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2018-09-14 01:12李智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8期
关键词:陕西文化遗产历史

李智

摘 要:陕西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个地域,在历史发展的很多节点都扮演过重要的角色。也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机遇,在陕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上至半坡原始人生活遗址、西周、秦,下溯汉、唐等多达十三个朝代在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安建都,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机遇,在陕西关中平原的狭长地带分布着众多的皇陵遗址。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在陕西大地上。从20世纪初开始,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逐渐开展,与盗掘历史遗产的不法分子做斗争,做一些抢救性的发掘保护工作。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也逐渐重视起来,还有越来越多的商家借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东风开发其商业价值,这也不失为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一种模式。从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出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开展陕西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以期为陕西乃至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陕西;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18-0035-03

引言

陕西因为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众多的朝代在此建立都城,又有很多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在此发生,经过我国古代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努力,在陕西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陕西的社会改革与社会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工作是其重中之重,要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部署,严格执行,对陕西省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重要的发掘整理,并且进行开发保护,为传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为将陕西建设成为西部的文化强省而努力。

一、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简介

1.陕西在历史上是我们中华民族主要民族主体——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早在原始人时期,陕西大地上就有猿人活动的遗迹,例如著名的蓝田猿人和大荔猿人等。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逐渐融合,形成炎黄部落,在炎黄部落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中华民族具有深远影响的华夏民族,而炎黄部落的首领黄帝也作为炎黄子孙和华夏民族最初的人文祖先被供奉和敬仰,如今黄帝的陵墓就在陕西北部的黄陵县,传说现存一株黄帝当年亲手种植的千年柏树,如今依然挺拔茁壮。随着历史的进程,华夏民族从原始部落逐渐进入西周即中国最早的奴隶社会,经过西周的发展,华夏民族的经济、文化、社会形态都有了非常重要的发展,尤其是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周礼为代表的周文化。当西周灭亡,东周从陕西的镐京东迁之后,秦人部落从以前为西周王朝牧马放羊的小小聚居部落逐渐发展壮大,一跃成为中华大地上首屈一指的强大诸侯国。经过商鞅变法,秦的强大逐渐超过其他战国的六个诸侯国,经过近百年的征战讨伐,最后由秦国的最后一位秦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黄帝——秦始皇嬴政统一其他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从奴隶社会的发展脉络来看,陕西作为奴隶社会发展时期华夏民族社会发展主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对中华民族的进步有巨大的历史贡献,同时也为陕西留下了巨大的历史文化遗产。

2.陕西的关中平原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左右,在陕西关中平原中部,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东北部,生活着一个原始人部落,后来被历史学家称为半坡人,在他们生存的遗迹中,历史学家经过艰难的考古发掘,在灰烬中发现了粟和黍等最原始的华夏民族早期的粮食作物。由此可见,五千年前的陕西大地已经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在之后的黄帝部落、炎黄部落,都非常重视農耕产业的发展,对农耕技术的提高和农耕产品的品种有了极大的改良。再经过西周的发展,我国封建时代的主要农耕形态就此形成,这样伟大的历史成就是在陕西关中平原大地上形成的,对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就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周朝出土的青铜器中,已经发现了众多的农耕工具,可以发现在陕西的土地上对于农耕器具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除此之外,陕西关中地区现今还保存着秦朝的郑国渠、汉朝的白渠等水利设施,而且郑国渠的一些地段还可以正常使用。这些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水利设施不仅对当时的农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为之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3.陕西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并且被很多的人所向往,最重要的一点是陕西的省会城市——西安,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中十三次被定为国都,作为一座在历史上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城市,在中国的建都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也是绝无仅有的。陕西的关中平原地带,地理条件非常优越,南有秦岭屏障,北望一片旷野,西边可出可守,东有函谷关和黄河天险,易守难攻,从军事战略上非常适合作为国都的选址。除此之外,陕西的关中平原,土壤肥沃,雨水充沛,又有泾渭二水滋润,物产丰富,可以提供充足的物资。所以在历史上,从西周定都丰镐二京、秦始皇定都咸阳、汉刘邦定都长安,之后又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北魏、西魏、北周等政权在此建都,随后的隋唐也在长安建都,经过千年的重建与毁灭,唐长安城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城市面积远远超过50平方公里,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主要的历史名城之一。相传唐朝年间,日本东京就是按照唐长安城的模型按比例缩小之后建造的,所以今天能够看到,日本东京的很多古建筑都是中国唐长安城的建筑规格和形式。但是从唐朝之后,陕西就没有城市被作为国都,至此陕西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就落幕了。

