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内旅游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8-09-14 02:27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生产总值旅游业武汉

1 研究背景

1.1 旅游业快速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居民物质文化需求日渐满足的情况下,精神需求日益旺盛,我国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已经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国内旅游收入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收入从2006年的6,229.70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34,195.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00%。

2015年国内旅游总人数4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195.10亿元,入境旅游收入1,136.5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及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在旅游福利措施日渐健全的现在,经济发展为旅游出行具备了极佳的条件,旅游者用于旅游的花费越来越高,旅游消费将成为一种刚需,旅游形式将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转变,大众旅游时代将全面来临。

2006年-2015年的十年间,城镇居民旅游收入与农村居民旅游收入基本保持在8:2比例左右,城镇居民旅游依然是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来源。

1.2 旅游资源丰富、区域位置良好

武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旅游资源,也是长江旅游线上重要中转点。不仅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中央军委武汉联勤保障基地驻所。

武汉是中国高铁客运专线网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四大铁路枢纽、六大铁路客运中心、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是京广高铁、沪汉蓉铁路两条国家级高速铁路大动脉的交汇地。

1.3 武汉经济呈快速发展趋势

2017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GDP)134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8.2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5861.35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7140.79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3.3:43.9:52.8,调整为3.0:43.7:53.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3831元,增长6.6%。

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和其最大支流汉江交汇于此。武汉已发展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内外贸商埠和工业、金融、商业、科学、文化教育中心。也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交通枢纽,工业、教育、科研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长江沿岸的开放开发,武汉将建设成为集现代化钢铁、汽车、商贸金融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国际性城市。

近年来,武汉的旅游收入持续增长,在全国名列前茅。2016年,武汉全年的旅游总收入达4870亿元,同比增长13%。武汉旅游十三五规划中,更是提出了到2020年接待国内旅游者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30亿元的目标。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从经济发展与交通出行等多个角度对影响武汉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探究,通过实证分析找出武汉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以及问题所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对武汉国内旅游业现有问题的对策与改善建议,对促进武汉国内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和推进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现实意义。

3 变量的选取及模型设定

本文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了2005——2017年的数据作为本次实证分析的样本数据。将武汉的国内旅游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合理推论,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武汉国内生产总值、武汉的商品价格指数和武汉的铁路客运量作为解释变量。

根据分析,将主要因素设定为:全国国内生产总值x2、武汉国内生产总值x3、武汉的商品价格指数x4、武汉的铁路客运量x5、武汉国内旅游收入y。故可设定如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4 模型数据分析

4.1 考虑单变量因素的影响

4.1.1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武汉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国家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出行意愿和整体的经济出行能力。因而,本文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影响武汉国内旅游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y和x2进行OLS的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为:

在上式中,β2的t统计量为14.63634,P值极小,说明β2是高度显著的,解释变量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与武汉国内生产总值高度相关。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解释了武汉国内旅游收入变异的95.9681%。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平均武汉国内旅游收入增加0.003 941亿元。

4.1.2 武汉国内生产总值对武汉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

武汉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武汉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武汉经济发展能力等状况。而武汉的经济发展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武汉的设施建设等条件。其中,既包括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包括旅游设施建设。而当地的设施建设又是衡量当地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和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故本文将武汉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影响武汉国内旅游收入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Y和X3进行OLS的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为:

在上式中,β4的t统计量为22.79307,P值极小,说明β4是高度相关的,解释变量武汉国内生产总值与武汉国内旅游经济收入高度相关。武汉国内生产总值解释了武汉国内经济收入变异的98.297 1%。武汉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武汉国内旅游经济收入增长0.225936亿元。

4.1.3 武汉价格指数对武汉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

价格指数反映了不同时期一组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引起旅游者对前往武汉旅游的价格预期等状况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消费者是否前往武汉进行旅游活动的出行选择。

对Y和X4进行OLS的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为:

在上式中,β4的P值为0.5520,实际显著水平低。且R^2为0.040 687,武汉价格指数只能解释武汉国内旅游收入变异的4.0687%。因而武汉价格指数与武汉国内旅游收入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4.1.4 武汉铁路客运量对武汉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

武汉铁路客运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内外交通能力,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武汉的可进入性和武汉的客流量。而武汉的可进入性和武汉的客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武汉旅游者数量的大小,进而影响了武汉国内旅游收入。故本文将武汉铁路客运量作为影响武汉国内旅游收入的重要因素。

对Y和X5进行OLS的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为:

