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式自体输注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8-09-15 08:20刘志祥李见群方进龙陈媛媛温妙珍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8期
关键词:自体胎盘出血量

刘志祥 李见群 方进龙 陈媛媛 温妙珍

(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东莞 523110)

前置胎盘是产科剖宫产的指征之一,可引起术中大出血,严重者危及生命,多需进行输血治疗[1]。同源异体输注为临床常见输血方式,其血液来源于社会各层人士的无偿献血。随着临床用血量的增加,血站血液供应日趋紧张,尤其是特殊血液用血出现供应困难。回收式自体输注是一种新兴的输血方式,主要是利用血液回收装置,收集患者术中失血并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2]。回收式自体输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血源匮乏导致的供血不足,还有效降低了异体输血传播感染的风险,对推动临床合理用血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回收式自体输注在产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因凶险性前置胎盘拟行剖宫产术的患者37例,研究组15例行回收式自体输注,对照组22例未行回收式自体输注。研究组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3.13±5.63)岁;前置胎盘类型:中央性7例,边缘性3例,完全性5例。对照组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34.29±6.27)岁;前置胎盘类型:中央性14例,边缘性5例,完全性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凶险性前置胎盘相关诊断标准;符合临床输血指征;临床资料完整;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术前接受抗凝治疗者;合并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或开放性创伤积血者。

1.3 输血方法 研究组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仪器选用美国血液技术公司提供的Cell Saver 5+自体血液回收系统,配合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TARFA S400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手术切皮前10 min启动Cell Saver 5+自体血液回收系统,以含肝素50 U/ml的生理盐水200 ml预冲回收系统;于切皮时启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负压吸引术野血液于储血罐内,在回收血液的同时,将肝素生理盐水(50 U/ml)在吸血管道内以1∶5的比例与回收血液混合,产生抗凝作用;将收集到的血液经储血罐内多层过滤,然后进入回收罐内,经离心、净化、清洗,将清洗液、抗凝剂、白细胞碎片等分流到废液袋内,清洗后浓缩红细胞排入血袋内,经静脉回输给患者。对照组采用异体输注,根据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和临床指标,经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操作后输入异体血液,血制品类型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住院天数。(2)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RBC、Hb、HCT、WBC)与凝血功能(PLT、PT、APTT)指标。(3)观察研究组患者术中洗涤前后甲胎蛋白、白细胞、胎儿血红蛋白、羊水成分阳性率等指标变化。(4)记录两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住院天数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输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住院天数比较(±s)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与住院天数比较(±s)

组别 n 出血量(ml) 输血量(ml) 住院天数(d)对照组研究组22 15 t P 2 037.23±234.36 2 088.12±256.06 0.62 0.54 1 378.64±428.22 1 120.17±135.15 2.25 0.03 11.23±2.68 7.14±2.51 2.67 0.02

2.2 两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输血前,两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 24 h后,两组 WBC、PT、APTT 均较前明显升高,RBC、Hb、HCT、PLT 明显降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除HCT以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血常规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输血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输血24 h后比较,#P<0.05。

?

2.3 研究组术中洗涤前后各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术中洗涤后甲胎蛋白、白细胞、胎儿血红蛋白、羊水成分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洗涤前(P<0.05)。见表3。

表3 研究组术中洗涤前后各临床指标比较(±s)

表3 研究组术中洗涤前后各临床指标比较(±s)

注:与洗涤前比较,*P<0.05。

羊水成分阳性率(%)洗涤前洗涤后组别 n 甲胎蛋白(ng/ml)白细胞(×109/L)胎儿血红蛋白(%)15 15 602.63±4.10 35.73±6.75 3.15±3.83 0.27±8.23 11.63±2.10 0.93±1.58 30.00 0.00

2.4 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发热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科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其发生的常见因素包括胎盘植入、宫缩乏力、双胎妊娠、前置胎盘等,尤以附着于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的凶险型前置胎盘最为凶险,术中极易发生大出血,出血量常高于2 000 ml,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研究证实[3],绝大多数产后出血所致的死亡是可以避免或创造条件可以避免的,其关键在于积极补充患者血容量。目前,临床常用的输血方式为异体输注,医疗成本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艾滋病、肝炎等传染病的感染危险性。

回收式自体输血最早是在1818年由英国的Blundell等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研究,被逐渐应用于手术领域,并取得了极佳的治疗效果[4]。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与同种异体输注相比较,回收式自体输注具有以下优点[5]:(1)避免了异体输注带来的传染病传播以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2)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临床血源匮乏等问题;(3)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殊稀缺血型用血问题;(4)由于自身血液红细胞活性高,携氧能力强,可显著减少输血量;(5)操作简便,省略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环节,能够及时供应术中用血,应对术中突发大出血的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量、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回收式自体输注可显著减少输血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有效。研究结果还显示,输血前,两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24 h后,两组 WBC、PT、APTT 均较前明显升高,RBC、Hb、HCT、PLT 明显降低(P<0.05),均在正常范围内,除HCT以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与回输的血液是自体新鲜血有关[6]。研究组术中洗涤后甲胎蛋白、白细胞、胎儿血红蛋白、羊水成分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洗涤前(P<0.05)。说明回收式自体输注可有效洗涤掉甲胎蛋白、白细胞、胎儿红细胞、羊水成分等物质,为输血安全提供保障。综上所述,回收式自体输注应用于产科手术中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猜你喜欢
自体胎盘出血量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猪胎盘蛋白的分离鉴定
脂肪推土机 Bulldozer “自体脂肪填充”大揭秘!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