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与传统村落关系研究

2018-09-14 10:39李瑞
老区建设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

李瑞

[提 要]随着美丽中国的发展,美丽乡村内涵也愈加丰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文化传承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灵魂所在。从建设美丽乡村的当下情况分析,阐述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保护传统村落的措施。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李 瑞(1996—),女,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乡村建设等。(江西南昌 330031)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增长的同时,乡村的建设成了现代工业化建设下的死角。“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的场景不再存在。大规模的城镇化吸走了特别是城市边缘乡村的人力资源,许多传统村落和宝贵的传统文化随之凋零。一部份乡村为了繁荣走向和城市一样的工业化道路,这样的“繁华”真的是乡村振兴的出路吗?更大一部分的乡村在城市的压力下该何去何从?

一、如何认识当下的“传统村落保护”

“今后数十年能令中国人向上奋进的新方向就是乡村建设运动,”著名学者梁漱溟曾如此预测。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被纳入“十三五”规划,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依托于“美丽中国”理念,“美丽乡村”一词出现。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提出具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中国现代化正在关注乡村。

在西方,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人们喜欢在乡村旅游,这种态度在北美自然文学的传统之中扎根。甚至十九世纪末,在美国自然学家穆尔(John Muir)得到经典体现。穆尔将所有自然尤其野外自然在审美上视为优美的,只有在自然遭受人类侵犯的地方,他才发现丑。在城市之中,都是对于物质的追逐,在乡村之中更像一处上帝给予人类的“伊甸园”,一片净化人类心灵的净土。

在中国,城镇化正在使城市版图日渐扩大,却让传统村落空心。人们害怕生态的破坏导致人类失去生存的乐土,对久居城市的人们来说,乡村意味着新鲜的空气、有机的蔬菜和慢节奏的生活,这代表着健康有品质的生活。

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金竹畲族乡的吓通村就面临大多数传统村落的困境。吓通村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有独特的畲族历史文化,坐落于4A级金竹瀑布景区周围。金竹瀑布景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优势,山势雄峻,古木参天,清泉叮咚,溪深鱼肥。然而工业化让大量村民离开故土融进城市,一些传统文化的基因被遗忘,人们无法找到那片记忆中的乐土。传统村落承载着一条条家训、一道道家乡美食。保护中国传统文化迫在眉睫。像吓通村这样的传统村落有较长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从保护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开始。

二、建设美丽乡村与保护传统村落互相影响

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点就是关注农民、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就是美丽中国在农村具体体现。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城镇现代化建设后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了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瓶颈,建设美丽乡村任务尤为紧迫。

美丽乡村建设,美在产业,美在环境,美在生活,美在人文。将中国乡村建立为五美乡村是每个中国人的理想。现实中有一部分乡村片面追求城市化,失去了乡村原本的自然与人文优势。另一部分乡村,拥有绿水青山,但村民却固守贫困、艰苦。

人们发现曾经乡愁符号的寄托地,那鸟语花香的“桃花源”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落后。传统村落的常住人口大量减少,出现“人走楼空”。不少传统村落呈现荒凉景象,鲁迅先生曾在《社戏》里描写的在船上和小伙伴看戏吃豆,《少年闰土》在海边沙地守护大片西瓜的朋友闰土现在只能在纸上阅读,无法亲身体会。

人文美是美丽乡村的灵魂所在,建立起人文美的乡村,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家国情怀的现实载体。而传统村落有其独特的历史,以特有的农耕社会的人文精神影响着中国人。保护传统村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前提,美丽乡村建设是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抓手。保护好传统村落,让传统村落按其农耕文明的形态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而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包括生态环境美、乡村风貌美、人文环境美等,这些能为保护传统村落带来动态的经济条件并更好地发挥保护作用。

三、展现美丽乡村独特的魅力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多少绚丽的民间艺术都从这里长大。提起她,就会想到山青,水净,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麦田。除此之外,更有传统古建、传统文化、家风家训、诗书礼仪、民风民俗。近年来,除了美丽的自然资源,我国学界还关注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空间农业形态的整体保护。

