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复合材料-密布原竹组合楼板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2018-09-18 09:20郝际平寇跃峰田黎敏赵秋利何晗欣
关键词:竹材楼板挠度

郝际平,寇跃峰,田黎敏,赵秋利,何晗欣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2. 广州固保系统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70)

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竹子种类和竹林面积约占世界的1/4,竹材产量约占1/3,居世界之首[1].竹材的物理性能优良,其抗拉强度约为木材的2倍,抗压强度高出木材10%左右,比强度为钢材的3~4倍[2].然而,原竹在材料匀质、几何规则及防腐防火等方面存在缺陷,目前多以集成重组的形式来利用[3-6],限制了竹结构的发展.课题组[7,8]提出在原竹外包裹喷涂复合材料形成组合结构,以弥补其缺陷.该结构质轻、抗震性能好、绿色环保,而且有良好的保温、隔热及耐火等性能,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农村低层住宅建筑中,同时可以缓解目前钢材、木材等建筑材料短缺的局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轻质、环保是未来建筑发展的两大方向.其中楼板所占重量较大,有效控制其自重对降低整栋建筑物的重量十分关键[9].原竹与喷涂材料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喷涂复合材料-原竹组合楼板,可有效解决自重过重的问题.本文设计制作了一种喷涂复合材料-密布原竹组合楼板并对其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

1 试验方案

1.1 试件设计及制作

本次试验楼板模型长度为2 000 mm,宽度为690 mm,厚度为240 mm.将7根直径为90±2 mm原竹并排,通过顶部、底部直径为50±1 mm的横向原竹和螺栓连接成竹筏状骨架,如图1所示,原竹的截面尺寸见表1所示.然后在原竹上喷涂复合材料,最后在组合楼板的两侧涂抹10 mm厚抹面砂浆.

图1 楼板制作过程 (单位: mm)Fig.1 Working process of specimens (unit: mm)

原竹试件尺寸/mm外径D内径d壁厚t长度l纵向原竹9070102 000横向原竹50405690

1.2 材料

1.2.1 喷涂复合材料及抹面砂浆

喷涂复合材料由灰浆混合料、聚苯乙烯颗粒和矿物基黏合剂等组成,通过喷涂方式施工,快速初凝,具有一定强度,并兼有良好保温、隔声以及耐火等性能[7-9].参照JGJ/T 70-2009《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10]中的试验方法,对喷涂复合材料及抹灰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性能参数进行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喷涂复合材料及墙体抹灰材性

1.2.2 竹材

本次试验所用竹材为浙江产4年生毛竹.在原竹立地处从不少于100株样竹中选取7株胸径约为90 mm和4株胸径约50 mm的成熟、无缺陷的样竹.每株从胸径以上截取满足长度和直径要求的竹材.按照JG/T199-2007《建筑用竹材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11]要求对原竹进行力学物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见表3.

表3 竹材材性数据

1.3 加载方案

本次试验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实验室完成.试验采用在楼板三分点处集中加载的方式,见图2.试验首先预加载2 kN,然后进入正式加载阶段.试件屈服前采用荷载控制,分级加载,每级3 kN维持2 min;试件屈服后采用位移增量控制,每级3mm,直至试件破坏.

1.4 测试内容

试验位移计布置如图2所示,位移计D1~D5沿楼板长度方向布置,用来测量楼板在支座处、分配梁加载处及跨中处的竖向位移;位移计D6、D7布置在楼板跨中边侧,用于测量其竖向位移.

试件应变测点布置见图3,用于测量楼板关键位置处原竹的应变,其中,原竹上侧测点编号为奇数,下侧为偶数.

图2 位移计布置图 (单位: mm)Fig.2 Arrangement of displacement gauges (unit: mm)

图3 应变片布置图 (单位: mm)Fig.3 Arrangement of strain (unit: mm)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试验现象

加载初期,挠度随荷载变化缓慢,整体工作性能较好.当荷载为7 kN(约5.6 kN/m2)时跨中挠度值为0.56 mm(l/3 214,l为楼板计算跨度1 800 mm).荷载达到10 kN(约8 kN/m2)时,跨中挠度为0.81mm (l/2 222).继续加载,楼板底面出现大量微小裂纹,楼板整体出现较明显的弯曲变形,如图4(a).当跨中挠度达到GB50005-2003《木结构设计规范》[12]限值l/250(7.2 mm)时,荷载为29 kN.随后楼板底面裂缝宽度增加,如图4(b).当加载到48 kN时,东西两端原竹与喷涂材料之间出现较明显滑移,如图4(c)所示.当荷载加到85 kN时,横向原竹劈裂,如图4(d)所示.加载至96 kN时,楼板南侧跨中发出两声巨响,两根原竹下侧断裂,如图4(e)和4(f)所示,荷载迅速下降.

