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 促进秸秆综合化利用

2018-09-13 11:30李采鸿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8年7期
关键词:机具吉林省机械化

李采鸿

摘 要: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关键性技术,对提高黑土地有机质和微生物含量、提升玉米秸秆利用水平、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如何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健康发展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机械化还田;黑土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S233.3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07.076

吉林省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吉林黄金玉米带的主产区。即便是在连续玉米种植业结构性调整之后,2017年全省玉米种植面积仍高达358.97万 hm2,总产量达到2802.4万 t。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量很大,在玉米秸秆饲料成品开发、秸秆工业原料转化、秸秆能源化利用等秸秆资源转化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但每年仍有大量的玉米秸秆被废弃焚烧,由此引发的火灾、雾霾、污染等新闻经常见诸于报端。为破解这一短板,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加大机械化还田作业补贴力度,秸秆还田农机化水平大幅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逐年增加,特别是开展了玉米主产区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推动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取得实效,也为保护吉林黄金玉米带这块金字招牌、战略性保护黑土地、促进玉米秸秆综合性利用提供了可行性。

1 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现状

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十分有代表性。四平市地处吉林省黄金玉米带优势区域,是闻名的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当地农作物秸秆主要是玉米秸秆,每年产生玉米秸秆在500万 t左右,玉米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至今为止,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并不高,常用于粉碎还田、粗饲料和电厂原料等方面,只占秸秆总量的40%~50%左右。2016年,四平市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32.5%,机械化免耕播种达到26%;机械深松、免耕播种面积分别达到325.6万亩、207万亩,分别占玉米播种面积40.8%和26%。自吉林省2015年开始扶持保护性耕作作业以来,四平市累计争取补助作业面积115.7万亩,资金2892.5万元,占全省23%。特别是, 2015年农业部对秸秆还田机具实行敞开补贴以来,四平市秸秆还田机具得到较快发展。到2017年末,重型牵引式免耕播种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分别达到2907台、5587台,分别比上年增加643台、667台。生产的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纳入国家补贴目录)市内企业有4家,2017年域内销售各类免耕播种机643台,其中:域内企业产品161台、康达产品99台,占15.4%,省内产品239台,其余皆为外省产品。2017年域内销售各类深松机785台,其中:康达产品19台、占2.4%;省内产品7台,其余皆为外省产品。

2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手段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关键性技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欧盟等国,早在20世纪就已经广泛应用,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面积已经占到了其农作物耕作面积的50%~80%,发达国家甚至达到了90%~95%。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追求粮食高产,不注重养地和保护耕地,土地中的养分正在逐年快速减少,据中国工程院测定,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4%,近50年来,表层有机质含量减少了1/3,甚至1/2。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主要是借助秸秆还田机械将秸秆粉碎后覆盖在地表上,在刮风时风吹不走土壤(风蚀),在下雨的时候水冲不走土壤(水蚀),同时还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秸秆腐烂后变成有机质可以被作物吸收增加土壤肥力,同时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繁殖,加速养分转化;是土壤改善、黑土地保护的最佳方法。秸秆中富含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秸秆还田既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又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实践表明,主要农区秸秆连续还田5年后,可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约0.25个百分点,养地和保护耕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

3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主要模式

吉林省各级农业部门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几种适合本省不同地区的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模式。

3.1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

(1)技术要点。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高留根茬秸秆粉碎、秸秆整秆)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松→免耕播种。

(2)機具配备。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必须配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2行及2行以上牵引式重型玉米免耕播种机以及相应深松机。

3.2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

(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深翻→耙压起垄→精量播种。

(2)机具配备。耕深30 cm以上的双向翻转犁、圆盘耙或缺口中(轻)耙,相应的镇压器、起垄犁等机具。

3.3 玉米秸秆碎混还田技术模式

(1)技术路线。机械收获玉米→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地表→机械旋耕灭茬起垄镇压整地→精量播种。

(2)机具配备。耕深12 cm以上的双轴或三轴灭茬、旋耕、起垄、施肥联合整地作业机;或者采用单一功能的大中型灭茬机、旋耕起垄施肥机,相应的镇压器。

4 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制约因素

(1)农民认知度仍不高。相当一部分农民习惯于已有的生产方式,还没有长期的效益观念,受传统耕作方式影响,习惯了“卫生田”。特别是我国北方温度低,还田后的秸秆不能及时腐解,春季耕层漏风、跑墒现象严重,影响了出苗,一些农民对这项技术没有完全认可。

(2)收集成本较高。机械还田或打包离田每公顷费用在200元左右,农民不愿实施,宁可一把火烧掉秸秆。

(3)政策扶持不够到位。国家对保护性耕作及机械深松作业给予补贴占比较小,地方缺少配套资金扶持。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扶持力度仍不足,对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机具的研发力度不够。

5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的发展前景

玉米秸秆是吉林省重要的农业可再生资源,用之则为宝,弃之则为害。伴随着吉林省玉米产量多年连续增长的巨大成就,吉林省玉米秸秆利用也由粗放型利用逐渐转变为精细型利用,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实事求是地讲,玉米秸稈综合利用压力仍十分巨大。据统计,每年仍有大量秸秆并没有得到利用。秸秆多了需要出路,土壤饿了需要反哺,而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正是可以把两者衔接起来的措施,在秸秆综合利用、保护黑土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几年在吉林省上下农业主管部门、农业农机推广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得到不断完善,并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越来越得到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认可。

从国外来看,发达国家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培肥地力的重要途径,已基本形成秸秆还田、厩肥和化肥配合施用的“三合制”施肥制度,一般秸秆还田和厩肥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2/3左右。美国和加拿大秸秆还田量占秸秆总产量的2/3以上。欧盟各国大部分麦秸和生产籽实的玉米秸秆都用于还田。德国每施用1 t化肥,同时要施用1.5~2 t秸秆和厩肥。专家预测,如果我国18亿亩耕地全面实施“三合制”施肥制度,10年内可使耕地地力总体提升1~2等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可提升1000~1500亿 kg。

6 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建议与对策

(1)农用为主,多元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必须坚持与农畜生产相结合,优先满足农业和畜牧业需求,统筹兼顾,逐步拓展利用领域。

(2)市场导向,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鼓励企业、农民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积极参与的长效机制。深入研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

(3)科技支撑,鼓励创新。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秸秆还田机械要符合农艺方面的技术需求,探索推广新技术前也要充分考虑与现有秸秆还田机械的融合。进一步提升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加快先进、成熟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

(4)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示范工程。扶持重点农机企业,以点带面,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采取面向基层,贴近农民,宣传有关政策、典型经验和做法,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

(5)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建立考核制度,加强目标考核。采取面向基层,贴近农民,宣传有关政策、典型经验和做法,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用效益吸引群众。

7 结束语

要充分发挥机械化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主力军作用,大力推广应用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各级农业、农机化主管部门及其推广单位要充分认识到,推进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不但事关农民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要开展还田机具的研制,抓好机械化集成技术的示范,加大对秸秆还田机具补贴力度,促进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推广与应用。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并加以积极宣传,提高广大农民生态环境意识,积极引导种植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面积进行秸秆机械化还田,促进“农业优质高产、秸秆高效利用、农村文明卫生、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机具吉林省机械化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