4.陕西不仅作为历史名城在历史上有过存在,同样作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周朝建都丰镐二京,周文王推演八卦,写出了《周易》,从此将中国的先秦哲学推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不仅如此,周公还从礼法发的角度出发,对于国家治理和宗法制度提出了一整套系统的制度,主要以伦理制度和礼乐制度为基础,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其分封制和宗族制更是对我国后来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即便是现代的中国文化也能隐隐约约看见宗族制度的影子。除了儒家在陕西有主要的发源影响之外,道家的祖庭也是在陕西的秦岭山中。除此之外,佛教在陕西的发展也是非常的重要。佛教自汉朝丝绸之路传入长安之后,以长安为起点向全国扩散,在佛教的八宗祖庭中有六个所在地都位于长安。在文化发展史上,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就是文艺作品的大量涌现,先秦有《诗经》咏人咏物,汉代有汉乐府诗歌,到了唐代唐诗被广大文人极力发展最终为我国文化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机缘。目前可以查证的唐代诗人有3 000人,诗作50 000余首,除了诗作之外,在长安作为都城期间,中华民族的雕塑、建筑、书法、绘画等其他文化活动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对我国古代的文化发展和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陕西省历史文化遗产现状

1.从最早的蓝田原始人到半坡遗址,再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唐王朝的鼎盛时期,三秦大地上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据有关文物保护部门的统计,陕西省境内统计备案的文物景点共有55 750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景点89处,省级文物保护景点464处,各地馆藏文物中国家一级文物就有3 637件组。所以从历史文化遗产的数量、质量、规格上来讲,陕西都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化名城。除此之外,十三个朝代在长安建都,这些逝去的帝王都将自己的陵寝安放在了关中平原,其中就有周墓以及秦始皇之前的大批秦墓,西汉在陕西有11座陵墓,唐代18座帝陵,在这些陵墓中最为有名要数秦始皇陵、汉武帝茂陵、武则天乾陵等。除了帝陵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名人墓葬,在这些墓葬周围不仅有丰富的出土文物,还有当时蔚为壮观的建筑遗址,虽然现今已经消失不见,但是依然留下了建筑遗迹。陕西不仅有古代的文化遗产,还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陕西的秦腔,被誉为古代的关中“摇滚”,还有多次登上春晚和电影电视屏幕的华阴老腔等,在陕西的周边区县有大量的佛教和道教的庙宇存在,这也是陕西众多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虽然陕西有让人赞叹的历史文化资源,不管是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都是让别的省份羡慕不已,但是这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工作也是同样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在这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除了非常有名气的帝王陵墓和历史文化古迹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保护之外,其他更多的文物遗迹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很多的历史遗迹经过几千年的风吹日晒,已经逐渐失去原有的形态,如果再不加大投入进行抢救性的发掘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就真的只能作为记忆留在人们的脑海里了。

2.在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除了可以被物质表现出来的文化遗产之外,可能陕西历史文化的精髓更多地蕴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例如,民间美术——户县农民画,民间文学和民间方言——陕西方言、口传长诗等,民间音乐——陕北民歌等,戏曲曲艺——以秦腔、华阴老腔为代表的陕派曲艺,另外还有民间技艺、民间舞蹈、传统饮食和医疗技术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与市场经济脱节,而且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去进行发掘保护,很多的非物質文化遗产面临非常严重的失传和消亡。

3.陕西虽然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又有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在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过程中,仅仅就是针对历史文化遗产本身进行开发保护,没有系统、科学地确定一套开发保护思路。通过整体的开发保护,将陕西的历史文化遗产打造成一个整体、有历史文化关联,有脉络的历史文化综合体,而不是帝陵就是帝陵,古庙就是古庙,如果仅仅是去参观和观看物质表面的东西就失去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更应该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将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提升陕西历史文化遗产的厚度和深度,更能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三、有效合理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策略

1.陕西作为历史文化遗产数量存量和遗产质量都特别高的文化大省,首先要从政策制定以及财政预算支持上给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大力支持。正是由于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保护的特殊性,有些情况下,不仅不能盈利而且还要继续加大投入,所以没有稳定的、持续的经济支持,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工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开拓思路,在具有开发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上主打经济开发的牌,不管是政府主管部门自己进行商业开发,还是引进商业主体进行商业开发,都应该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放在首位,以保护为主,以开发为辅,互相结合,互相支撑。从历史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角度出发,进行适度的商业开发也是发扬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陕西已经进行的商业历史文化遗产开发中,比较成功的案例有曲江遗址、大雁塔广场、大明宫遗址公园、城墙遗址公园和法门寺景区等历史文化遗产。在进行商业开发的过程中,文物保护部门一定要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做好文物保护的监管工作。

2.政府文物保护和监管部门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加大技术和人力的投入。陕西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处于未发掘阶段,在技术没有达到发掘要求的情况下建议采取不发掘的地下保护措施。但是由于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不法盗掘分子总会趁机对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偷盗,如果不及时阻止就会造成严重的损伤和损坏。所以,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尽快攻破技术难关,对没有发掘的历史文化遗产尽快进行抢救性发掘,避免落入不法分子之手,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结语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经过几千年的沉底和积聚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存下了非常多的高质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更是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谭志国.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1.

[2] 张建忠.中国帝陵文化价值挖掘及旅游利用模式[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3] 赵东.数字化生存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4] 王镜.基于遗产生态和旅游体验的西安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5] 韩燕平.红色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8.

[6] 张颖岚.秦始皇帝陵文化遗产地资源管理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7] 王晓梅.陕西省遗址文化遗产资源管理模式变迁及创新[D].西安:西北大学,2007.

[8] 单杰,李红梅.陕西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7):580-582.

猜你喜欢
陕西文化遗产历史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新历史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