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对早期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2018-09-15 08:20张宏丁科邓应彪方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凝准确度敏感度

张宏 丁科 邓应彪 方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急诊科 河南郑州 450042)

肺动脉栓塞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出血或坏死的可能,进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故早期对肺动脉栓塞作出正确诊断,使患者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凝血系统激活导致高凝血症及纤溶亢进,进而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栓子脱落循环至肺动脉是肺动脉栓塞发生重要机制,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与凝血系统有关的因子在肺动脉栓塞发生、进展中有积极参与作用[2~3]。FIB是一种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在凝血酶作用下FIB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而交联为纤维蛋白,参与到血液凝固。D-D是一个特异性纤溶过程标记物,当机体血管内存在活化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时,D-D水平可显著升高,通常可反映高凝状态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本研究选取我院47例早期肺动脉栓塞患者,通过设置健康对照组,探讨FIB联合D-D水平检测在早期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47例早期肺动脉栓塞患者设为观察组,符合《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中肺动脉栓塞诊断标准[4],排除合并急性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衰竭或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中男24例,女 23例;年龄 26~68岁,平均(47.85±10.22)岁。另取同期45例有肺栓塞临床表现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 25~65岁,平均(46.13±11.07)岁;其中,肺炎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肺癌4例,呼吸衰竭10例,其他3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经医院审核批准,且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时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研究方法 (1)血液标本采集及处理:抽取受检者清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6 ml,置入枸橼酸钠抗凝试管中,离心(3 000 r/min,10 min)后分离血浆送检,检测需在血浆分离2 h内完成。(2)检测方法及仪器:以Cluass凝固法检测血浆FIB水平,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水平,仪器为希森美康CS-2000i全自动凝血分析仪,采用配套试剂盒,具体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3)诊断界值:FIB水平>4 g/L判定为阳性,D-D水平>0.5 mg/L为阳性,联合检测时任一指标水平超过诊断界值,则判定联合检测诊断结果为阳性。

1.3 观察指标 (1)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FIB及D-D水平比较。(2)血浆FIB、D-D水平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在诊断早期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血浆FIB及D-D水平比较 观察组血浆FIB及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浆FIB及D-D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血浆FIB及D-D水平比较(±s)

组别 n FIB(g/L) D-D(mg/L)观察组对照组47 45 t P 5.47±1.45 4.03±1.12 5.314 0.000 1.21±0.19 0.53±0.12 20.421 0.000

2.2 FIB、D-D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结果 见表2。

表2 FIB、D-D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结果(n=92)

2.3 FIB、D-D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价值 FIB联合D-D检测诊断早期肺动脉栓塞敏感度(93.62%)、准确度(85.87%)高于单独检测诊断敏感度(44.68%、70.21%)、准确度(66.30%、73.91%)(P<0.05),联合诊断特异度(77.78%)与单独诊断特异度(88.89%、7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诊断Kappa指数高于单独诊断。见表3。

表3 FIB、D-D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价值[%(例),n=92]

3 讨论

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肺动脉栓塞病死率高达20%~30%,而及时、有效治疗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5]。但早期肺动脉栓塞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且临床表现具有多变性,导致漏诊、误诊率高,进而影响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因此,临床亟待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以早期诊断或排除肺动脉栓塞。

机体血液高凝状态是诱发肺动脉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且相关研究发现,血栓形成过程与FIB、D-D两种生物标记物有明显关联,故FIB与D-D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肺动脉栓塞发病[6]。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其水平过度表达可增加血液黏度,并促进血小板聚集增高,进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促使血栓形成。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Ⅲ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其水平变化可有效反映体内凝血系统激活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本研究中,观察组血浆FIB及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早期肺动脉栓塞患者血浆FIB及D-D水平呈过度表达状态,分析原因可能与肺动脉栓塞患者机体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这一病理生理改变有关。此外,陈晓娟等[7]研究发现,FIB及D-D水平检测对慢阻肺患者肺动脉栓塞风险评估有较高效能。钱蓓蓓等[8]学者也指出,FIB及D-D在肺动脉栓塞治疗后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上述研究提示FIB、D-D水平检测可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并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试以FIB、D-D水平联合检测诊断早期肺动脉栓塞,结果显示,联合检测诊断敏感度、准确度高于单项诊断(P<0.05),且联合诊断Kappa指数高,可见FIB联合D-D检测有利于提高早期肺动脉栓塞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对临床早期发现疾病,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有效治疗干预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早期肺动脉栓塞患者血浆FIB及D-D水平呈过度表达状态,且FIB及D-D水平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早期肺动脉栓塞诊断敏感度及准确度,进而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客观依据。

猜你喜欢
高凝准确度敏感度
血栓弹力图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益气活血化瘀法和利伐沙班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
幕墙用挂件安装准确度控制技术
电视台记者新闻敏感度培养策略
在京韩国留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实证研究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一款基于18位ADC的高准确度三相标准表的设计
从痰、血瘀探讨COPD炎症与高凝状态关系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高炉重量布料准确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