在上式中,β5的t统计量为27.22228,P值极小,说明β5是高度相关的,解释变量武汉铁路客运量与武汉国内旅游收入高度相关。武汉铁路客运量解释了武汉国内旅游收入总变异的98.8001%。武汉铁路客运量每增长1亿元,武汉国内旅游收入增长0.186014亿元。

4.2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

4.2.1 多元回归分析

对Y、X2、X3、X4、X5做多元回归分析。

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可得,

该结果显示,回归模型的拟合度很高,显著性也很明显,但部分解释变量的t值较小,不显著,甚至x2、x3的t值还为负数,与理论的实际性相驳。所以可以怀疑该模型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4.2.2 多重共线性的判定及修正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部分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可以证实模型确实存在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模型的修正。从单因素变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x3的拟合度最高,所以保留x3,再以x3为基础,顺次加入其它变量进行回归。

最后修正多重共线性之后的回归结果为:

在模型中,n=11,k=2,DW=0.905600。查表可知,dl<1.08,DW也小于1.08,所以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自相关,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4.3 异方差的判定

由于上文中仍未确定是否存在自相关,用White检验的方式加以判别。

检验得,n(R^2)=2.544068。在0.05的置信水平下,该值小于检验的临界值。所以可以判定不存在异方差。

通过模型的不断修正,可得到最后的模型为:

通过对多重共线性的修正,尽管剔除了多重共线性带来的影响,但是也并不说明被剔除掉的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和武汉价格指数对武汉国内旅游收入并没有影响。后文中也会对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5 对策与建议

5.1 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强居民消费水平

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大致可被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只有当较低层次需求被充分实现后,人们才会想要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旅游业正是在人们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才逐渐兴起并被广泛接受的经济形态。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正是在这样大的环境背景下才催生了旅游业的繁荣。

武汉旅游收入的增长必将仰仗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和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

5.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相应休假制度,增加居民可支配时间

除了上述提及的因素,居民可支配时间也是影响武汉旅游收入的重要因素。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人民旅游需求日益旺盛,但可支配时间的长短直接决定了人们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去旅游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可支配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距离较近的旅游地,而可支配时间较长的情况下选择距离较远目的地的可能性较大。

国务院倡导2.5天休假制度有利于增加人民可支配时间,有利于促进武汉周边游的发展,增加武汉旅游收入。十一黄金周等假期期间人们可支配时间更多,武汉旅游目的地辐射范围更广,更有可能吸引来自较远地区的旅游者。相关法律法规、休假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武汉旅游收入的增加。

5.3 促进武汉整体经济发展,打造全域旅游

2015年8月18日至19日,李金早局长从国家旅游局层面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所谓全域旅游,指的是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作为“千湖之省”省会的武汉,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在发展高新技术等产业之余,应重视旅游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交通等基础配套设施、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武汉整体旅游规划,打造武汉全域旅游,将旅游业发展为武汉优势产业。

5.4 完善景区消费价格体系,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完善景区消费价格体系,拓宽景区消费支付方式,更大程度普及支付宝等电子支付方式,促进景区消费便捷化。依据具体情况适度放宽门票制度,更多依靠景区及其周边消费获取收入而非门票收入,以此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促进武汉旅游经济持续发展,应丰富景区旅游项目,增强顾客粘性,提高顾客重游率。

5.5 完善武汉交通网络,加强城市旅游宣传

交通通达度是影响游客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武汉旅游经济发展,应进一步完善武汉交通网络,提高武汉交通便捷度。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职称,在交通上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武汉应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优势,并加强武汉城市宣传力度。通过在火车站、高铁站投放广告等方式加强武汉形象宣传。结合使用V R等技术创新宣传方式,彰显武汉城市活力。

[1]陶仕娟.基于高铁大发展的武汉旅游发展策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23(01):83-86.

[2]王博,吴清,罗静.武汉城市圈旅游经济网络结构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2015,35(05):192-197.

[3]黄思思.武汉智慧旅游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

[4]黄颖斌,郭学英.高铁网络背景下的武汉城市旅游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19):37-40.

[5]李培雄.武汉城市旅游街区游客感知价值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6]尚莹.新条件下促进武汉旅游经济发展对策[J].湖南农机,2010,37(03):107-108+127.

[7]张勇.旅游交通发展对大武汉旅游圈的影响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

[8]万先进.武汉旅游景点国内游客行为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1(05):637-640.

猜你喜欢
生产总值旅游业武汉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新疆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贡献实证分析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什么将取代国内生产总值?
政府间合作与区域旅游业发展——以构建辽西区域旅游业为例分析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