2.2 应变分析

采用电阻应变片记录原竹上下侧的应变变化情况,结果如图5所示.试件在不同荷载作用阶段,原竹各测点的应变情况如图6所示,其中上侧曲线表示原竹顶部应变,下部曲线表示原竹底部应变.分析图5及图6可知,在试件破坏前,各测点应变基本呈现线性变化趋势.加载初始,原竹顶部应变与底部应变一致为拉,表明此时楼板整体性良好,原竹上侧喷涂材料承压;之后顶部应变开始为压,表明喷涂材料逐渐与原竹剥离,上侧原竹逐渐承压,楼板中性轴位于原竹水平中轴上侧;当荷载达到一定值时,喷涂材料大面积剥落,退出工作,此后压力基本由原竹上半部分承担,此时楼板中性轴下移到原竹中轴附近.

图4 楼板破坏情况Fig.4 Failure modes of the slab

图5 各测点P-ε曲线Fig.5 Load-strain curves on monitoring points

图6 不同荷载阶段作用下的P-ε曲线Fig.6 Load-strain curves under different load levels

2.3 挠度分析

参考文献[13],试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跨中挠度实际值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1)

(2)

(3)

1-5号测点实测位移值如图7(a)所示,根据各级荷载下各测点的位移实测值,按式(1)~(3)计算楼板跨中实际挠度值,结果如图7(b)所示.可知,在加载初期楼板抗弯刚度较大,曲线呈线性快速上升,此时喷涂复合材料与原竹的组合效应较好.当荷载超过12 kN后,曲线变缓,主要是因为喷涂材料逐渐开裂剥离,与原竹协同作用变弱,楼板刚度降低.荷载达到峰值前,楼板跨中3号、6号和7号测点挠度值基本相同,说明试验实际加载较为成功,楼板未出现扭转.荷载达到极值后,由于南侧原竹断裂,楼板整体倾斜,楼板跨中挠曲由北到南(沿测点6→3→7方向)逐渐增大.荷载达到峰值(95 kN)时,楼板跨中挠度为46 mm(l/39).

图8给出了试件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其挠曲变形的发展情况.图中横坐标为试件上各点距楼板跨中的距离;纵坐标为楼板挠度.其中95 kN为峰值荷载.由图可知,楼板在整个加载过程中竖向变形基本呈正弦半波的形式.由于组合楼板是由多根原竹组成,部分原竹断裂后,剩余原竹依仍能承担一定荷载.

图7 荷载-挠度曲线Fig.7 Load-displacement curves

图8 不同荷载阶段的挠度发展Fig.8 Development of displacement under different load levels

2.4 受弯承载力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14]要求计算得楼面最不利荷载组合为6.5 kN/m2.试验组合楼板挠度达到木结构规范规定的的限值l/250(7.2 mm)时,荷载为29 kN(约23 kN/m2),为最不利荷载组合的3.5倍,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可知在规范所允许的挠度限值内,喷涂复合材料-密布原竹组合楼板可作为建筑楼板使用.

3 结论

通过对喷涂复合材料-密布原竹组合楼板受弯试验的整理和分析,得到了荷载-挠度的关系曲线,荷载-应变的关系曲线以及受弯承载力情况,得出如下结论:

(1)试验结果表明竹材与喷涂材料组合效应良好,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挠度值在规范所允许的范围内,可以作为土木建筑楼板使用;

(2)喷涂复合材料-密布原竹龙骨组合楼板组合方式比较理想,大大提高了原竹楼板的抗弯刚度;

(3)从荷载-挠度曲线看出,该类组合楼板在其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承载力应由其变形条件控制;

(4)材料在破坏前一直属于弹性范围,因此可不考虑塑性状态;

(5)楼板的变形能力极强,最终承载力也非常大,抗震性能非常突出.

猜你喜欢
竹材楼板挠度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SiO2气凝胶纳米颗粒浸渍改性对竹材性能的影响
楼板开洞层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基于挠度分析的等截面连续梁合理边中跨跨径比
Spontaneous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spasm diagnosed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A case report
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度悬索桥主梁活载挠度分析与预警
竹材首饰的开发设计研究