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例白癜风首诊患者心理状态的现况分析

2018-09-14 07:20张艳红佘秋云李宏文王婷梅董盈盈张晓凡邓云华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白癜风心理障碍节段

张艳红,胡 蔓,佘秋云,李宏文,王婷梅,董盈盈,张晓凡,邓云华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其发病率约为全球人口的1%[1]。研究已证实患者皮损中功能性黑素细胞常进行性丢失,其具体发病机制仍未明确。目前多认为是遗传、神经源性和免疫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作为毁容性皮肤病,白癜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与社交活动,而且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因此积极探寻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对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迄今,有关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已提出了黑素细胞的氧化应激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和神经化学因子学说等,尤其神经精神因素在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3-6]。为了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正确认识精神因素在白癜风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对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皮肤科门诊首次确诊并完成了心理状况评估的白癜风患者进行了分组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对2016年6月21日―2017年5月4日在我院门诊首次确诊的白癜风患者分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基本信息,并进行行为或心理状态评估。入选的496例白癜风患者中共有398例完成了心理测评问卷调查,其中男218例,女180例。

1.2 方法

采用自制白癜风信息调查问卷收集入选患者的相关信息,并由专业的精神心理科医生依据不同年龄段发放测评问卷,分组调查白癜风患者的相关因素:≤6岁组采用托幼园所儿童心理问题初筛问卷,6~14岁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14~18岁组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MSSMHS),>18岁组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其中白癜风的分型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病学组2014年制定的标准[7],分为节段型、非节段型、混合型、未定类型。节段型是指沿某一皮神经节段分布,单侧的不对称的白癜风,少数可双侧多节段分布;非节段型包括散发型、泛发型、面肢端型、黏膜型;混合型是指节段型和非节段型并存;未定类型指非节段型分布的单片皮损,面积为1级。

1.3 统计学方法

不同分型间及两两分型间的样本率或构成比用χ2检验,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分别为α=0.05、α=0.008(取多组间两两比较修正后的检验水准)。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纳入496例患者,实际完成人数398例,脱落的98例患者主要是实验室检查未完成。其中39例成人患者拒做实验室检查;17例患儿父母拒绝实验室检查;19例患者实验室检查报告单丢失,口述检查结果,视为未做;23例患者自行在当地医院完成类似检查,亦视为未做。

完成问卷调查的398例患者中,21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或心理障碍,阳性率为52.8%,在不同分型中的分布详见表1。其中≤6岁组26例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者24例,阳性率为92.3%(表2),2例患者检查结果提示未见明显心理障碍,占7.7%;在6~14岁组99例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行为或心理障碍者42例,占42.4%(表3),57例患者检查结果未见明显行为或心理障碍,占57.6%;在14~18岁组52例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者33例,占63.5%(表4),19例患者检查结果提示未见明显心理障碍,占36.5%;>18岁组221例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者111例,占50.2%(表5),110例患者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心理障碍,占49.8%。对不同分型白癜风患者之间心理测评结果分布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分型白癜风患者之间存在心理障碍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6)。进而对各型患者间进行比对,节段型白癜风与非节段型、混合型、未定类型患者间的检验结果χ2值分别是64.157、11.797、8.90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节段型和混合型白癜风患者间检验结果 值为0.102(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节段型和未定类型白癜风患者间检验结果χ2值为13.853(P<0.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混合型和未定类型白癜风患者间检验结果 值为2.095(P>0.0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398例患者白癜风类型分布统计(例)

表2 ≤6岁组心理问题初筛问卷结果 (n=24)

表3 6~14岁组儿童行为量表测评结果 (n=42)

表4 14~18岁组心理健康(MSSMHS)测评结果 (n=33)

表5 >18岁组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 (n=111)

表6 不同类型患者间心理测评结果分布的比较(例)

3 讨论

白癜风属于多基因皮肤病,可于任何年龄发病。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神经-精神因素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有关白癜风与神经精神因素、免疫因素之间关联研究也越来越多[2-6]。

鉴于不同年龄段白癜风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本研究分别选用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测评问卷分组调查白癜风患者的相关因素,≤6岁组采用托幼园所儿童心理问题初筛问卷,该问卷是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和行为方面问题评估的量表,应用范围广,针对性强;6~14岁组采用由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等[13]在1996年修订的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所评估内容包括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两部分;14~18岁组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MSSMHS),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14]针对中学生群体而编制,是有效而准确地测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18岁组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该量表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从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能准确刻画被检查者的自觉症状等特点。

