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的临床观察

2018-09-15 08:20黄彬胡静静薄一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8期
关键词:支气管炎职能病程

黄彬 胡静静 薄一伟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3)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主要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又因肺功能降低、咳痰无力、反应迟钝、机体功能退化等原因使痰液不易排出而阻塞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2]。为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实施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75.23±5.12)岁;病程 5~20 年,平均病程(12.03±2.31)年。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6.41±5.23)岁;病程 6~20年,平均病程(12.06±2.2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诊断标准[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认知功能障碍。(2)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丢失或不完整者;伴有心、肝等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实时监测病情变化、药物指导、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宣教等。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保持病房温度20~22℃、湿度55%~70%,定时开窗通风、清洁、消毒,限制人员流动,保持病房洁净;每日对患者恢复情况、精神状况等进行准确评估,以利于下一步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主动咳痰,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进行叩背排痰,动作要轻柔。(3)吸氧护理:在吸氧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次进行巡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对氧气流量进行合理调节,并告知患者不可擅自调节氧气流量,一般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同时也要观察氧疗对患者是否有效,检查确认吸氧管有无存在堵塞、脱落的情况,全面保障患者用氧安全;此外,还可指导患者进行加压腹式呼吸、深呼吸等。(4)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对患者用药进行合理指导,了解服药期间患者有无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5)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饮食方案,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摄入油腻、刺激性食物,禁烟酒。(6)心理护理: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疗程较长且该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信赖的关系,通过有效的交流沟通,让老年患者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治疗手段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告知在乐观积极的心态下能够有利于治疗、护理往更好的方向发展[4]。(7)出院指导:协助患者及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慢跑、散步及打太极等锻炼,以增强其机体抵抗力。

1.4 观察指标及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咳嗽2周及2周以上未再发作;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痰量明显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2)采用SF-36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包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及社会职能三个维度。采用国内统一标准计分,先对各条目编秩,再将各个维度的条目分数累加,最后按照公式进行分数转换,使各维度分数均在0~100分之间,0分为最差,100分为最好。(3)采用我院自制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总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状况、生理职能及社会职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状况、生理职能及社会职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社会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健康状况干预前 干预后生理职能干预前 干预后50 50 t P 45.1±2.3 45.5±2.5 0.833 0.407 85.9±4.1 70.0±3.8 20.112 0.000 43.6±8.1 43.9±7.8 0.189 0.851 84.8±3.7 71.1±3.5 19.020 0.000 44.3±2.3 44.9±1.9 1.422 0.158 81.1±4.7 69.9±3.9 12.967 0.000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现阶段,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尚未明确统一,临床猜测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慢性支气管炎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导致病情加重,加上老年人本身机体机能有所衰退,呼吸道防御能力较弱,因此疗程相对更长。随着病程进展,一旦呼吸道反复感染,疾病发作会更频繁,症状也会相应加重,可能引发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加重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5~6]。大量研究证明[7],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控制、延缓病情进展。

常规护理工作在通常情况下是对疾病所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较低。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通过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吸氧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患者机体衰退、依从性低以及负面心理等各种因素,制定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配合临床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避免治疗期间出现消极心理、呼吸道并发症等情况,可以更好推进患者疗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8]。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健康状况、生理职能、社会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予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综合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显著促进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支气管炎职能病程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职能与功能
茶、饮、汁治疗冬季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远离支气管炎,轻松过冬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