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观察

2018-09-14 11:31李中杰
吉林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经胸先天性心脏病

何 勇,胡 楝,陈 冲,李中杰

(高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于小儿先天性畸形中,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心脏及血管发育异常,从而导致心脏及血管畸形所引起[1]。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7‰~8‰,且随着患儿年龄增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并发症逐渐增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健康安全及生存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多采取早期手术治疗以改善预后。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几种类型[3]。

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创口大、恢复时间长,术后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等问题严重影响预后,影响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因此,在传统的基础上施以微创手术的治疗方法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随着介入技术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发展,经胸微创封堵术已经成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热门新兴治疗方法之一[4]。本研究选取于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受试对象选取为2014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1~37岁,平均(13.57±1.23)岁,体重11~116 kg,平均(32.13±3.58)kg。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纳入标准: 在入院的诊断中符合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 可进行手术的患者;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患者患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 手术禁忌证。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正中开胸直视下完成心脏手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受试对象进行全身麻醉,经胸部肋间或剑突下做2 cm小切口,在心脏正常跳动状态下,常规放置食管内超声监测,在特殊运送装置辅助下,将封堵器放置于心脏缺损部位。随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手术效果,包括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是否有残余分流等。

1.3评价指标: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数量等指标。

2 结果

2.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照组和试验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例数年龄(x±s,岁)性别(男/女,例)体质量指数(x±s,kg)试验组4014.78±1.5423/1731.35±1.78对照组4013.12±2.1521/1932.11±2.15t/χ2值0.2331.3671.233P值0.6450.2420.665

2.2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的比较: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7.34±3.27)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13±9.3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术后并发症比较:试验组发生心包积液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术后发生心包积液1例,室上性心率失常3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手术时间(x±s,min)术中出血量(x±s,ml)住院时间(x±s,d)发生并发症[例(%)]试验组4034±3.7527.34±3.276.14±1.231(2.50)对照组4093±10.43200.13±9.3414.78±2.765(12.50)t/χ2值20.1434.277.619.24P值0.0000.0000.0120.006

3 讨论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传统开胸直视修补术切口大、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恢复期长、大创面引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等是传统开胸修补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医务人员不断努力的研究方向[5]。

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普及和推广,经胸微创封堵术受到更多关注,经胸微创封堵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评价治疗方法安全性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心律失常、心包积液、感染等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后24 h内应对患者进行适当护理[6],当患者出现循环严重波动、心音改变、心电图动态改变、严重血尿等,应高度警惕有恶性事件发生的可能,应给予严格制动及充分镇静[7]。本研究结果显示,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成功率为100%,且伤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少,术中出血量为(27.34±3.27)ml,仅发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不仅满足了患者对瘢痕美观的需求,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荷,具有良好前景[8]。且该方法对年龄及体重要求相对放宽,切口及疤痕小,术中不需切开胸骨而不会破坏胸廓结构的稳定性,不用阻断主动脉及心脏停搏,心肌保护好,术后恢复迅速。

综上所述,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切口小、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较传统开胸手术高等优点,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经胸先天性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经胸乳入路腔镜术与传统开放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对比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