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疗效相关细胞因子检测

2018-09-18 03:33李影陆家睛陈福娟易雪梅张怡丁杨峰
关键词:银屑病细胞因子血清

李影,陆家睛,陈福娟,易雪梅,张怡,丁杨峰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上海200443)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世界范围的发病率2%~3%[1]。其发病受遗传、环境及免疫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表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报道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2、IL-17A、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银屑病中升高[2-3]。

银屑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局部治疗、光疗和口服免疫抑制剂等,但是也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要。近几年,针对免疫靶向治疗的生物制剂显示出良好疗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已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然而,有部分银屑病患者在益赛普治疗中疗效欠佳。尽管有许多研究试图找出未能对益赛普作出反应的因素,但是未能对益赛普作出反应的机制仍然是未知的[4-5]。本研究通过比较对益赛普临床疗效显著和不显著2组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前血清IL-12、IL-17A、IL-23和TNF-α水平,探讨其在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中可能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9月—2017年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40例,均经临床或病理确诊。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岁)、身高(cm)、体质量(kg)及病程(月)等。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 20~56岁,平均(41.67±12.43)岁。银屑病病程严重程度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判定。PASI评分17.9~24.5,银屑病病程60~166个月。本研究通过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 入院标准 年龄≥18岁;病程≥6个月;PASI评分>10分,皮损面积>体表面积的10%;接受过至少1种系统治疗但疗效不佳;患者入组前3个月内未接受系统治疗;2周内未外用治疗银屑病药物。

1.1.2 排除标准 其他类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点滴型银屑病和红皮病型银屑病);患有活动性结核及肝炎病史;HIV感染;患有严重的未控制的心血管、肝脏、肺和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病史;孕妇、哺乳期妇女;其他可能干扰病情评估的皮肤病;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本研究的其他疾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 所有患者皮下注射益赛普25 mg/次,2次/周,连续24周。益赛普由中信国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1.2.2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治疗前血清IL-12、IL-17A、IL-23和TNF-α含量:所有受试者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4℃,3 000转/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后置-80℃保存待测。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2、IL-17A、IL-23和TNF-α水平(购于eBioscience公司),实验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采用多功能酶标仪450 nm处吸光度值,根据标准曲线读取样品浓度。

1.3 疗效评价 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PASI评分。PASI评分较基线下降≥75%定义为临床疗效显著,PASI评分较基线下降<75%定义为临床疗效不显著。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数据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

2 结果

2.1 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和不显著2组银屑病患者的特征 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和不显著2组银屑病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BMI、病程、ESR和CRP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和不显著2组银屑病患者血清 IL-12、IL-17A、IL-23和 TNF-α 水平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银屑病组中血清IL-12水平明显高于疗效不显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中IL-17A、IL-23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益赛普是一种可溶性TNF-α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通常用于治疗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大部分患者都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有部分患者效果欠佳。本研究根据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是否显著分为2组,2组患者在人口统计学、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之前的结果一致[6],但BMI结果与de Groot等[7]的研究不一致,导致这种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病例数不足、分组方法及研究小组等不同。

表1 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和不显著2组银屑病患者的特征

表2 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和不显著2组银屑病患者血清IL-12、IL-17A、IL-23和TNF-α水平

众多研究显示T细胞,特别是CD4+T辅助细胞在银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8]。传统认为,Th1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Th17被认为也是银屑病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找出能反应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的指标,本研究检测由Th1/Th17细胞分泌或激活的一些细胞因子如IL-12、IL-17A、IL-23和 TNF-α。IL-12和IL-23具有共同的结构相似性,即共同的P40亚基,其对于这2个细胞因子的结构和受体结合是必需的。IL-12主要由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在抗原刺激反应中产生,其参与促进自然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其特征是产生干扰素和TNF-α[9]。银屑病皮损中IL-12和干扰素基因表达增加。另外,IL-12也是自然杀伤细胞和固有淋巴细胞的强力诱导剂。IL-17A通常由Th17细胞生成,是IL-17家族的成员,包括 IL-17A、IL-17B、IL-17C、IL-17D、IL-17E 和IL-17F。TNF-α可以由Th1和Th17产生,发挥强大的促炎效应。IL-23是一种由p40和p19子单元组成的特异细胞因子,其还能促进Th17细胞的生长,产生IL-17[10-11]。以上这些细胞因子在银屑病患者中均表达增加。本研究中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组中血清IL-12水平明显高于临床疗效不显著组,提示血清IL-12可能是评估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的一个指标。

综上,血清IL-12可能是评估益赛普治疗临床疗效的一个指标,在诊疗工作中为可以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样本量不足,未对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等。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将进一步完善研究。

猜你喜欢
银屑病细胞因子血清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