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及其高危者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表达水平研究*

2018-09-17 01:45周小军周凤姣
关键词:咽炎鼻咽癌血清

周小军 周凤姣

鼻咽癌是中国南方高发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及EB病毒活化感染等相关,目前已将EB病毒感染者、鼻咽癌前病变者及鼻咽癌高癌家族成员作为鼻咽癌高危者[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是20世纪 80年代末由加拿大学者首先发现,它由恶性肿瘤产生,是肿瘤及其周边毛细血管大量增生的物质基础,随肿瘤的生长而逐渐释放到血液中[2],在恶性肿瘤形成早期即可明显升高,为恶性肿瘤血清标志物之一,根据肿瘤发生发展规律,任何肿瘤的发生发展都是由肿瘤细胞逐步发展成肉眼可见的肿瘤(1~2cm大小),鼻咽癌的发生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并经过漫长演变而导致的,经鼻咽癌高危者逐步发展为原位癌再到侵润和转移。那么TSGF是否在鼻咽癌高危者中有增高表现?不同分期的鼻咽癌,TSGF是否有特征性的规律?这些均值得研究。本项目选择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中山市进行,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2015年2月~2016年12月的154例患者,鼻咽癌组 31例:男 24例,女 7例;年龄 24~69岁,平均(47.23±10.92)岁;临床分期,I期 8例、Ⅱ期 6例、Ⅲ期10例、IV期7例。鼻咽癌高危者组43例:男20例,女 23例;年龄 18~68岁,平均(42.86±12.83)岁,鼻咽癌高危者包括EB病毒感染者34例、鼻咽癌前病变者5例、鼻咽癌高癌家族非患癌成员4例。慢性鼻咽炎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6~39岁,平均(47.59±11.75)岁;健康对照组 63 例:男 33例,女 30例,年龄 18~69岁,平均(41.00±11.85)岁。

2 鼻咽癌及鼻咽癌高危者诊断标准

鼻咽癌及鼻咽炎的诊断:常规病理确诊。以2008年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制定的分期标准对鼻咽癌进行临床分期[3]。

鼻咽癌高危者包括EB病毒感染者、鼻咽癌前病变者、鼻咽癌高癌家族非患癌成员,诊断标准见下。

EB病毒感染者诊断标准:凡血清学EB病毒相关抗体(早期抗原IgA抗体、壳抗原IgA抗体、核抗原IgA抗体)检查为阳性者。

鼻咽癌前病变者诊断标准:参照广东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等制定的标准[4],凡是鼻咽上皮出现中重度异型鳞状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即为癌前病变。异型细胞判断标准为:基底细胞层数明显增多,细胞大小不一,分化不良,核大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细胞核浆比例增大,排列极性混乱或消失。鼻咽上皮细胞异型性分级标准为:异型细胞占上皮全层的1/3为轻度异型增生 (Ⅰ级),占全层的2/3为中度异型增生(Ⅱ级),占全层2/3以上而尚未达全层者,为重度异型增生(Ⅲ级)。

鼻咽癌高癌家族的诊断标准:参照国际遗传性大肠癌的Amsterdam标准[5]制定,凡连续二代存在3人或3人以上的人患鼻咽癌者称为鼻咽癌高癌家族,高癌家系成员为与鼻咽癌患者存在1/2血缘关系的成年人,年龄大于25岁小于65岁。

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鼻咽癌、鼻咽炎及鼻咽癌高危者的诊断标准,愿意接受血清学检查者。

排除标准:年龄<16岁者,或>70岁者;有其它恶性肿瘤病、糖尿病及免疫性疾病者。

4 TSGF的检测方法

4.1 实验标本及主要试剂、仪器

收集研究对象全血标本,室温放置2小时1000g离心20分钟,取上清,-80℃保存待测。人TSGF ELISA试剂盒:E-10303,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酶标仪:芬兰(Labsystems Multiskan MS),352 型。

4.2 实验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TSGF水平,操作参考说明书,设置标准品孔和样本孔,标准品孔各加不同浓度的标准品50μL;样本孔中加入待测样本50μL;空白孔不加。除空白孔外,标准品孔和样本孔中每孔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检测抗体100μL,用封板膜封住反应孔,37℃恒温箱温育60min。弃去液体,吸水纸上拍干,每孔加满洗涤液(350μL),静置 1min,甩去洗涤液,吸水纸上拍干,重复洗板5次。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μL,37℃避光孵育15min。每孔加入终止液50μL,15min内,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TSGF浓度。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数据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组内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鼻咽癌及鼻咽癌高危者血清TSGF水平

