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应用于不同直径肝囊肿的效果

2018-09-15 08:20杨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8期
关键词:酒精囊肿经皮

杨佳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彩超科 郑州 450007)

肝囊肿临床发病率较高,早期症状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诊断及治疗的难度[1]。临床分析发现肝囊肿多为先天性疾病,患者在胚胎时期,肝内胆管则发育异常。肝囊肿患者早期囊肿体积偏小,只有生长到一定囊肿体积时,经超声、CT诊断才会被发现[2]。在肝囊肿临床治疗时,传统开腹手术效果并不让人满意,自超声技术迅速发展,肝囊肿诊断与治疗得到明显提高,较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其效果明显改善。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在不同直径肝囊肿中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整体筛查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肝囊肿患者98例,根据患者不同囊肿直径分为A、B两组。A组:囊肿直径 3~8 cm;共 50例,男 28例,女 22例;年龄 25~65岁,平均年龄(38.51±8.26)岁;肝左叶囊肿20例,肝右叶囊肿30例。B组:囊肿直径>8 cm;共48例,男27例,女 21例;年龄 25~68岁,平均年龄(38.92±8.35)岁;肝左叶囊肿18例,肝右叶囊肿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于研究内进行比较。本研究纳入标准:自愿接受该方法治疗者;无酒精过敏者;在研究中具备一定认知功能者;精神状态良好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通过。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治疗前进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检查,确定患者无酒精过敏。先以彩超仔细检查患者肝囊肿的位置、直径大小,确定穿刺位置。患者取平卧位,常规皮肤消毒,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彩超引导下,顺着穿刺线的方向,以16 G套管穿刺针穿刺至囊肿内,待针尖至囊肿内中心后,拔出针芯并抽取囊液。根据抽出液量多少,注入抽出液20%~25%的无水酒精,保留5 min,期间叮嘱患者适当转换体位,使无水酒精充分接触囊壁。随后抽出全部无水酒精,若抽出酒精量超过注入量,需再次注射无水酒精硬化治疗。治疗结束后迅速抽出穿刺针,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对局部皮肤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囊肿直径变化,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变化,观察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1)显效:患者腹痛、腹胀、黄疸、发热等症状消失,肝囊腔消失,或囊腔直径<0.5 cm;(2)有效:患者腹痛、腹胀、黄疸、发热等症状消失,肝囊腔较之前缩小1/2以上;(3)无效:患者肝囊腔无变化或增加。总有效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5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A组:显效3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00%;B组: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2.92%:两组数据比较,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ALT、AST、TBIL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组较B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比较(±s)

注:与A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ALT(U/L) AST(U/L) TBIL(μmol/L)A组50治疗前治疗后组t P t P B 48治疗前治疗后225.42±35.75 72.10±21.62 25.949 0.000 220.73±36.61 121.20±28.54*14.855 0.000 148.61±24.36 58.72±15.51 22.010 0.000 145.20±24.74 92.54±16.40*12.292 0.000 62.58±18.49 35.40±7.63 9.608 0.000 63.20±18.41 48.71±11.20*4.659 0.000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未出现严重血尿常规异常情况。A组患者:疼痛1例,感染2例,出血1例,醉酒样症状2例,占12.00%;B组患者:疼痛4例,感染5例,出血3例,醉酒样症状4例,占3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较B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囊肿发病率较高,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认为属于先天性疾病。临床将肝囊肿判定为肝脏良性疾病,因肝内小胆管生长和发育异常所致。目前对肝囊肿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有大量研究资料[3~4]证明,开放手术治疗手术创伤严重,术后恢复时间长,并发症多,影响患者恢复。腹腔镜下去顶引流术具有显著效果,但手术成本昂贵,技术要求高,术后易出现腹膜后血肿、肠梗阻、内疝等并发症,术后恢复速度较慢[5~6]。

超声技术的发展使肝囊肿确诊率明显增加,同时也相应地提升了肝囊肿的治疗效果。有资料[7]证实,与传统手术相比,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术能减轻患者术后损伤情况,效果更为显著。无水酒精针对囊壁上皮细胞主要有以下作用:(1)诱导囊壁上皮细胞脱水、破坏,凝固细胞蛋白,使细胞变性、坏死,进而缩小囊肿体积;(2)影响膜蛋白生理学功能改变,改变磷脂蛋白与脂蛋白的比例,导致转运氨基酸生理学功能降低,进而破坏囊肿上皮细胞膜结构稳定性,致使细胞死亡,促使囊肿体积缩小;(3)阻断囊液的合成和分泌途径,并促使囊壁粘连、纤维组织增生,进而闭合囊腔,缩小囊肿体积;(4)引起囊肿内Ca2+内流异常,降低囊液分泌功能,避免囊肿复发[8~9]。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B组的72.92%,A组治疗后ALT、AST、TBIL含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证明了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术治疗肝囊肿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直径不足8 cm的囊肿更具效果,且能促使患者血生化指标快速恢复。在不良反应方面,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低于B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于直径不足8 cm的囊肿,通过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术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在采用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术治疗时,术中尽量选择最短穿刺路径,注意观察囊液颜色,若囊液为黄绿色,需在抽净囊液后注入造影剂,确定囊液与胆管不通后,才可注射无水酒精治疗[10];若患者囊肿体积较大,应减慢囊液抽取速度,抽液总量不得超过1 000 ml,以免腹内压下降迅速,导致患者休克;注射无水酒精的量应占抽出液的20%~25%。

综上所述,彩超引导下经皮无水酒精硬化术治疗肝囊肿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小体积肝囊肿。因此在经彩超引导下,确定肿瘤体积,严格操作步骤,可提高肝囊肿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价值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酒精囊肿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75%医用酒精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跟踪导练(一)(2)
酒精除臭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酒精脾气等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