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应用

2018-09-15 08:20王小蛰凌云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8期
关键词:拉莫三嗪酸钠

王小蛰 凌云

(河南省南阳市南石医院神经内科 南阳 473000)

癫痫属于反复发作的、慢性脑部功能暂时失调的临床综合征,其根本病机为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现阶段临床控制癫痫主要采用单药控制,这样可避免联合用药时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对疗效造成的影响[1],同时还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然而有研究[2]发现,在癫痫治疗中,应用联合用药方法往往可取得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的效果,因此选取两种安全性高、不相互发生作用的药物展开治疗,是近年来癫痫临床治疗研究领域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癫痫患者,探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癫痫患者,均明确诊断,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19~64岁,平均(38.15±3.62)岁;病程 1~12 年,平均(5.24±1.36)年。观察组男66例,女34例;年龄20~66岁,平均(38.24±3.58)岁;病程 1~13 年,平均(5.30±1.41)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拉莫三嗪(国药准字H20050596)12.5 mg,口服,1 次 /d;2 周后对用药剂量适当调整,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150 mg。总用药时间为12周。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采用三阶段用药方式。(1)第一阶段(治疗前4周):给予丙戊酸钠(国药准字H11020183)200 mg口服,1次/d;之后逐渐提高给药剂量,最高用量不超出1 600 mg/d。同时口服拉莫三嗪,每次12.5 mg,1次/d;治疗期间,从起始剂量慢慢增加为每日25~50 mg,第4周时将给药剂量增加为维持剂量,但不超过每日150 mg。(2)第二阶段(5~6周):以维持剂量继续给予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治疗。(3)第三阶段(7~12周):调整丙戊酸钠用量,每次下调剂量25~50 mg,于第8周内减到停用(此期间拉莫三嗪仍按照维持剂量应用)。第9周开始单用拉莫三嗪,每次 25 mg,1 次 /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后随访,统计癫痫发作情况,并判断治疗效果。控制:治疗后无任何发作迹象;显效:与治疗前相比,癫痫发作频率降低75%以上;有效:与治疗前相比,癫痫发作频率降低50%~75%;无效: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降低不足50%,或有所加重,以控制、显效与有效为总有效[3]。(2)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情况,主要包括空间与执行、图命名、记忆、注意力、语言、延迟回忆及定向力等7个方面,满分为30分,分值越低说明认知功能越差[4]。(3)测定治疗前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4)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MoCA评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s)

注:治疗前组间比较,*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

?

2.3 两组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TG、TC、HDL-c、LDL-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三项指标变化明显,且观察组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比较(mmol/L,±s)

表3 两组血脂指标改善情况比较(mmol/L,±s)

LDL-c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TG治疗前 治疗后TC治疗前 治疗后HDL-c治疗前 治疗后t P 1.02±0.25 1.04±0.20 0.625 0.266 1.98±0.36 1.05±0.30 19.846 0.000 3.74±1.02 3.80±1.11 0.398 0.346 4.20±1.04 3.85±0.48 3.056 0.001 1.35±0.24 1.37±0.30 0.521 0.302 1.37±0.50 1.33±0.45 0.595 0.276 2.41±0.32 2.39±0.28 0.470 0.319 2.75±0.36 2.42±0.33 6.757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癫痫发病机制复杂,研究发现其病因和脑部疾病、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5]。目前医学主张从外科、病因、预防、控制发作、一般卫生等角度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其中长期应用丙戊酸钠钠、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是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6]。

大部分癫痫患者经单药治疗往往可取得一定效果,用药经济、便捷,且不易出现不良反应,还可预防不同药物之间造成的不良反应,然而其远期效果不佳。近年来,癫痫治疗方案逐渐转向药物联合治疗[7]。我院在为癫痫患者治疗时,部分仍单药治疗,而观察组则采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丙戊酸钠属于广谱类抗癫痫药物,是现阶段对全面性癫痫控制的常用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对神经突触GABA吸收作用及钙离子、钠离子通道作用等发挥抑制效果,促使GABA能神经传递功能改善,稳定GABA水平,从而抑制机体神经元异常兴奋,对癫痫发作加以控制。然而丙戊酸钠对于部分患者无法发挥应有作用,常需加用其他抗癫痫药物来提高治疗效果。拉莫三嗪属于叶酸拮抗剂,是新型抗癫痫药物,其对谷氨酸及膜电位均可发挥良好抑制作用,促使癫痫病灶放电情况改善,从而对癫痫发作进行控制。从作用机制上来分析,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二者相辅相成,可协同发挥治疗效果,因此比单独用药时对癫痫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是一个漫长过程,治疗期间需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停用药物或增减药物用量,而应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由此可见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方案能提高治疗效果。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损,而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观察组用药方案还可发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癫痫治疗中,部分药物治疗可能会影响机体脂质代谢,而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TG、TC、LDL-c与治疗前比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而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联合用药方案对脂质代谢影响较小。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这两种用药方案均比较安全。综上所述,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癫痫效果明确,可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且不会对脂质代谢造成明显影响,用药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拉莫三嗪酸钠
蓝色的海豚岛(四)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 IV )蓝色的海豚岛(四)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小象柚子长大了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三嗪—罗丹明型铁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仲丁酯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
三嗪型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剂的研究进展
补肾除痹汤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