的十九大的思想,实施文化强国。

二、新视角下武术教育的意义

(一)传承民族文化、丰富学习内容

在近现代史中,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西方的炮火进入中国的同时,一些文化也逐渐侵入进来,导致了我国原有的传统文化遭到了破坏。近年来,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本民族的文化再一次受到了冲击,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逐渐变化,保护中国传统武术也成为了当前教育学者们的重中之重。

本世纪之交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得我国的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篇章,为回应我国国家课改的号召,我国各学校体育课程也实行了新的管理模式——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际脱轨的情况,在课程的编写上增加了实践性,同时促进了教材的多样性和本土性。在一些地方学校,校方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和教育特色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组合本校学生适应的课程内容。

一方面,我国传统民族精神已经融合到了传统文化之中,已经面临失传的危险;另一方面,学校的体育教育没有将文化融入到技艺中。在学校开始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应该解决以上矛盾,可以适当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利用传统武术的授课方式融合现有的体育教学,在符合我国教育规定的基础上保存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突出民族性和地方性,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弥补我国体育教育资源的不足,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体育项目。

(二)提高道德素养

西方文明对我国新一代的青少年具有很深的影响力,新一代的思想道德素养已经不容乐观,对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方面的淡薄使得我国综艺节目也不断地开始为青少年做一些传统文化的竞赛节目来唤起爱国心,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已经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民族精神,需要从小抓起,只有在学习中不断的接触民族精神,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必须要结合精神教育。“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我国教育大家孔子出身与武术世家,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尚且注重习武者品德的修养。我国的传统武术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习武之人共同遵守的默契——崇尚武德,也就是说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要做到立志、品德、技艺三者统一,将修身放在练武的首位,实现武术的宗旨。

(三)健身意义

我国的传统武术在健身修身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器械上不下数十种,在拳种路数上二百余种,套路两千多个。学习中国武术,具有健美、健身等保健作用,对于健康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功效。第一,我国的传统武术在意识上认为精神和身体是高度统一的,所谓“意、气、劲、形”四者必须统一。人体的内在和肢体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不断追求外在的同时要注重内心的锻炼;第二,中国武术在训练方式上讲究“天人合一”,这就是将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求顺应天体的变化,要依仗外部的环境来自然的锻炼身体。学校在开设武术教育的同时,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武修德,缓解紧张的学习氛围,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四)培养民族精神

中国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了千年的演变,吸收了百家之长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武术中,涉及到诸子百家和中医、军事等学科,融汇了阴阳太极和五行八卦,对武术的学习,就是对我国的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的学习。我国武术文化的内涵深厚,有深渊的寓意,在科学、哲学和艺术方面都有联系,将体育教育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无不展现了武术精神,在传统文化的指引下宁死不屈,更有诗句赞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国大部分武术家都是军绿出身,而自古以来我国的军队管理就十分严明,无论是明代的戚继光,还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钱均,都是军旅中的武术家,利用武术精神保家卫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学校的武术教育可以适当的增加锻炼方法、武术精神和搏击技巧等,将文化和武术融合为一体,增加武术教育的实践价值。对于学校的武术教育来说,需要和民族文化相结合,在日常的教育中也不断的增加传统文化的学习,增加我国当代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新视角下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探寻

(一)采取适宜的方法和内容

1.优化教育内容

目前中国教育中不只是武术教育,在其他教育中,理论内容也较空洞。在学校的武术教育中,教师在编写教案的同时应该认真分析武术教育的目的,将教育价值观和功能充分挖掘,创建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通过授课让学生得到应有的价值观教育。

武术教育应当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在武术教学中,结合武术院编制的武术段位制教学内容。我国幼儿园阶段,学校基本以武术操和长拳、棍术等作为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到了动作的规范性,但是这种武术教育方式显得过于死板,在活力方面不适合活泼好动的学生,武术教师应该在基础动作的基础上增加活力,编排出一些能够吸引儿童注意力的使用内容。在编排的过程中,注重挖掘有精神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民间传统武术和民族风格加入到课程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接触到不同种类的文化。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我国的武术教育逐渐朝着“淡化套路,强化意识。注重技击”的方向发展。

在实践内容和理论相结合的课程编排上,还是应该考虑到本校学生的心理发育热点,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有道教育。小学阶段后,应该注重礼仪文化,将兴趣爱好和武德教育列为武术的重点方向。在中学阶段,应该着重提高学生的武术运动水平,增加一些格斗课程和器械课程,丰富学生武术学习的可选性。

2.创新教育模式

西方的体育项目的比较下,我国陈旧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兴趣。在课程中,武术老师使劲浑身解数,都很难让学生主动的参加到课程中,缺少武术教育的艺术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武术教师可以适当的改变教学模式,通过攻防格斗联系等实践模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形成互动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和动脑,让武术学习富有趣味。

(二)新视角下武术教育的发展

1_要求练打并进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发展教育事业的表述,让来自基层教育岗位的代表产生共鸣。武术教育也是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要想让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推向世界甚至进军奥运会,就必须兼顾中国武术的规范化和民族化。韩国跆拳道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就是在推广武术的同时推广了民族文化。武术的本真是攻防,只有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现出武术的真谛,做到“练打并进”,才能够让武术教育得到发展。

2.要求德艺兼修

在武术教育中讲求德艺兼修,可以让学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在学习中国武术的过程中,需要同步的学习武德精神和传统武术文化精神,再加上武术自身的学习,才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三)要求术道融合

所谓“术道融合”,就是精术而明道。“术”指的是武术自身的战术和技术方面,“道”指的是武术的规律,是更高一层的武术内涵。中国传统武术在千年的发展历史中,保持了自身的特色而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融会贯通的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新视角下,我们更应该将中国武术当做中国一重宝贵的文化资源,维护民族文化的安全,对其进行传承,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结论

(一)在研究中表示,中國武术就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攻防格斗技术,同时也揭示了武术的内涵。真正的武术教育,需要以武术为学习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武术素养,通过长期的武术锻炼,养成终身的好习惯。

(二)坚持武术教学的三个阶段,知识技能阶段——行为习惯阶段——道德修养阶段。这三者的关系是相互融合的,学生通过掌握武术的基本技能通过良好的习惯来养成尚武精神。

(三)在做到上述两点后,武术教育应该彰显特点,利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完成教育任务,在中国传统思维的影响下,武术教育也应该秉持这内外兼修的思想,提高武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猜你喜欢
传承武术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中华武术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