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考酮联合股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

2018-09-15 08:20李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8期
关键词:止痛药羟考酮吗啡

李莉

(河南省长葛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长葛 461500)

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恢复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该手术创伤较大,术后伴随中、重度伤害性疼痛。研究表明[1],60%以上患者术后伴有重度疼痛,且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周,严重影响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延长恢复时间,不利于患者预后。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麻醉技术,镇痛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明显[2]。本研究旨在探讨羟考酮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麻醉镇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0.87±6.15)岁;体质量 55~80 kg,平均体质量(70.11±5.45)kg。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1~76 岁,平均年龄(61.16±5.85)岁;体质量 52~81 kg,平均体质量(69.95±5.78)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为首次行膝关节置换术;单侧膝关节病变;按美国麻醉学医师学会(ASA)分级标准为Ⅰ~Ⅱ级;年龄 50~80岁;意识清醒;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穿刺部位感染者;麻醉药物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精神障碍者。

1.3 麻醉方法 两组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取常规膝前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假体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骨水泥固定人工膝关节。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予以预防深静脉血栓、抗感染处理。对照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麻醉,1%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33181)50 ml+吗啡(国药准字H20120094)1 ml+0.9%氯化钠注射液200 ml,术毕连接镇痛泵,速率2 ml/h,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适当追加药量,持续镇痛3 d。观察组采用羟考酮(国药准字H20090214)联合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术前2 d予以羟考酮口服,10 mg/次,2次/d,持续用药至术后3 d;股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1)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72 h静息状态疼痛程度,0~10 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24 h、48 h、72 h 患侧膝关节活动度。(3)记录两组患者止痛药使用率以及吗啡用量。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术后12 h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观察组对照组47 46 t P 2.26±1.20 3.75±1.61 5.067 0.000 1.87±1.11 3.30±1.43 5.394 0.000 1.36±0.87 2.75±0.98 7.237 0.000 0.81±0.67 1.49±0.80 4.448 0.000

2.2 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组别 n 术后24 h 术后48 h 术后72 h观察组对照组47 45 t P 30.50±7.36 20.76±6.88 6.590 0.000 49.46±8.57 35.22±7.83 8.360 0.000 79.65±9.70 70.34±8.59 4.896 0.000

2.3 两组止痛药使用率及吗啡用量比较 观察组止痛药使用率及吗啡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止痛药使用率及吗啡用量比较(±s)

表3 两组止痛药使用率及吗啡用量比较(±s)

组别 n 止痛药使用率[例(%)] 吗啡用量(mg)观察组对照组t/χ2 P 47 46 10(21.28)26(56.52)12.172 0.000 1.1±0.6 3.8±2.3 7.783 0.000

3 讨论

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病变的重要手段,可有效缓解病痛、重建膝关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但术后疼痛可对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一定影响,降低患者功能锻炼意愿,不利于早期功能恢复。此外,术后疼痛还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心肌梗死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研究证明[4~5],有效的术后镇痛可提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积极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僵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膝关节置换术传统术后镇痛方式包括神经阻滞镇痛、口服药物镇痛、自控镇痛等。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镇痛,可阻滞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发挥镇痛效果;同时,还可减少局部炎症因子释放,阻滞炎症因子引起的疼痛信号传递,缓解术后疼痛。但股神经阻滞镇痛持续时间较短,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单一使用效果不佳[6~8]。近年来,多模式镇痛逐渐应用于临床,即联合不同镇痛方法与药物,利用多种镇痛机制,从而达到更佳的镇痛效果。羟考酮是口服镇痛药物,为人工半合成阿片受体激动剂,具有生物利用率高、起效快、镇痛效果持久以及副作用小等优点。羟考酮可激动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受体,发挥中枢神经镇痛作用,还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阻断疼痛信号,强化镇痛效果[9~10]。股神经阻滞具有周围神经阻滞镇痛作用,联合羟考酮可进行镇痛机制互补,加强镇痛效果,促进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加快膝关节功能恢复[11]。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痛药使用率及吗啡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羟考酮联合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减少术后止痛药物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止痛药羟考酮吗啡
勘误: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长期吃止痛药会上瘾?
止痛药使用六忌
戒毒瘾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
偏头痛为什么吃药不管用
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警惕止疼药“天花板效应”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与硫酸吗啡控释片在癌性内脏痛患者治疗中的止痛作用及不良反应比较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