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地佐辛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2018-09-14 11:31周庆丰
吉林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臂丛手术过程麻醉

周庆丰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江苏 响水 224600)

臂丛神经阻滞的手术治疗,常需要通过麻醉诱导作用,以避免患者因手术过程的疼痛等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展,并造成患者的损伤[1]。在麻醉药物的临床使用中,麻醉阻滞不完全容易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承受极大的通过,从而导致情绪不稳、精神异常、手术配合度低,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2]。本研究探讨罗哌卡因、地佐辛行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手术麻醉诱导中,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①排除标准:严重心血管疾病或有其他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并发症状者、孕产期妇女、精神性障碍疾病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知情但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②纳入标准:无严重并发性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不适合参与本研究的并发症者、精神无异常患者、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史者、确诊为臂丛神经阻滞发病并通过各项指标检查、知情同意并签署我院的《知情同意书》。通过电脑档案的分析筛选,抽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患者67例作为本研究的探讨对象,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3~66岁,平均(47.73±10.05)岁;体重45~78 kg,平均(64.91±6.32)kg;采用ASA(美国麻醉师协会)标准进行病情分类,Ⅰ类13例,Ⅱ类2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3~67.5岁,平均(48.21±10.44)岁;体重44~78.5 kg,平均(65.26±5.99)kg;采用ASA标准进行病情分类,Ⅰ类14例,Ⅱ类19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术前半小时给予患者肌内注射0.5 mg的阿托品和0.1 g的苯巴比妥钠。进入手术室后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同时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心电图、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用2 L/min的面罩吸氧。患者取仰卧位,双臂放于身侧,头部40°~60°转向,肩下放置合适的垫枕放松颈部肌肉,选择锁骨中部作为触压起点,将肌间沟撑开;进针无异常后进行反复回抽,保障麻醉针中无脑髓液、血液、空气。对照组采用25 ml浓度为0.361%的罗哌卡因进行静脉注入。观察组采用25 ml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联合0.1 mg/kg的地佐辛混合液注入。注入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出现不适者立即停药。

1.3观察指标和效果评价:①对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和麻醉阻滞时间进行记录分析:患者注射麻醉药物后肢体有麻木、沉重或疼痛明显减轻的感觉即为麻醉起效;麻醉区对针刺无痛感为痛觉消失;痛感消失至麻醉后首次出现痛感的时间间隔为疼痛阻滞时间[3]。②麻醉效果评价标准:麻醉后患者心率、血压平稳,无躁动和疼痛呻吟为显效;手术过程中实施大的操作时患者的心率、血压出现明显波动,患者有轻微疼痛呻吟和躁动为有效;轻微的手术操作患者血压、心率即出现波动,应激反应明显,需增加麻醉药物或更换麻醉方法的为效果不显[4]。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和麻醉阻滞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麻醉起效时间(min)痛觉消失时间(min)麻醉阻滞时间(h)观察组348.92±2.05①16.18±5.32①7.85±1.31①对照组3313.55±2.3125.03±4.614.84±1.18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2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评价: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和疼痛症状表现对其麻醉效果进行评价,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效果不显观察组3423(67.65)①11(32.35)①0(0.00)①对照组3313(39.39)17(51.52)3(9.09)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例数呕吐恶心呼吸抑制观察组341(2.94)①3(8.82)①0(0.00)①对照组332(6.06)2(6.06)1(3.03)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手术采用麻醉诱导,为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应避免患者在手术中出现应激反应。罗哌卡作为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其有效麻醉阻滞时间约为4~6 h,对于多数患者的上肢手术麻醉时间要求均可满足。但是由于局部麻醉药物对神经的毒性作用比较大,剂量的使用有限制,部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麻醉阻滞不完全、作用慢、阻滞时间短的情况出现。

地佐辛为混合阿片激动的拮抗药物,在脑干、大脑以及脊髓的K受体可活跃分布,对于u受体可做部分活跃分布,在手术过程中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发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5]。本研究中采用罗哌卡因、地佐辛联合应用的观察组出现呕吐1例、恶心3例,无呼吸抑制症状出现,进一步表明呼吸抑制的不良发生率低。麻醉手术过程中少量加入地佐辛与其他局部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的时间、延长麻醉阻滞时间,且有明显的镇痛效果,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神经感知而引发的躁动行为。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和麻醉阻滞时间分别为(8.92±2.05)min、(16.18±5.3)min、(7.85±1.31)h;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和麻醉阻滞时间分别为(13.55±2.31)min、(25.03±4.61)min、(4.84±1.18)h,观察组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地佐辛可有效缩短麻醉起效的时间、延长麻醉阻滞时间。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和麻醉阻滞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临床上将罗哌卡因、地佐辛联合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手术的麻醉诱导中,起效快、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臂丛手术过程麻醉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规范康复疗法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