要展现美丽乡村独特的魅力,不单只看到乡村经济的发展。事实上,城市的扩张正在给传统乡村造成影响。工业和城市污染正持续向乡村转移,加上乡村环境监管薄弱,环保基础设施落后。这些污染危及乡村的水资源,与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叠加,造成乡村污染加剧。还带来另一个负面影响,给村民输入错误发展观。例如,为了创业增加收入自主兴建小型化工厂却没有科学可行的排污系统等,這些负面因素严重制约建立美丽乡村。吓通村的改造,希望村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将村子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将风景变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生产力,从产业发展改善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带动美丽乡村的建设。

另一方面,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教育卫生条件差,缺少文化娱乐设施。原住民都涌向城市,手工业、民间艺术等能创造美丽乡村独特灵魂的东西无法留下,想要展现美丽乡村独特魅力,让古老文明活在当下,就要留下真正懂得乡村文化遗产的意义与价值的原住民,让他们担当起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的大任。吓通村需要留下吓通村民,建立有他们历史特色的美丽乡村。

四、如何使古老文明“活”在当下

建立美丽乡村,需要保护特有的物质、非物质遗产和传统村落文化,需要留住原住民,需要发展乡村产业,需要更多懂得乡村的人共同努力。

第一,要发挥每个传统村落最具特色的优势。对于吓通村来说,其地理位置处于金竹瀑布群的分布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好,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第二,切实保护传统村落古建筑。中国文化注重气韵一说,认为建筑是活着的。建筑选址、布局、外观甚至数量都很有讲究。这些有型或无形的文化都在古建筑中有所体现,是体现中华文明与地域文化的最好选择。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悠久,建筑历经风霜,不少建筑成为危房,若规划管理不规范更是加剧对古建筑的腐蚀。

建筑必须与人互动,它承载的是地方的文化,家族的故事,我们不能以欣赏雕塑的方法去欣赏有生命的建筑。必须在不改变村落整体布局的条件下,对传统建筑内部和外部改造,满足村民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又要保留住历史建筑的文化;

吓通村有一个金竹畲族乡的特色文化,村子以前最有特色的产业是竹笋。我们应该对竹主导的特色产业进一步挖掘,对产品提质,扩展项目建设内涵。对于本地的建筑,在保留文化底蕴的同时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求。

第三,要满足村民的生产、生活、精神需求,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只有乡村的生活条件好,才能留住村民,吸引外来资源,创造创业增收的好条件。要对村民输入正确的发展观,要严格遵守优先保护原则。大力宣传对传统村落的保护,通过宣传让村民形成保护传统村落的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自己家园的活动,把自身优势发挥好,共同建立美丽乡村。

吓通村走以文旅结合的乡村振兴之路。现在这里风景优美,自然形成的瀑布有26处,蕴含民族特色畲族金竹文化的内涵。在乡政府的扶持下,村民们开始发展农家乐,还发展特色手工业,村民们的就业和创收机会多了。村民们发觉村子越来越美丽,游客也来越多,自然回到家乡发展。

五、保护传统村落,从根本建立美丽乡村

保护传统村落,留住传统村落原住民,给中国乡村带来的不只是经济上的脱贫,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丰富财产。吓通村以生态环境为基,文化特色产业为径,富民为本。在此基础上吓通村能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祖训,能寻找传统文化的基因,承载乡亲乡愁。

美丽乡村,不仅要看到精巧雅致的传统村落、优美的风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基因。而且脚踏美丽乡村土地同时,能解读乡村承载的历史,为中华所自豪。

[参考文献]

[1]李创新.美丽乡村:乡村旅游2.0与美丽中国战略的关键[J].旅游学刊,2016,(10).

[2]柳兰芳.从“美丽乡村”到“美丽中国”[J].理论月刊,2013,(9).

[3]李枝秀.传统村落“空心化”的原因分析與治理策略[J].老区建设,2015,(8).

[4]李枝秀.古村落整体性保护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5).

[5]陈秋红.美丽乡村建设的困境摆脱:三省例证[J].改革,2017,(11).

[6]仇保兴.生态文明时代乡村建设的基本对策[J].城市规划,2008,(4).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以农民为主体加快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长沙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研究与对策
美丽乡村建设问题与模式分析
浅析林业站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优势作用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农村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