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山大的校与城

2018-09-13 11:26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江寒秋

济南、青岛、威海,这是百年山大的三个“根据地”,这三座城市赋予了山大不同的特质。正如英国教育家阿什比说:“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大学的形成过程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对周围环境的有意识的适应,不断改造自身,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风格和长处。

济南发端

2011年,时任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在全国高校中,有人把她评价为是‘最不张扬的一所大学,我们有一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感觉。说她‘最不张扬是指她的办学实力、她的综合竞争力在国际上都有重大影响,美国的科学达人舆论评价中国的高校把山东大学排在全国的第六位,而在国内,山东大学的排名往往在这之后。所以我们在国外的名气远远大于在国内的名气。在美国的若干个科学机构当中,山东大学的校友、甚至院士的数量在全国是名列前茅的。”

1901年10月15日被定为山大校史的开始——这一天,光绪皇帝御批了“山东大学堂”。此时,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还没有复校,山东大学堂一枝独秀。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1904年和1910年,山东大学堂的教授分别在美国《自然》和英国《科学》上发表文章,开了百年先河。

目前,很多大学把自己的历史拉长,山大原本也可以这样做,但它没有——1864年,美国的纽约大学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通过一个宗教组织到中国来传播医学、传播宗教,在传播过程中招收学生,这是山东大学医学学科的起源。

徐显明说:“我们不光在学科上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源,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学制度也是起源于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的办学章程,第一次指明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秩序。走进山东大学校门,会看到一块条形石,上面有两句话,取自当年的办学章程,一句是:“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非为诸生谋进取。”一句是:“诸生来堂肄业,是为国家图富强,非为一己利身家。”

由张宗昌在1926年重新组建的省立山东大学,1928年停办。之后,以何思源为主任的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开始工作,委员会还包括傅斯年、杨振声、蔡元培等人。原来的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合并,组建国立青岛大学。杨振声接过校长之职,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1932年,青岛大学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

1958年8月,成仿吾担任山东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学校从青岛搬回到济南。半个多世纪后的2016年9月,山东大学(青岛)正式招生,“一校三区”的“山东大学系统”终于成型。

建国后,山大经历了急剧萎缩又逐渐庞大的过程。

1952年院系调整时,山大已经有18类学科,是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山东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做的贡献叹为观止:初步统计,为国家贡献了13所大学。

1958年,因为搬迁,山大又把几个优势学科扔在了青岛,比如海洋学院演变成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医学院演变成今天的青岛大学。直到2000年7月,原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并入山东大学,新山东大学成立。

徐显明担任校长期间,构建的山东大学系统包括:在济南,山大有6个校区,统称山大济南校区;威海分校改称山大威海校区;加上山大青岛校区,三大校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山东大学系统”框架。

数量众多的校区或多或少会给学习、生活带来不便。2018年6月22日,山大2018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山大中心校区举行,校长樊丽明幽默寄语毕业生:有的同学还没跑遍8个校区,没谈一场同校异地恋……

而这种不便也是推动山东在济南章丘建立主校区的动因之一。不过,此次章丘主校区的开建,民间给出的反应出乎意料的激烈。

2017年,山大将建设章丘主校区的消息被校方确认,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济南与山大的大讨论。

同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正式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的名单。山东大学虽然进入了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名单,但山大这次只有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入选,“弱势的济南”“衰落的山大”,这一对大学与城市,在新的发展关口,迎来了莫大的挑战。

在青岛的日子

“一个大学或者正像一个人,他的特色总多少与它所在的地方有些关系。山大虽然成立了不多年,但是它既在青岛,就不能不带些青岛味儿。这也就是常常引起人家误解的地方。”

这是老舍在1936年刊载于《山大年刊》的一篇文章:《青岛与山大》。当时山东大学已在青岛驻扎了6年。

1930年9月,因济南五三惨案而停办的山东大学,将校址搬到青岛并举行了开学典礼。这是青岛与山大历史上的第一次相遇,也由此开启了山大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山东大学在青岛期间创造了两次历史上的辉煌,即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 50年代。它赢得了“海洋学科远东第一”,与“生物学科全国最好”,及“文史见长”的声誉。这些美誉体现了山东大学适应地方特点,发展特色学科的办学理念,与青岛的城市特色密不可分。

国立青岛大学成立时限于学校规模,只在青岛和济南设立招生点。至国立山东大学时期,随着学校影响力的提高,招生范围也不断扩大。除了青岛、济南、北平等招生点外,1933年又开始在南京设招生点。

生源的增加不仅和两年建设打下的基础有关,还和青岛地域因素息息相关,因青岛特殊的地理条件,环境优美,学校的名气亦越来越大,国立山大为更多人所知晓,生源增加是题中应有之义。据说,阎锡山当年对考上国立山东大学的山西籍學生,每人每年给200元的资助,足见其重视程度。

山大各项建设工作得到顺利进行,也和青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经费支持。

资料显示,“国立青岛大学建立初始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山东省政府每年协助36万元,青岛市政府每年协助3.6万元,胶济铁路管理局每年协助1.2万元,此外还有每年2万元左右的学杂费收入。”

山东大学与青岛的良性互动模式体现在,政治上青岛市政府制定出了利于山东大学发展的政策规定,同时对山东大学进行了大量资金投入,以保证大学正常运行。文化上山东大学反作用于青岛;其文化氛围、思想在不自觉中对人民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影响城市文化的发展,形成了青岛历史上文化繁荣的一段时期。经济上大学为城市输出优秀人才,以支持城市科研、技术创新等,城市又为大学提供合适岗位,双向互惠。

