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热敷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18-09-14 11:31郑柳玉黄碧芬郑建清
吉林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置管上肢局部

郑柳玉,黄碧芬,郑建清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治疗科,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妇产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化学治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而化疗药多数需要通过静脉给药。保护外周血管,降低化疗相关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是肿瘤科护士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有效保护血管的手段,其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能够减少患者血管损伤,已被推荐常规用于肿瘤化疗。然而PICC作为一项侵入性的护理操作,可能会引起诸多并发症,其中上肢静脉血栓是最严重也是临床上最难处理的并发症[1]。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使用PICC的血栓发生率约为6.67%[2],静脉血栓的形成会使癌症患者的病死率增加2~8倍[3]。因此,探索并寻找预防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科室自2016年5月11日起,采用局部热敷干预PICC置管术后患者,以期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11日~2017年5月11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123例PICC置管患者,其中男74例,女49例;年龄45~78岁;纳入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见表1。纳入标准为:患者无血液病;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病史,无血管外科史;所有患者置管均一次成功。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及肿瘤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

1.2具体干预方法:对照组:PICC置管后无任何干预;观察组:置管后用毛巾放入40℃~45℃温水中浸湿后拧至不滴水为宜,热敷范围为穿刺点上方1 cm处开始至肩部,用半湿的热毛巾包裹整个手臂,以不烫伤为宜,热敷时适当按压穿刺点;30 min/次,3次/d,连续4 d。两组患者导管均选用4Fr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穿刺点敷料为透明贴膜10 cm×12 cm。每位PICC置管成功的患者跟踪并观察8~12周,观察并记录置管处皮肤温度、颜色、疼痛、肿胀、感觉等情况,定期测量臂围。

1.4血栓形成判断标准:以彩色多普勒超声下见穿刺静脉血管腔内实性回声作为确诊静脉血栓的标准[4]。

1.5统计学方法:SPSS 23.0 统计分析软件被用于最终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表1纳入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

项目对照组(n=57)观察组(n=66)χ2值P值性别(例) 男38360.8520.356 女2128中位年龄(岁)51(45~64)52(46~78)0.676肿瘤类型(例) 食管癌1719 宫颈癌1416 鼻咽癌13110.4860.975 直肠癌911 其他67

2 结果

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1.5%(1/66),对照组为12.3%(7/57),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5.829,P=0.016)。见表2。

表2两组血栓发生情况情况(例)

组别例数发生血栓不发生血栓χ2值P值观察组661655.8290.016对照组57750合计1238115

3 讨论

上肢静脉血栓是PICC置管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5]。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包括:肿瘤患者本身的高凝状态、所使用的化疗药物、PICC管道的材质以及操作者的穿刺技术等诸多因素,同时,由于患者对PICC置管存在普遍的心理压力从而减少肢体运动,而这也是患者容易发生血栓的原因之一[1]。上肢静脉血栓是可防可治的。研究者发现,肿瘤患者在PICC置管后,可以通过硫酸镁热敷或外涂喜疗妥软膏等药物干预的方式来有效预防上肢静脉血栓形成[6]。然而,即便早期进行干预,PICC术后血栓发生率仍高达6%~10%[6]。因此,除了采用药物干预外,物理干预也是一种潜在的、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局部热敷一方面促使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速度加快,减少了血小板的聚集[7],另一方面使血管局部温度升高,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研究证实,随着温度的提高特征血栓形成时间逐渐增加[8-9]。局部热敷还减少了凝血因子的聚集,可减少早期血栓的形成。李胜云等[10]采用局部热敷来预防静脉留置针血栓形成,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笔者发现,对照组血栓发生率高达占59.32%(35/59),而热敷组血栓发生率为37.93%(22/58),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中位置管时间也显著高于对照组。鉴于李胜云等人可喜的研究发现,借鉴李胜云等人的经验,通过对本科收治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肢体进行局部热敷,比较干预后血栓发生率的变化,来探讨热敷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栓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局部热敷用于预防PICC置管术后血栓发生是可行的。

4 结论

局部热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ICC置管术后血栓发生率,从而减少堵管的发生,热敷成本低,操作方便,有利于临床推广应用。鉴于本文系回顾性研究,有待更多设计严格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热敷对预防PICC置管术后血栓的效果。

猜你喜欢
置管上肢局部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超精密车削出现局部振纹的诊断及消除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局部遮光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偏瘫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