分析结果显示:在≤6岁患儿中以“可能存在过分保护倾向”(占73.08%)、“可能存在一定恐怖症倾向”(占38.46%)、“可能存在多动倾向”(占38.46%)、“存在偏食、厌食问题”(占38.46%)、“存在睡眠问题”(占34.62%)等常见。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是我国许多家庭关注的重点,因此这些白癜风患儿一般发现比较早、就诊及时。这可能是目前白癜风患儿就诊多的原因之一。对可配合的白癜风患儿进行相应心理测评是对他们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一种评估,因其率真、直接的表达而更能真实反映患儿的心理活动状态。本组患儿中存在高比例的“过分保护倾向、恐怖倾向、多动倾向、偏食厌食与睡眠障碍”等方面异常,强烈提示神经精神因素在白癜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该年龄段的儿童要依次经历生长发育期的几个关键时期,如添加辅食、饮食习惯的转变、开始接受学校教育、与周围陌生环境的接触和交流等,家长及时正确地指引儿童度过这些关键时期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从而也提示家长要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纠正养育小孩的不良行为方式。同时,要给孩子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过早的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很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临床工作中要积极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积极与孩子进行亲子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白癜风的早日康复。

在6~14岁组患儿中,精神分裂倾向(18.18%)、强迫行为(16.16%)、攻击他人的问题(14.14%)、忧郁问题(12.12%)、多动与社交退缩问题(各占10.10%)等比较常见。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慢慢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接触的陌生人和新鲜事物越来越多,还必须适应学校生活,多方面的压力让存在心理障碍的患儿更容易显现出来。“精神分裂倾向”往往比较胆小,害怕上学等,对大人过分依赖,有时还会出现其他异常行为。“强迫行为、忧郁、攻击他人”等问题的存在往往与家庭及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紧张氛围有关,如家长、教师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时常训斥、苛责孩子,儿童长期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就可能会导致儿童强迫行为的出现,并形成忧郁的心境,严重者会经常哭诉、抱怨,甚至攻击他人。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患病后因心情过分焦虑、担忧而严格限制或改变患儿的行为、饮食习惯,无意间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家长还可通过抱怨等将自己的焦躁情绪在无形中传递给患儿;这些都可能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白癜风的发病有关。该时期的儿童往往处于叛逆期,因此家长需要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与患儿多进行情感交流,引导孩子通过合理渠道宣泄不良情绪,释放压力,同时帮助患儿树立积极向上、战胜疾病的信念。这些都将有利于白癜风的康复。

在14~18岁组患者中,适应不良因子(53.85%)、学习压力因子(48.08%)、强迫因子(34.62%)、情绪不平衡因子(32.69%)等比较常见。该年龄段的青少年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长期处于学习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大的精神紧张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在白癜风发病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该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社会发展期,情绪比较敏感,注重外表和形象,因此白癜风的发病又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该阶段白癜风患者容易形成病期加重-心理障碍-病期加重间的恶性负向循环。医师和家长都应该加以充分重视,家长不应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积极营造一种融洽的学习氛围。对于暴露部位皮损必要时予以外用遮瑕产品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免产生自卑心理。积极引导患者走出误区并正确看待学习和疾病,对该年龄段患者的病情恢复和学业上的进步十分重要。

在>18岁组患者中,强迫症状(32.58%)、心理健康状况异常(32.13%)、睡眠障碍(29.86%)、焦虑(28.96%)等较常见。这些患者可能会经常不自主的检查原有白斑是否扩大、其他部位是否新发白斑等,这种强迫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常会精神压力大、情绪低落,有时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失眠易醒、胃纳差等症状则是对患者日常生活情况进行的评估,该年龄段的患者大部分处于学业紧张期或事业起步期,学习、工作压力较大,生活作息紊乱等常见因素会对人体内部激素水平变化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白癜风的发病。当然,这个阶段的患者生活经历相对复杂,可能在白癜风发生前就已存在心理健康状况的异常,其可能与患者发病有关;也有可能在白癜风发病后引发新的心理问题或者加重了原有的心理障碍[5,6]。该年龄段的患者已经有了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及注意事项等知识,强调心理因素在疾病转归、预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不同的患者结合其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15],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白癜风的发病与神经精神因素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关研究发现发病期白癜风患者经历的生活压力事件明显多于对照组[5,16,17],且白癜风患者的分型、皮损面积、分期等与患者的心理问题有关[18],揭示了心理问题与白癜风之间的相关性。而在该项研究中,进一步对不同分型白癜风患者之间存在心理障碍的分布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节段型白癜风患者较其他分型患者更易出现心理障碍,与既往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年龄阶段的白癜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或心理障碍,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6]。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显示在≤6岁白癜风患儿中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心理异常,且节段型白癜风患者较其他分型患者更易出现心理障碍,有力佐证了神经精神因素在白癜风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对节段型白癜风的病因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也为白癜风的治疗提供方向。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易受免疫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19]。人体的精神高度紧张或出现心理障碍时可致表皮神经纤维异常释放神经肽和儿茶酚胺,继而诱发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因此白癜风进展期常发生于精神压力大的时期[20]。小鼠实验亦证实慢性应激可干扰皮肤HPA轴而导致皮肤色素减退[2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借助心理测评而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白癜风患者神经-精神问题对症治疗,予以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战胜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白癜风心理障碍节段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临床研究
308nm准分子光治疗36例白癜风患者临床观察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儿童白癜风和成人白癜风临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