1958年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校长兼校党委书记。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在迁校济南时,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医学院也留下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这就是为何老一辈的青岛人仍称现在的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山大医院”的缘由。

2009年,法学出身的徐显明成为山东大学新任校长。山东大学的建设步伐大大加快。他再次提出在青岛建立山东大学,此时得到了青岛市的积极回应,青岛校区的建设审批得到了教育部的通过。济南、青岛、威海三地办学,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设想,正如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他要“重新定义大学”,这是他的山大梦。

2010年12月8日,教育部《关于山东大学征地建设青岛校区有关事项的批复》:“同意你校在青岛鳌山卫科技区新征3000亩土地,建设青岛新校区”。

2012年3月17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奠基典礼隆重举行。2016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启用,并迎来了她的首批1007名学生。

威海分校:中国异地办学之始

上世纪80年代,山大受制于校园空间和济南城市气候环境限制,想要谋求在沿海城市建设分校。一开始找的不是威海,而是青岛。但当时青島正在筹划创建青岛大学,遂提出山大青岛分校与创建中的青岛大学双名一体。

此时的威海还是烟台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但已经出现了脱离烟台市的苗头,谋求升级为地级市。当时威海尚无一所高校。所以在听闻山大想要建分校之后,立马主动联系山大,探讨建设威海分校的可能性。面对冷淡的青岛和积极的威海,山大最终选择了后者。

山大威海分校1984年建校,与同在威海的哈工大威海分校(1985年),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两个异地办学先例(文革时期的不论)。

1987年威海成功升级为地级市之后,威海市也开始有了青岛那样的“私心”,想要收回山大威海分校的主导权,让山威变成自己的威海大学。这件事情是有确切记录的,1992年时,山大威海分校曾经一度同时挂了“威海大学”的牌子。此想法与校方意见不统一,山大威海分校因此发展停滞,一度压缩招生规模。

2000年的时候,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为新山东大学。这样一来,山大一下子多出来两个校区,还有一个山工已经买下地皮尚未建设的新校区(即现在的兴隆山校区)。规模上也比以前大了许多倍,甚至一时间有一些消化不良。合校大大缓解了山大校园用地上的困难,同时也注定要牵扯很大的精力梳理合校事宜,同时还要兼顾建设新校区。

这样一来,威海分校的处境就有些尴尬。据内部人士透露,到底还要不要威海分校,一时间山大内部也是争论不断。最终的结果,在今天看来已经显而易见——保留并发展威海分校。与此同时,地方观念上也发生了巨大转变。此时高校之间的差距已经呈越来越大的趋势,211、985等重点扶持政策相继出台。自建地方高校与老牌高校之间的差距,威海市显然清楚,对于要求山大威海分校改为威海大学的事情,从此也就再不提及。

2009年,徐显明出任校长后,又旧事重续,提出建设青岛校区。这其中固然有青岛城市的天然吸引力,也有山大自1958年搬迁济南以来挥之不去的“青岛情结”因素。除去80年代那次没成功的青岛分校事件以外,山大还有两次回归青岛的努力: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合校风潮中,山大与海大的合并方案;一次是2003年,时任校长展涛在任的时候,与青岛胶南商议的2500亩土地为山大分校预留。但与海大合并方案,没有通过教育部的审批,而胶南预留地,山大也因为种种因素最终放弃。

2009年,山大提出建设青岛校区之后,青岛市马上给出了积极回应。此后山大青岛校区的建设审批很快获得教育部通过,规划也相继出台。这样一来,威海又变得尴尬了。威海分校的地位再一次需要重新定位。

2011年11月,山大威海分校更名为“山东大学(威海)”,称威海校区。

一些学者认为,地方政府之所以更青睐于引进国内外已有的知名大学而非自己办高校,与中国现行的政策规定有关。因为地方政府意识到,引进知名大学可以直接借助校方的已有品牌和成熟的办学经验与师资,起点高,见效快。

此外,地方政府之所以引进高校来办学,与城市行政级别提高、希望借助创办高校来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为本地培养优秀高端人才、发展知识经济有关。大学城对带动周边房地产价格也作用巨大。比如,山大青岛校区所在的鳌山湾,在大学建成后,周边房价就开始直线上升。

地方政府施政逻辑的改变也让各分校、校区迎来了发展机遇。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马陆亭表示,异地办学的冲动,不是源于教育自身,而是来自地方政府。梳理这些年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地方发展经济首先是建工业园区,后来是建科技园区,如今则是办大学,建大学城。

人才、技术是当地政府最为看重的。今年1月16日,山东大学与威海市人民政府推进校地合作共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威海校区召开。

威海市市长张海波表示,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共建,关键是抓好两个方面,一是为高校服务,二是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他希望山东大学利用好科技高地和人才摇篮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重点科研项目攻关、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等方面加强与威海市的互动交流,威海市也将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让山东大学威海校区这张“城市名片”更加靓丽。

山大威海校区校长刘建亚则表示,校地双方要抓住合作发展的大势,坚持互利共赢的格局,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威海市改革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Paresse constructive
新发现
La nouvelle vision du succès de la carrière charitable
威海五百年“云光都”
忆威海南大桥敌穴拔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