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作业程序质量控制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9-14 11:31梁淑华
吉林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输液程序规范

梁淑华

(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质量控制的水平也不断提高[1]。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比较先进、简洁的方法,近些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实践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减少因反复穿刺对患者带来的痛苦,但静脉留置针进行留置后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等[2]。标准作业程序是需要按照一套标准的流程,通过相应的目的、方法、步骤等进行,采取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判断,本文旨在研究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实施护理时用标准作业程序进行质量控制的效果,从而判断是否需要在操作中实施标准作业程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治疗并采取静脉留置针的患者3 000例,将2017年1月前未实施标准作业程序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7年1月后实施标准作业程序的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1 500例,男700例,女800例;年龄21~82岁,平均(52.32±0.78)岁;留置针部位均在前臂;静脉留置针时间<24 h 100例,24~48 h 800例,48~96 h 500例,>96 h 100例。试验组1 500例,男800例,女700例;年龄22~81岁,平均(51.64±0.56)岁;留置针部位均在前臂;静脉留置针时间<24 h 50例,24~48 h 700例,48~96 h 650例,>96 h 10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未实施标准操作流程,采取常规方法。试验组首先采用一定的标准,对未实施标准操作流程时操作的缺点和不足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且根据上述问题拟定解决方法再实施,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采取标准统一的方法进行分析,统一的标准流程如下。

1.2.1静脉留置针固定敷贴:①使用前需要检查静脉留置针敷贴的有效日期;②打开敷料包装,揭开衬底,暴露出黏性表面;③单手持膜,敷料中心位置对准穿刺部位,自然垂放敷贴;④排净敷料里的空气;⑤撕掉边框;⑥记录相应的时间和操作者姓名,并将肝素帽固定。

1.2.2冲封管:①准备治疗车、治疗盘等物品;②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③将留置针与输液器的连接处断开,回抽注射器,确定留置针在患者血管内;④冲管,最少的冲管量为导管和附加装置容量的2倍,及2.2 ml,然后封管,封管液采用稀释肝素液浓度为(10~20 U/ml)5 ml,将封管液注射至剩余0.5 ml;⑤护理人员一手固定肝素帽一手保持推注同时移除封管针头;⑥延长管的夹子于距离穿刺点最近的地方夹紧延长管;⑦整理物品;⑧健康教育;⑨根据医院自制的评价标准对其进行评价。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外周静脉留置针出现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留置针敷贴固定不规范情况比较:通过实施标准作业流程,试验组敷贴固定不规范率低于对照组的不规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敷贴固定不规范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敷贴不规范未以穿刺点为中心覆盖未签名及留置时间出现敷贴卷边试验组1 50030(2.00)20(1.33)27(1.80)23(1.53)对照组1 50068(4.53)132(8.80)125(8.33)75(5.00)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通过实施标准作业流程,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所改善,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静脉炎穿刺部位有渗液穿刺部位发红其他并发症试验组1 50028(1.87)22(1.47)30(2.00)18 (1.20)对照组1 50032(2.13)33(2.20)50(3.33)20 (1.33)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在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又减少对患者的穿刺次数,使患者穿刺的痛苦降低,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标准不统一,制定的要求不规范,会引起很多的并发症,如静脉炎、穿刺部位有渗液等,不仅影响患者的病情,还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需要对静脉留置针输液操作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在操作前后每一步都有统一的标准,培训全院护理人员,并由护理部管理人员对培训后的结果进行评定[3-4]。

从研究结果看,试验组的敷贴固定不规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对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患者实施护理时采取标准作业程序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笔者认为,试验组疗效之所以优越,是因为在实施操作过程中采取了标准作业程序,而对照组的方法欠缺,是因为没有良好的操作标准以及对操作的不规范[5]。标准作业程序对于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笔者研究发现药物因素和补液量是主要影响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的因素。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实施护理时采取标准作业程序的质量控制相对于未采取标准作业程序的质量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广泛的使用,但是需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需要考虑药物因素及补液量的因素。

猜你喜欢
输液程序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