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岗前培训对高校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2018-09-14 10:39赖小华
老区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技巧培训

[提 要]岗前培训是高校引入高校教师,建设高校师资队伍,提高高校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第一步,但目前很多高校对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不够重视,并没有做好新入职教师走上讲台的工作衔接,所以从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出发,提出一些改善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作者简介]赖小华(1983—),女,江西服装学院商学院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江西南昌 33000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年7月29日正式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该纲要体现了我国对教育工作的重视性。高校教师在全国的高校体系中是一种特殊的团队,目前为止,较多高校教师并没有系统地学习教育学类相关知识,所以高校针对目前高校教师团队的特殊性,对新教师进行了有关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等课程,但很多高校只是把这当成了一个过场,并没有认识到对新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并且很多参加过高校岗前培训的新入职教师也没有得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新教师的入职热情和工作能力,笔者就此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岗前培训现状分析

全国的高校教师队伍都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高校教师都是高学历者,国家教育局明文规定,申请高校教师资格证的硬性条件之一就是本科及以上学历,所以高校应充分认识到这个群体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国家需要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是逐年递增的,如表一:预计2020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达到19500万人,比2015年的14500万人,增长了34.4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也由2015年的10.5年增长到2020年的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提高了5%;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也增加到13.5年,其中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比例由2009年的67%,增长到2015年的87%,再到2020年的90%。国家教育局提出人力资源开发目标,其实间接地反映出了高校对高校教师的一种增长需求,所谓“学高为范”这也是高校教师大多数是高学历者,很多高校教师并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教授学生的技能,只是通过高校的岗前培训,参加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就直接面对高校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综上所述,所以岗前培训是高校教师入职的第一步。

二、岗前培训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一)岗前培训的内容

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有关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規和教师授课技巧等课程。

高校对必须参加高校教师资格证考核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这四门课程的培训非常重视,但是缺少对教师授课技巧的培训课程,所有进入到高校的新教师,更重要的部分是学习教学方面的知识、技巧和能力,这部分的培训并没有突出。高校新进教师要经过时间的积累才能有一定提高。

(二)岗前培训的时间

各高校对岗前培训的时间也有不同的方式,主要是寒暑假或是平时晚上及周末。如果把岗前培训安排在平时晚上及周末的时间,这样会与教学任务有工作冲突,而且有些新进教师认为刚进入到学校这样的新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繁重,这也会有工作冲突。所以大部分新进教师会偏向于假期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但是假期也是专家非常繁忙的时期,所以这也会与岗前培训的时间有所冲突。

(三)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主次不清

高校新进教师刚刚入职,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好环境的适应工作,还应做好相应的教学任务,班主任辅导员任务,而且还需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科研任务对某些新进教师并不陌生,因为在学生时代就有部分的科研任务要完成,而且高校对科研任务的激励机制比教学任务的激励机制完善,科研的成果也比教学的成果容易体现。

根据教育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校应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低年级学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

高校新进教师应把主要的工作放在教学工作上面,而不是去花大量的时间在科研工作上面,但是某些高校科研任务繁重,造成高校新进教师为保住饭碗,只能花大量时间精力在科研工作上面,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是不可取的。

(四)缺乏对岗前培训的正确态度

据调查统计,传统的岗前培训一般都是专家授课、单纯上课类的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等,所以大部分的新进教师对岗前培训没有任何期待,他们对岗前培训的态度是:听从安排,甚至其中有小部分新进教师对岗前培训有抵触情绪的,认为“岗前培训就是走过场,没有用处,况且刚进入学校,没有空闲时间参加培训”。

综上所述,新进教师认为岗前培训最终目的是通过考核拿张证而已,缺乏对岗前培训的正确认识或片面地理解岗前培训,而在国外的高校,普遍都有对新进教师进行培训的机构,强调教师有提高素质、发展职业能力的职责。因而要让新进教师认识到岗前培训的开展其实是帮助年轻教师在教学发展、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三个方面提升,是新进教师适应新环境、新岗位的必经过程。

三、岗前培训的改善对策

通过之前对岗前培训重要性及目前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的岗前培训从教师自身的需求出发,通过自主选择培训内容、科学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后期跟踪等方面着手改革。使得岗前培训完成一名教师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知识的传递者身份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自主选择培训内容

岗前培训初始,高校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让新进教师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高校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有关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职业道德修养、高等教育法规这四门课程的培训,传统的这四门课程可以采用自学或者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授课,避免学习理论知识的枯燥性。

同时岗前培训还应添加关于教师授课技巧的培训,而对于新进教师,教师授课技巧又是非常欠缺的,学校要认识到培养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授课技巧需要教师一朝一夕的磨炼形成,而对于刚进入校园的新教师来说,教学能力又是特别欠缺的,短时间内把课程教好这对教师进入职场的初期是非常难做到的。如果希望在短时间内达到特别好的上课效果,可以采用观摩名师的授课技巧方法,找到适当的时间多去听听学校的老教师的授课,发现不一样的授课方式,同时分析总结不同的授课技巧,模仿名师的授课技巧,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授课方式。

(二)科学安排培训时间

新教师9月份入职就要进入到紧张的备课、上课阶段,如果在9-10月份利用平时晚上及周末的时間,精力会有所欠缺,所以科学地安排培训时间非常有必要,比如入职前的半个月,集中这两周的时间进行培训,对于新教师步入职场,熟悉校园环境,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方面也是有利的。同时,两周培训结束,新学期开始,这两者并无冲突,也为新教师11月份考教师资格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建立适当的新教师评价机制

目前高校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这样的理念,造成新教师本末倒置,花大量时间在做科研,而忽略教学工作才是高校教师的重头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高校要本着对新教师的人文关怀,让新教师重视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输出,而在新教师进入职场的前1-3年,适当减少新教师的科研任务,从而提高教学业绩,培养新教师以教学为本,积极培育人才为己任的氛围。

(四)培训后期的跟踪完善

岗前培训是新教师入职的第一步,培训的结束只是新入职场的第一步,培训是全面了解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第一步,而对于培训管理者而言,岗前培训是做好新教师全面准备的开始,要做好后期的跟踪反馈,了解新教师对培训的感悟,有无激发出新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热忱,培训的理念、方式等有无需要完善之处,以此来帮助新教师成长,发展,完善自我。

总之,岗前培训是新教师进入职场的第一步,是新教师认识到学校岗位重要性,为社会教书育人的重要一课。高校只有通过创新培训方式,科学安排培训时间,建立适当的新教师评价机制和培训后期的跟踪完善,才能使得岗前培训发挥其完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燕.TPACK视阈下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

[2]邹艳辉.浅谈高校教师岗前培训[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

[3]许敏武.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模式研究——以湖北省十九所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谢 丹]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技巧培训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会议·培训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例谈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