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开发策略探究

2018-09-14 10:39刘玢林杰张志博
老区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古村落策略

刘玢 林杰 张志博

[提 要]古村落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其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蕴含着文物属性且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如何利用、保护与应用好古村落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以瑞金密溪村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密溪古村的保护开发现状、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建设性策略。

[关键词]古村落;文化保护;策略

[作者简介]刘 玢(1981—),女,江西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传播;林 杰(1996—),男,江西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为环境设计;张志博(1997—),男,江西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江西南昌 330098)

[基金项目]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赣南密溪古村落文化保护及再生发展设计研究”(YG 2016132)

一、密溪村概况

坐落于江西省赣南地区瑞金市九堡镇凤凰山下的密溪古村,为江西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村中建筑坐北朝南,且面对着南边水口,为先人们结合当地实际环境而成,形成了客家文化中“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势头。村中有前人建立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山顶“风水塔”,像屏障般包裹着古村。在密溪古村中现存形形色色的古民居百来座,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罗氏大宗祠、石泉公祠、应宗公祠、淳夫公祠等十几处,普遍占地面积为三至四百平方米;村中的私厅、私宅如棋盘般散布在村中各处,建筑多为砖木所造,也有一些祠厅采用木料构建。村中屋顶绝大多数都是江南地区两面坡下水的歇山顶或硬山顶式屋顶,大量隔间垛墙上的瓦当都突出檐外,昂首飞翘,颇有动感。密溪古建筑中建筑装饰艺术为最,大多数保存较为完好,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客家文化元素,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村落保护与开发价值研究

价值取决于需要,取决于能够满足需要的资源情况。古村落作为我国农耕社会中最重要的一环,是长期发展传统农耕文明者们群居、生活、生产的家园。其中遗留下来的民俗文化、历史文物、传统建筑等,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密溪古村保护与开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融合了当地自然环境与特色文化的古建筑

密溪古村是江西赣南客家文化古建筑艺术的集中代表,被专家学者誉为“江南民居建筑博物馆”,其建筑布局、建筑选址、以及建筑本身都具象反映出了中国南方古建筑的特色与风格,维持了相对较完好的古村落原貌。现存的近百幢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大小不一的祠堂民居,如星罗棋布、众星拱月般散布在村内。虽是客家民居,和闽西客家营垒式的围楼不同,密溪古村建筑中宗祠东西走向一字并列,坐北朝南,民居相依宗祠而建,形成独特的建筑群形式。村口一方池塘是戏台,名为月池,池中十二个石墩姿态各异,惟妙惟肖。戏台始建于明朝,纯木结构,每年除夕和元宵,供庙会唱戏所用,庙会结束后又拆开,循环利用,绿色环保。“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密溪古村建筑和青水绿水融為一体,相得益彰。

(二)艺术采风及旅游价值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密溪古村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观念,村内客家建筑和自然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景色秀美、空气清新、植被茂盛,是现代都市人们从事艺术采风和休闲旅行的好去处;其中的农耕文化以及客家文化的交融,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密溪古村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以打造一条完整生产链循环为目标,打造一套设施齐全配合当地文化的度假村,使农村环境优势得到利用,扩展经济价值,使当地发展更加迅速,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对江西客家文化研究的助力

在如今的社会发展阶段,希望更加快速发展城市的人们开始着眼与古村落中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融合其中有特色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目前的城市建设进行改良,已达到更好的发展,而其中,客家文化便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

近几年来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客家文化研究的热潮正在兴起。但对于国内的研究状况来说,古村落客家文化的研究存在着以省份、区域作为研究界限,使得各省份、区域的研究成果呈现强弱之分。如目前客家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江西、福建和广东三个省份,相对与两个临省来说,江西对于客家文化的研究虽有建树,但还是存在很多领域的空缺。从研究的深度来说,客家文化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停留在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对于微观层面的研究不够。而密溪古村作为江西客家文化较大的聚集地,对其进行研究无疑是对目前江西客家文化研究现状的较大助力,通过研究密溪村客家文化,联系周边村落,进行了解联动,可得出江西赣南客家文化的谱系传承;研究古村遗留下来的文化产物,以研究客家风水文化为例子,对于目前江西的发展状况可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三、村落保护和开发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不足,缺乏合理修缮,村落损坏严重

