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和路径选择

2018-09-15 08:51熊美珍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摘 要: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影响着职业院校的生存发展。同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导致职业院校在教育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职业院校要注重人才培养,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模式中,以解决目前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价值

职业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因此,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以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为核心、以就业为目标的模式。

一、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教学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的状态转变为中高速发展趋势,在经济结构上不断改革和优化,从以往的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同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经济改革政策,将供给侧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经济社会发展从快到好,对企业结构、质量、管理模式等有更高的要求。市场调整使职业院校面临更多的挑战,对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素质和专业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应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机制上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而不仅仅是扩大生源规模。

职业院校受到人口增长率下降和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影响,教学规模很难有效扩大。近年来,高中学校和职业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下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改革,很多不达标的企业被强行关闭,导致技能型人才的就业率不断降低。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就业方向一般是生产制造业一线岗位,从事一些技术性工作。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职业院校的教育发展,因此职业院校必须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从教育整体来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处于教育的低端,这与职业院校的生源及其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在社会上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其主要原因在于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较低,导致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知识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如高职院校为了增加生源,采用无门槛的招生形式。而且在人才培养、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上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人文素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受时间、生源文化基础等条件的限制,相对落后于普通高校,眼高手低成为现代高职学生的通病。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导致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

从整体上看,职业院校的教育质量是影响我国供给侧改革经济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也是技能型人才改革的有效途径;从微观上来看,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转变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上的质量评价

很多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认为由于高考失利,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降低。部分学生因此自暴自弃,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是职业院校的教学目的。目前,在职业院校教育方面,我国一直大力支持并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取消了一些缺乏法律依據、影响教学的职业资格,重新制定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明确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通过简政放权,促进企业的发展,让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教育适应我国的经济新常态。在这一背景下,职业院校中很多专业无法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职业院校教育发展需要考虑学生的就业前景和在社会上的评价。

职业院校的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就业为主要改革目的,培养适合新时期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例如: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早在2009年就制定了《北京市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将三家企业作为第一批技能型人才质量评价单位,结合企业的工作需求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根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综合性评价,多方面评价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在国家取消一部分职业资格的背景下,职业院校应该注重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专业能力。职业院校应该根据现有的企业自主评价模式,在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中加入职业道德评价、专业技能评价和工作质量评价,规范技能型人才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教学中养成自我评价意识,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职业道德评价。目前职业院校的技能型人才评价体系缺乏职业道德评价,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近几年,职业院校在注重学生数量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质量,导致生源质量较差,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提高。因此,职业院校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职业道德评价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主要考查学生在遵守法律法规、专业技术要求、课堂积极性、工作质量等多方面的表现。教学评价方式可以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自我评价三方面,有效提高评价质量。

2.专业技能评价。职业院校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教学目的。专业能力作为评判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标准,是学生提高专业学习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专业技能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评价应该根据学生在实际技术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完善和优化。专业技能评价包含学生执行操作规则的流畅性、动作的规范性、理论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程度以及实际操作效果等。

3.工作质量评价。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时,应该注重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质量,从而提高他们对工作岗位的适应程度。工作质量评价应考虑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对工作质量和工作成果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可以是毕业论文、实习报告等形式,将实践得到的工作成果作为学生职业评价的一部分,成为判断和预测学生未来发展和培养方向的标准。

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中的三种评价模式体现了三个紧密相连的技术人员要求。职业道德作为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被认可的必备条件,是技能型人才需要掌握和遵守的。专业技能作为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是技能型人才在工作岗位中的职业保障。而工作质量是体现技术人员工作表现和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评判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依据。

三、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时代意义

近几年,工匠精神成为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多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新闻报道中。目前社会上一些学者对工匠精神的定义是:优良的职业精神、创业精神、创造精神、制造精神以及知行精神。在一些更加有深度的研究中发现,工匠精神不只存在于精神层面,还涉及能力方面。职业教育是培养和提供优秀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方式,笔者认为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应该包括职业精神、行为保障以及外在表现三个层面。

因此,职业教育宣传和培养的工匠精神是热爱自身职业和追求工作质量的职业精神,以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高质量的工作成果体现职业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道德和优良品质。

通过对比分析技术人才的质量评价和工匠精神的三个层次,可以发现工匠精神和技术人才的质量评价分析有很高的相似度。因此,工匠精神可以很好地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发掘技能型人才的潜能,提高社会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我国提出了新的教育方针。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和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新时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转变为高质量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现代职业院校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专业技能以及上进心,这与工匠精神的教育核心一致。而目前的职业院校注重专业技术培训,缺乏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与当代技能型人才教育观念不相符。因此,工匠精神的培养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时代担当。

四、职業院校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职业院校中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核心与工匠精神的教育核心相一致,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有助于提高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职业院校改革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方向。职业院校对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必须通过行动的方式落实,从多方面加强人才培养。

第一,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职业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可以采取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形式,结合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以及校园文化,突出工匠精神在文化中的重要性,以文化的形式启发学生。另外,以文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使其认识到工匠精神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校园活动,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工匠精神的含义和价值。

第二,以实践与理论结合为特点的工匠精神教学课程。职业院校将工作岗位实践和理论知识教学融入工匠精神教学体系,多方面加强工匠精神教育,这是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模式。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形式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用人要求所制订的,教学体系体现了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五、总结

职业院校必须了解和认识到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中的重要性,重视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在培养模式中的作用,改革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评价方式,找到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要积极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解决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有效发挥职业院校在教育中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文辉,马桂香.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

[2]邰洪利,张欢,邓俊.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7(27).

[3]李含春,向立宏.浅谈基于“工匠精神”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J].才智,2017(4).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工匠精神融入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路径研究”(课题编号:DJA1703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熊美珍(1980— ),女,湖南宁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黄天骏 王 瑜)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西安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从人力资源需求的视觉浅谈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师院校英语教改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