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密度和换水量及频率对凡纳滨对虾生长的影响

2018-09-14 08:18马贵范郭文学王玲玲刘晓燕刘振华
渔业现代化 2018年4期
关键词:凡纳滨换水对虾

马贵范, 郭文学, 王玲玲, 刘晓燕, 刘振华

(1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 荣成 264300;2 威海市微藻种质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 荣成 264300;3 荣成海洋与渔业局,山东 荣成 264300)

自污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危害水生生物:1)污染因子直接损伤机体组织,如有机污染可导致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鳃、肝胰腺、中肠黏膜等组织病变[7];2)污染因子使动物易于感染疾病,增加死亡率,如氨氮、亚硝酸盐氮胁迫可提高水产动物对病原体的易感性和死亡率[10],硫化物可导致凡纳滨对虾组织缺氧,器官功能紊乱[11];3)污染因子影响生长,如受氨氮、亚硝酸盐氮长期胁迫的中国明对虾体长明显小于对照组,大多数个体活动及自净能力下降,适应性差[10]。夏苏东等[11]研究自污染因子对虾蟹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与控制,指出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物是虾蟹类养殖中主要胁迫因素;蒋克勇等[12]对大菱鲆的研究表明,水生动物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主要为氮排泄物(氨和尿素)和磷排泄物(磷酸盐),而排泄物量与所摄取的饲料中氮和磷含量有密切的关系,即养殖水体的污染很大程度上由残余饲料引起[13]。因此,要降低水体中的污染因子,就要减少有机物的积累。而减少有机物的积累,应从营养与饲料以及生态养殖入手,减少排泄和饲料浪费,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及换水比例,定期检测各项水质指标和营养盐类的含量,科学干预和降低自污染对水产经济动物的影响。

本研究进行了不同密度与换水量的养殖试验,研究了养殖密度、日换水量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自污染与生长的影响,以探明养殖密度、日换水量与凡纳滨对虾自污染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养殖密度、日换水量对自污染水质指标(氨氮、亚硝酸盐氮、pH、COD)的影响程度,构建了凡纳滨对虾养殖密度和日换水量与自污染水质指标的关系模型。通过应用该模型来指导换水、合理投饲等,准确判断凡纳滨对虾自污染程度及危险等级,及时采取管理措施,防止疫情险情发生,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凡纳滨对虾幼苗来自青岛虾苗标粗场,平均体长(2.089±0.021)cm,试验在全封闭循环水实验室进行。试验前将虾苗在100 L水槽(长75 cm×宽50 cm×深40 cm)中暂养1周。暂养用水采用过滤海水与自来水调配,盐度控制在12‰,用512ATC手持折光仪测定和校正盐度,经充分曝气后使用。用大连汇新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HXSWT-301多功能电脑温控仪,水浴控制养殖容器水温在26 ℃。每天全量换水 1次,投喂虾苗专用高级虾片1 次,采用水族用微孔气石连续充气,做好清除残饵及粪便等日常管理。

1.2 方法

试验设两个密度组:400尾/m3和800尾/m3,分别记为A组和B组;每个组下设置1个对照组(日换水量为0)和4个实验组(日换水量20%、日换水量50%、3 d全量换水1次、5 d全量换水1次),记为A0、A20%/d、A50%/d、A100%/3d、A100%/5d和B0、B20%/d、B50%/d、B100%/3d、B100%/5d。每个试验组设置3个重复。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Microsoft Excel 2013 绘图,并分别建立各污染指标间与养殖密度、日换水量及养殖天数的关系模型。

2 结果

2.1 养殖密度与日换水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

2.1.1 自污染过程中pH的变化

图1表明,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各试验组水的pH变化在7.8~8.2,离散程度较小,符合凡纳滨对虾养殖水质要求。统计分析表明,不同的养殖密度和日换水量对水体pH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对虾养殖过程中,自污染对水体酸碱环境影响较小。

图1 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pH的变化

图2 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质量浓度的变化

图3 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的变化

2.1.4 自污染过程中COD的变化

图4表明,不同养殖密度对养殖水体COD的影响规律基本相同,即随着换水量的增加,COD显著降低(P<0.05)。其中,50%/d组的COD 积累量最低,20%/d组次之,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100%/3d组和100%/5d组,换水时间间隔越长,COD值波动越大,全量换水后次日COD值发生跃变,达到最低值之后不断升高,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此循环。在养殖期间,对照组的COD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不断积累,达到6 mg/L以上,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说明换水是控制水体自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相同的换水条件下,养殖密度800尾/m3组的COD累积量高于400尾/m3组,说明养殖密度对凡纳滨对虾水体中COD的影响较大。

图4 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中COD的变化

2.1.5 凡纳滨对虾养殖密度和日换水量与自污染水质指标关系模型的构建

Y1= 0.048-0.002X2-0.001X3

(1)

Y2= 0.163+0.04X1-0.018X2+0.01X3

(2)

Y3= 4.85+0.429X1-0.199X2

(3)

2.2 养殖密度和日换水量对凡纳滨对虾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由表1看出,相同的换水条件和12 d养殖后,密度400尾/m3组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生长率明显高于密度800尾/m3。前者,虾的存活率均为100%,50%/d组生长最快,其次是20%/d组,而100%/3d与100%/5d组增长量相同,均优于对照组;后者,虾的存活率在87.5%~95%范围内,50%/d组生长最快,其次是100%/3d,之后分别是20%/d、100%/5d,各组生长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表1 不同养殖密度和日换水量时凡纳滨对虾的存活与生长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3.1 凡纳滨对虾自污染的水质特点

3.2 养殖密度和日换水量对凡纳滨对虾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养殖密度和日换水量是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16-17],养殖密度增大,群体内的竞争加剧,对个体摄食产生负面影响[18],从而影响生长。而养殖过程中换水可以改善养殖生物的环境条件,尽量维持海水的理化性质[19]有助于虾类生长。但养殖密度过低或换水量过大会增加养殖成本,反之则排泄物及残饲积累在水中,难以保持良好的水质而影响对虾生长。因此,合适的养殖密度与换水量对凡纳滨对虾养殖非常重要。本研究中,各试验组凡纳滨对虾体长增加各不相同,生长阶段的幼虾在不同养殖密度、不同换水量条件下的生长为异速生长。凡纳滨对虾的生长与密度成负相关,与日换水量呈正相关,这与孙学亮等[20]关于半滑舌鳎(CynoglossussemilaevisGunther)、张天时等[21]关于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和肖鸣鹤等[22]关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的研究结果相似。综合考虑凡纳滨对虾的存活与生长,养殖密度400尾/m3、日换水量50%较为适宜,养殖密度400尾/m3、日换水量20%次之。

3.3 最优养殖方式的选择

4 结论

本试验结果显示,在凡纳滨对虾幼虾养殖阶段,在养殖密度400尾/m3、换水率50%的养殖条件下,水体自污染程度最低,生长较好。因此,有条件的养殖单位在凡纳滨对虾幼虾养殖阶段应保证养殖密度和换水率。

猜你喜欢
凡纳滨换水对虾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水培植物霎换水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纳米塑料和二氧化钛食相暴露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功能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自动换水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二)
凡纳滨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防治研究进展(一)
凡纳滨对虾“正金阳1号”获批水产新品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