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从自我学习开始

2018-09-13 11:34杨文军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关雎三中潍坊

杨文军

商都三中教师到山东潍坊三中借班讲课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挑战。在锻炼中充满挑战,在挑战中汲取收获。本次带领我校部分教研教改团队的成员到山东潍坊三中参观学习,其中有一项活动议程就是在听完六节课(含语、数、英、政治、物理、化学学科)后,我们借班按他们的进度和要求各上一节课。

给我安排的是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下册《关雎》这课,这节课以前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最后一篇课文《诗经两首》中的其中一首。下午我在会议室专心备课,没有去找和我对接的老师,也不清楚我的对接老师是谁,因为我觉得这首诗不需要课件,也没有去打扰他们。

《关雎》 这首诗是《诗经》里的第一首诗,也是一首爱情诗,从语文素养上讲,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诗经》的价值地位;从人文素养上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爱情观,并让学生掌握学古诗、背古诗的方法技巧。

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导语设计情感沟通,拉近师生关系。特意讲内蒙古人在山东说孔子的故事,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有意思。

二、走进《诗经》。《诗经》分类及表现手法等。以学生自我汇报的形式为主。

三、形式多样地读。初读正音,再读找节奏,听读找感觉,赛读看谁棒,译读深了解,最后读达背诵。

四、分析感悟。因为没有用课件,课前时间把全首诗按照章节形式抄写在黑板上,有意安排把整个故事的关键诗句有序排列。从诗的内容及表现手法上来引导学生探究。

五、虚拟拍摄《关雎》找美点。让学生做导演,根据诗意来拍摄场面,联系诗境让学生预设出每一章的画面。

六、擦字背诵。通过学生看无字板书(写好的原文在学生背诵时擦掉)来背诵。

七、布置课下写作。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爱情观。

3月22日上午第一节课前,我主动来到我的授课地点12班,并利用两三分钟的时间和这个班的语文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到这个班的孩子们课堂表现很活跃,课堂也采用小组积分评价机制。此举动给我增强了信心,也对12班的老师表示尊重及感谢,第二节课,我就正式走进了课堂。

铃声响后,正式上课,听课的有十五六名潍坊三中老师,还有我校的杜校长和杨主任,团队的其他老师没有听我的课,也许他們都还在准备自己的课。课前杜校长对我有点不放心,他说教学《诗经》有难度,又担心我的普通话能否让潍坊三中的老师和学生听懂,也许他考虑得多,而我一听到上课铃声响后便发出洪荒之力,很快激情投入。

课堂上:一是依照课前设计;一是靠临场发挥,引导学生从听说读写思入手,使课堂活起来,使课堂动起来,孩子们在我预设的环节下表现得十分积极,整堂课一会儿静静地思,一会儿激情澎湃地读,一会儿PK大战,一会儿自主,一会儿合作。外行看上去估计是乱七八糟,内行看到的是基于课标的课堂,基于学生的课堂,基于素养提升的课堂。(我心中的三基)因为对潍坊三中的课堂了解少,只是听了不同学科的六节课后,就这样大胆地尝试潍坊三中的教学模式,实在是狂妄自大。

一节课过得太快,不知不觉下课铃响起,按照预设环节基本完成,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把“重章叠句”这种修辞手法告诉学生,不知道孩子们自己能不能掌握,希望他们懂得。

我的课结束后,出于对我们讲课团队老师的关心,我急急忙忙到他们各自讲课的教室,问一句准备怎样?课件试了没有?鼓励他们大胆去讲。遗憾的是没有去找潍坊三中的老师给我评课,看看在我的课堂上还有什么不足,在某一个环节处理上应该怎样做得更好,误失良机,没有交流,内心很愧疚。今后一定不能这样,让别人感觉目中无人,不懂交流,不懂尊重。

这次在异地借班讲课给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感到收获颇多,找到了自信,找到了自我,找到了不足;同时我也思考了很多问题,语文课我们应该怎样上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好课堂需要侧重哪一个方面?教与学该以怎样的关系存在等。总之,此次学习收获满满,为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的进步指明了方向。

在两校交流汇报中,程新明校长说,近两年来潍坊三中学习的学校和老师有十七八拨,但是听两天课后就直接借班上课的,你们是第一家,可以看出你们老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爱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佩服,值得我们学习。潍坊三中的领导们对我们的课堂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们的课堂也给潍坊三中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猜你喜欢
关雎三中潍坊
利用和差调换数字
想三中
Creative revisions of Peking Opera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关雎》主旨误读的是与非
践行“真教育”“大教育”的八年蜕变
——东乡三中发展掠记
“筝”艳潍坊四月天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