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颅脑外伤患者即刻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8-09-14 11:30宋建明
吉林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度外伤颅脑

宋建明

(江苏涟水县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江苏 涟水 223400)

颅脑外伤属于比较严重的危急重症,死亡率较高,需及时抢救处理。院前急救处理对于之后的治疗方案制定与护理措施有着积极的意义,而院前急救期间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对于方案的制订有指导价值,特别是近期有研究指出血糖水平可能对预后有影响,存在相关性[1]。通过查阅过去文献报道可以看出,颅脑外伤患者受伤后会影响垂体前叶与下丘脑功能,造成神经内分泌结构与功能改变,导致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平衡被打破,诱发高血糖,而高血糖极易诱发颅脑外伤患者发生二次脑损伤,阻碍神经功能的恢复[2-3]。基于此,做好颅脑外伤患者的血糖水平监测工作不可忽视。为了探讨院前颅脑外伤患者的即刻血糖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情况,以便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本文就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院前颅脑外伤患者80例展开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院前颅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入组对象在受伤半小时内院前急救小组人员便赶赴现场完成即刻血糖水平测定,并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抢救;②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③无其他部位严重外伤;④伤前无严重慢性疾病;⑤既往无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史。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或功能异常;②严重其他部位外伤;③妊娠期或哺乳期;④既往有糖尿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史;⑤不愿意配合研究。此外,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入院时测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4],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度昏迷组(GCS评分13~15分,n=32例)、中度昏迷组(GCS评分9~12分,n=30例)、重度昏迷组(GCS评分3~8分,n=18例)。轻度昏迷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18~71岁,平均(43.9±2.3)岁;受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19例、高处坠落9例、其他4例。中度昏迷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5~68岁,平均(43.3±2.7)岁;受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17例、高处坠落10例、其他3例。重度昏迷组:男11例,女7例;年龄19~69岁,平均(43.4±2.5)岁;受伤原因包括交通意外11例、高处坠落5例、其他2例。在前述资料上三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院前急救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及时做好现场急救,同时快速检测患者的即刻血糖水平,并做好记录。测定血糖水平时先用乙醇(75%)消毒,待其自然晾干后从左手中指侧方取手指表皮左右厚度,取血针刺入足够深度,以棉签拭去指尖的毛细管第一滴血,取用第二滴血作为测定样本。血糖测定仪器为日本京都GT-1640型SUPER GLUCOCARDⅡ型血糖仪,同时应用其配套血糖试纸测定血糖水平。

1.3观察指标:记录三组患者的即刻血糖水平,同时将血糖水平6.1 mmol/L作为界限,记录三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实施统计学分析。

1.4预后评估标准:预后效果根据GCS评分评估,在入院时与出院时分别测定GCS评分,根据评分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5]。

2 结果

2.1对三组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对比分析:中度昏迷组与重度昏迷组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昏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即刻血糖水平高于中度昏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三组患者不同血糖范围下的预后结果对比分析:将空腹血糖6.1 mmol/L作为界限,比较三组患者≥6.1 mmol/L和<6.1 mmol/L时预后情况,显示轻度昏迷组与中度昏迷组患者在不同血糖范围下预后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重度昏迷组患者≥6.1 mmol/L时预后效果明显不及<6.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即刻血糖水平轻度昏迷组325.44±0.89①中度昏迷组307.58±1.44重度昏迷组188.12±1.89

注:与其余两组比较,①P<0.05

表2对三组患者不同血糖范围下的预后结果对比分析[例(%)]

组别例数血糖范围(mmol/L)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轻度昏迷组32≥6.1(n=4)4(100.00)000<6.1(n=28)27(96.43)1(3.57)00中度昏迷组30≥6.1(n=6)4(66.67)1(16.67)1(16.67)0<6.1(n=24)22(91.67)2(8.33)00重度昏迷组18≥6.1(n=8)3(37.50)4(50.00)1(12.50)0<6.1(n=10)7(70.00)①2(20.00)1(10.00)0

注:组内比较,①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属于急诊创伤比较常见的一种,在院前急救病型中比率较高,甚至在一些医院高居前几位。颅脑损伤后,脑细胞因缺氧与缺血,加上应激反应等,导致其血糖水平有升高趋势,而高血糖在缺血与缺氧状态下会加重患者的损伤程度,从而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6]。有研究指出,颅脑外伤急性期血糖升高是主要的一个强烈应激反应,发生机制可能是颅脑外伤导致原发性或继发性局灶性下丘脑与脑干等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最终诱发血糖升高。有研究报道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升高几率可达到87%[7],需加强重视。总的来说,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升高的机制较复杂,综合文献及自身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颅脑损伤后可能会导致机体应激反应发生,进而诱发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加,同时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与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这种状态下人体肝脏葡萄糖产生会显著增加,而外周葡萄糖摄取则会下降,诱发高血糖发生。②颅脑损伤后胞浆游离钙水平快速升高,临床将其称为“钙超载”[8],而钙离子第二信使作用容易激活和神经递质相关的络氨酸羟化酶,使得5-HT和儿茶酚胺神经递质合成加速,促进儿茶酚胺释放,而儿茶酚胺会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抑制胰岛素分泌,这时葡萄糖利用则会减少,诱发血糖升高[9]。③颅脑损伤后容易出现颅内压升高、脑挫伤及脑水肿等,甚至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颅内出血等情况,这些会直接或间接损伤下丘脑-垂体结构与功能,导致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率紊乱,出现糖原分解加速与糖原异生,从而血糖升高。由此可见,颅脑外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血糖升高趋势[10],而关于这类研究较多,但血糖水平和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院前即刻血糖水平的相关研究,故而本文展开了探讨,旨在研究院前颅脑外伤患者即刻血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以便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将本次研究中收治的院前颅脑外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院前急救测定即刻血糖水平,入院时与出院时测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度昏迷组(n=32例)、中度昏迷组(n=30例)、重度昏迷组(n=18例)。结果显示:三组患者接诊时年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昏迷组与重度昏迷组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昏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即刻血糖水平高于中度昏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空腹血糖6.1 mmol/L作为界限,比较三组患者≥6.1 mmol/L和<6.1 mmol/L时预后情况,显示轻度昏迷组与中度昏迷组患者在不同血糖范围下预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昏迷组患者≥6.1 mmol/L时预后效果明显不及<6.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相似,在同类研究中指出颅脑损伤患者血糖越高、持续时间越长,病死率与致残率便越高。分析原因在于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会受到高血糖水平的影响,脑水肿时患者的脑组织有缺血与缺氧症状,乳酸明显增多,血浆渗透压则升高,使得细胞膜离子通透性显著增加,导致钙离子进入细胞,从而加重颅脑损伤,甚至加重患者的昏迷症状,而昏迷时间延长会增加抢救难度,甚至出现其他并发症[11],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血糖水平可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与预后的评估指标,临床应减少或避免诱发高血糖的药物,治疗期间随时检查血糖,若出现血糖升高则及时限制葡萄糖输入[12]。在输液期间应避免出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控制糖与钠摄入,不断监测血糖,出现异常及时纠正。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期间其即刻血糖水平和病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根据GCS严重程度评价可以看出,随着昏迷程度加重,血糖水平升高,其预后也更差,为此院前颅脑外伤患者应做好血糖水平监测,及时控制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才能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中度外伤颅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小米手表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