TSGF在鼻咽癌组、鼻咽癌高危组、慢性鼻咽炎组、健康对照组血清水平分别为(100.86±27.74)IU/ml、(99.13±27.70)IU/ml、(98.94±27.51)IU/ml、(86.72±26.11)IU/ml。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四组方差齐(Levene方差齐性检验,Levene Statistic=1.065,P=0.366>0.05)。四组间均值总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2.879,P=0.038<0.05)。两两比较经SNK 检验,鼻咽癌组、鼻咽癌高危组血清TS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鼻咽癌、鼻咽癌高危、慢性鼻咽炎、健康对照血清TSGF水平(IU/ml)

本组病例中,TSGF在慢性鼻咽炎也有一定的升高,其中部分慢性鼻咽炎有较高的水平,因本组鼻咽炎病例,都是内镜检查见鼻咽部隆起表面充血,活检后病理显示为鼻咽炎,见图1。

图1三例慢性鼻咽炎患者鼻咽部病变图

2 鼻咽癌不同临床分期血清TSGF水平

TSGF在鼻咽癌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血清水平分别为(71.39±5.73)IU/ml、(101.47±28.26)IU/ml、(112.64±24.85)IU/ml、(117.17±22.77)IU/ml,鼻咽癌血清TSGF水平依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进展呈现增高表现,pearso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623,P<0.0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四组方差不齐(Levene方差齐性检验,Levene Statistic=5.086,P=0.006<0.05),四组间均值总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7.120,P=0.001<0.05,welch检验)。两两比较经 Dunnett T3进行。鼻咽癌Ⅰ期血清TSGF水平明显低于鼻咽癌Ⅲ期、Ⅳ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鼻咽癌不同临床分期血清TSGF水平(IU/ml)

讨论

TSGF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加拿大学者首先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发现,是一种小分子可溶性黏多肽,是肿瘤发生过程中肿瘤产生的与恶性肿瘤生长相关的糖类物质、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的统称,随肿瘤的生长而逐渐释放到血液中,能够促进肿瘤的形成、生长和扩散,与多种肿瘤相关[6]。

本项目发现鼻咽癌患者血清TSGF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这与既往研究[7,8]鼻咽癌患者的血清TSGF明显升高相一致。我们同时重点观察了鼻咽癌高危人群的血清TSGF,显示其血清TSGF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略低于鼻咽癌(P>0.05),说明在鼻咽癌高危者即已经出现TSGF的升高,血清TSGF检测可作为鼻咽癌高危人群的辅助指标。关于此点,已经有相关学者在肿瘤的高危人群作了相应的研究,如在宫颈癌[9]的研究发现TSGF含量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组明显高于体检组,在肝癌的高危人群[10](HBsAg阳性者)中TSGF较AFP、AFU、GGT-Ⅱ有更高的阳性率,在食管上皮癌变[11](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原位癌及中、晚期癌)的血清TS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癌变过程,TSGF水平逐渐升高,至癌前病变达到最高值,癌变之后又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些研究结果基本与本实验一致。本项目研究同时发现慢性鼻咽炎组中血清TSGF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我们观察到这部分鼻咽炎患者均可见到鼻咽新生物并有充血肿胀等炎症性表现,(经活检后才确定为鼻咽炎),因为炎症可出现血管增生,可能也引起TSGF一定程度的升高,如研究肺炎时[12]发现其TSGF水平在急性炎时升高。

在鼻咽癌不同临床分期中发现随着鼻咽癌临床分期的增加,血清TSGF含量升高。说明TSGF与肿瘤的侵润、扩散及转移有关,相似研究如在宫颈癌FIGO临床分期的研究[13]中,也显示血清TSGF水平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鼻咽癌及其高危者TSGF水平增高,表明血清TSGF对于检测鼻咽癌及鼻咽癌高危者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联合病原学(如EB病毒)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值得在鼻咽癌高危区进行鼻咽癌的筛查应用。

猜你喜欢
咽炎鼻咽癌血清
非编码RNA在鼻咽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荔枝草治疗急性咽炎有效部位筛选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中医灼烙法治疗慢性咽炎3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金匮清咽茶治疗慢性咽炎(喉痹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