对于密溪古村来说面积较大,村落的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持,单纯用有限的政府拨款只是权宜之计,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而对于古村落保护和开发,他是一项长期工作,短时间内很难做到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条件下,当地村民会缺少主动性与踊跃性,所以对于古村的保护工作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在古村落中,一些古建筑因修筑的年代较为久远,且建筑建材多为木质,因气候、环境、自然条件等诸多元素的影响,村中的古建筑常会出现倾斜、腐蚀的情况,甚至很多建筑都有倒塌的隐患。江西赣南地区常有白蚁等食木昆虫的出没,密溪古村,有受虫害的房屋存在,存在垮塌的风险。

(二)当地保护意识不足,与现代建设冲突严重

保护古村落,要想方设法让村民愿意生活在古村落,自觉建设古村落。古村落保护不能只靠宣传,要以知识的形式广泛传播,让保护观念根植于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以及管理者心中,进而才能提升古村落文化价值的认同感。

作为一个完整生活结构,古村落中仍蕴含着一定的居民,保持着一定的日常活动。在日常活动中难免会对现有建筑等造成伤害, 在古村落中长期生活的居民们往往文化素质较低,对于古村落内所蕴含的价值认识不足,由于受城市现代化的影响,很多人把这些老房子、古建筑视为贫穷落后,一些珍贵的古建筑因其比较破败,损坏较严重,或是拆掉做新房,或是被拆散做买卖。在目前农村发展中,拆老房、做新屋,成为了趋势,由于居民们的认识不足,古村落保护未得到重视,使目前古村落保护工作极为被动。

(三)文化底蕴未开发到位,宣传力不足

古村落的价值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容小觑。一些古建筑中,涵养着中国代代相传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以及诸如民风民俗、饮食文化、艺术手法等文化遗产构成了古村落的民俗文化,使其养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

密溪古村虽是历史名村,有“国家文化古村”之名,不过还是很少出现在公众眼中,即使在江西也鲜为人知。究其原因,既有历史文化底蕴未重视的一面,也有宣传工作不到位的一面。如何挖掘与开发古村文化底蕴,做好密溪这个品牌,是密溪古村文化保护中需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四、密溪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建议

(一)实行可持续发展原则,改善村民意识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从古村落各方面入手,如房屋结构、自然环境、人文风情等,对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应加强维护,对于目前的原始风貌,我们要做到“不干涉其原貌”的原则,目前的古建筑,自然环境等方面,我们应于修复与保护,而不是改造和破坏,为后辈留下我们宝贵的财富。

同时,未来村中持续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村民的意识非常重要,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古村落所能带来的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让居民们明白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发展保护工作做好铺垫。

(二)发展蕴含當地特色的旅游业

古村落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及独特的旅游资源,使众多的游客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兴起了访古村、游古镇的热潮,这给古村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因此密溪古村的旅游发展,需融入当地特色,利用瑞金红色文化的平台及赣南客家文化特色带动密溪的发展。

在发展旅游业工作中,要注重几点,第一,收集整理好相关历史文化底蕴,发掘出其中特色文化,通过询问当地人或查询相关资料,整理出当地特色文化提升村落价值。第二,加大宣传工作,通过媒体融合,将密溪古村的特色文化、景点特色等元素充分的宣传出去,吸引游客的眼球。

(三)发展特色建筑,充实古村文化

利用废弃的民居或祠堂建设古村博物馆,收集分散的古村文化要素,形成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开发特色民宿,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现代设计元素。如安徽屏山的“御前侍卫”艺术酒店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其原为御前侍卫祠堂,后合理利用和改造,在带动徽州旅游经济的同时,更是形成了一道人文景观。

四、结语

古村落是一个特色的旅游资源及文化载体,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古村落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古村落的保护方面,仍有许多事情要做,保护古村落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潘鲁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J].民间文化论坛,2013,(2).

[2]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密溪村文史资料汇编[M].赣州:密溪村文史资料汇编编委会编,2010.

[3]祁嘉华,孙晶.古村落的价值认定与可持续发展——从新农村建设谈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

[4]黄雅琴.农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J].新农村建设,2012.

[5]祁嘉华.中华建筑美学——风水篇[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古村落策略
基于文化符号理论的旅游古村落景观设计研究
福建周宁:古村落保护助力乡村振兴
民族传统体育观光化开发模式构想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